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活动的多视角分析摘要: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旅游正是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的人文沟通来达到发展人、提高人及改善生产关系的目的。旅游活动始终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是人们不断追求与向往的,是转换生活空间与拓展生活领域的表现,是追求短暂而美好的生活或对生活现状的改善。研究旅游活动的产生、属性、构成要素、特征等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关键词:旅游活动;属性;构成要素;特征学术界一直把旅游活动或旅游现象的研究作为认识旅游的起点,通过分析旅游活动的产生、本质、属性、构成要素、特征等方面来深化对旅游的理解,作为建构旅游学科的一个主要方面。一、旅游活动的产生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其产生是随着旅游的产生而形成的。原始人为了生存繁衍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他们斗争的主要方式是迁徙活动。这种迁徙活动形成了最早的“旅游”。当时所谓的旅游只是为寻找适当的定居场所,一旦找到适合的居处便不再进行,而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寻找一种愉悦的短暂的生活方式。就本质上讲,两种意义上的旅游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笔者认为,旅游产生的根源是一种人类改善生活水平的本能,由于生活的时空性特点,旅游产生的根源具体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转换生活空间与开拓生活领域的本能。而每个时代的旅游只是人类转换与拓展生活空间在那个时代的表现形式。二、旅游活动的属性旅游活动属性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大概有以下观点:田里先生认为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李天元先生认为旅游活动是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还有学者认为旅游活动的属性应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社会现象等。笔者认为,旅游活动属性是社会文化性、政治经济性、综合的社会现象等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未能体现其本质属性。旅游活动的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旅游活动的自然属性是指旅游活动是一种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的经济活动。在旅游业系统内、外的经济运行体中,旅游活动的经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谓旅游活动的社会属性是指旅游活动是一种改善生产关系的活动。旅游正是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的人文沟通来达到发展人、提高人及改善生产关系的目的。凡是人类所参加的活动,其本质属性无不是社会属性。笔者认为,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即旅游活动是一种改善生产关系的活动。这种属性可以通过文化运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政治、经济运动来实现,所以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可以体现在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并与旅游有关的所有活动类型中。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立统一地存在于旅游活动之中,自然属性属于科学范畴,社会属性属于艺术范畴。所以旅游活动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同时,旅游活动是生活的艺术化,艺术化的生活。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一)旅游者关于旅游者的概念定义很多,说法不一,其理论定义是指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其外出的目的可以是消遣性旅游,例如观光、度假等;也可以是非消遣性旅游,如公务、会议,但主要不是为了赚钱。其技术性定义是针对国际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的概念而提出的,概念中定量语言较多,在此不一一叙述。笔者只对旅游者的概念进行理论性定义:旅游者是指出于休闲、娱乐或工作等原因而对自己生活空间进行相对自由的转换或拓展的人。(二)旅游资源学术界中很多关于旅游的概念,其核心非常清晰,但边缘很模糊,人们往往是认同某些概念的核心,只是进行关于概念边缘认知的争论。笔者认为,旅游资源的本质是文化资源,可以称为旅游资源的自然存在。笔者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定义:由诸多具有吸引旅游者、可创造价值、可被旅游产业利用的因素所组成的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旅游时空组合体,包括自然景观、历史遗迹、自然现象及人造景观等。对本定义的几点解释:旅游资源要具备旅游吸引功能,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资源的非凡性或差别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与价值创造功能就越大;旅游资源是可被旅游产业开发利用的经济资源,并具有价值,能够产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本质是文化资源,没有文化背景与内涵的事物不能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整体性很强的综合体,综合性包括它的时空性与构成要素的复杂性,时代性很强不是指旅游资源会因时代变迁而消失,只是说它吸引力强弱的增减。(三)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缔造者,是为旅游者打造新奇的、愉悦的、并有所收获的生活空间的产业。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产业定性的双重性。旅游产业是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具有双重属性的产业。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文化是游客出游的出发点和归宿。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旅游产业必须经营和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使旅游产业具有文化属性。另外,旅游产业需要以一定的物质产品为依托,组织旅游活动,形成供需双方,从而产生经济效应,使旅游产业具有经济属性。2.行业聚集性。这是旅游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旅游产业囊括了景点、饭店、宾馆、交通、旅行社等行业,具有行业的综合性特征。从旅游者旅游的需求角度来讲,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要通过多个行业共同打造,这就决定了旅游产业的行业聚集性。3.产业产品的组合性。整体旅游产品融合了旅游行业及关联部门的单个旅游产品或产品要素,产品具有组合性。旅游产品从构成上可分为核心旅游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初级状态,满足旅游者愉悦需要,而组合或整体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完整状态,是旅游企业或旅游相关部门围绕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做的价值追加。4.效应外部性和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产业的效应外部性主要说明了旅游产业的旅游影响,旅游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由于旅游影响的客观存在,其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就表现出来了,主要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5.产业的永续发展性。旅游产业依托于旅游资源来发展,而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虽然自然资源有其发展的生命周期,但某些人造景观可以再生。相对于其他产业所依托资源的有限性,可以得出旅游产业的永续性。