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级卫生保健至少包括下面四层含义:1.从居民的需要和利益来看是:⑴.居民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⑵.居民团体、家庭、个人均能获得的;⑶.费用低廉、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保健。2.从它的卫生工作中地地位和作用来看是:⑴应用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的方法和技术;⑵最基层的第一线卫生保健工作;⑶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⑷以大卫生观念为基础,工作领域更宽,内容上更加广泛。3.从政府职责和任务来看是: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⑵各级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疾苦的重要体现;⑶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有效形式。4.从社会和经济发展来看是:⑴社会经济总体布局的成果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3、使全体人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内容1.四个方面:⑴促进健康;⑵预防保健;⑶合理治疗;⑷社区康复。2.八项内容:⑴健康教育;⑵合理营养;⑶安全饮水和环卫设施;⑷保健和计划生育;⑸传染病的预防接种;⑹地方病防治⑺常见病、外伤的合理治疗;⑻基本药物。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1977年——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WHO.30.43号决议到2000年,使世界上所有的人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两方面都达到富有成效的那样一种健康水平——2000年人人健康1978年阿拉木图会议(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前苏联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初级卫生保健1979年联合国大会——赞同《阿拉木图宣言》2.1981年提出了2000年全球应达到的具体目标⑴每个国家所有人至少已经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的卫生服务。⑵人人都积极参加自己及其家庭的保健工作,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卫生行动。⑶全世界的社区都能同政府共同承担其范围内所有成员的卫生保健责任。⑷各过政府都要对其人民的健康负担起全部责任。⑸人人都享有安全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⑹人人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⑺所有的儿童都接受了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⑻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学上的重要程度到20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在1980年的水平。⑼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与控制和改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⑽人人都能得到基本的药物供应3.十二项最低限度评价指标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得到政府认可,作为官方最高一级的决策并承担义务;平均分配足够的资源;社区高度参与;为国家卫生发展建立一个适宜的组织