另一方面,旅游是人类永远的追求,只要人类生存与发展就有旅游的动机,只要人类生活进行,旅游同样进行。6.产业结构层次性。游产业有着极其严密的结构体系。横向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虽然规模不一、水平各异,但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都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纵向上,这些企业或行业因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时序各异,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由里向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提供核心旅游产品的旅游观赏娱乐业、提供组合旅游产品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旅游媒介行业,以及为旅游业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撑的旅游关联行业。7.产业发展的敏感性与弹性。产业的综合性与旅游的特性决定了旅游产业的敏感性,旅游要借助综合的社会资源,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敏感性主要由社会动乱、经济危机、自然灾害与旅游辅助产业的发展状况等因素导致。由于旅游产业的敏感性决定了其弹性较大,其发展有波浪式前进的特性,某个时期旅游进入低谷后,势必迎来一次发展高潮。四、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异域性。旅游活动一般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的移动或变化。可以称为异域活动,这是它的主要特性。2.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通过步行或交通工具达到“游”的目的。而且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最终须返回生活常住地。3.综合性。旅游是人们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4.审美性或愉悦性。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奇特、快乐或愉悦。5.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旅游活动始终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是人们不断追求与向往的,是转换生活空间与拓展生活领域的表现,是追求短暂而美好的生活或对生活现状的改善。参考文献:[1]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56-85.[2]保继刚,楚义芬,彭华.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7-64.[3]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8-45.[4]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06-132.[5]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6-128.[6]章海荣.旅游文化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156.[7]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3-9.[8]王大悟,魏小安.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9]李笑红.旅游地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现代旅游服务专业课程设置和模块教学初探华容县职业中专肖虹内容提要:为了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实用性、创造性旅游人才,旅游服务专业应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同时要有相应的专业素质要求标准,行之有效的课程结构设置和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有了依据,教育成效就会更显著。关键词:课程结构、分阶段教学实践、专业素质教育标准、培养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对旅游服务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我们有必要确立现代旅游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便使我们的中职旅游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一、课程结构设置的构想1、课程分类(1)文化课类政治、语文、数学、体育(2)工具类:基础英语、旅游实用英语、计算机操作、普通话(3)公共关系类:礼节礼貌、形体礼仪、饭店、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学、服务语言艺术(4)专业技术类: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导游学、市场营销学2、教学模式(分阶段教学实践)第一阶段:基础教学阶段(一年级)(1)通过本阶段学习,使学生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开设语言语文、数学、政治、英语、计算机应用、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普通话、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多读,学、写、算能力相当于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为学生继续升入高一年级学习创造条件。(2)在这一阶段还应强调让学生掌握通用技能,例计算机操作等级、普通话等级、基本礼仪规范。第二阶段:专业教学阶段(二年级)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应有一个主攻方向,发展自己的专长,同时兼顾1—2门技能,以适应今后的职业选择。这一阶段文化基础课,保留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第一期仍开基础英语,并过级,第二期学习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为专业学习服务。专业课的开设,主要体现在技能方面,根据现代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主要课程有: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导游学、公共关系、服务语言艺术、学生在精通一门技能的同时选定1—2项技能来学习相应课程。第三阶段:职业专业教学阶段(三年级)根据教学安排,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准备参加对口升学,复习迎考,另外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实习可能有几种选择:(1)自行择业(2)由学校人才办介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进行专业对口实习,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然后顶岗就业。专业实习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使实习教学更加规范化、具体化、科学化,有利于对学生进一步的教育提高,应有相应的业务指导,保证实习为“锦上添花”之笔。二、专业素质教育标准及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拼搏竞争意识;(2)能遵守社会公德,诚实谦虚,做到心灵美与语言美、行为美、仪容美的和谐统一;(3)热爱现代旅游服务事业,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奉献精神;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丰富社会、自然、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知识,文化水平相当于普通高中学历,兴趣广泛并有一定的能力。3、专业素质(1)专业理论方面①掌握旅游服务礼貌用语及文明规范②掌握宾馆业(或旅游社业、营销业)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服务方法。③掌握分类旅游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需求及接待方法。④知晓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的旅游胜地的有关知识及民情风俗等
本文标题:旅游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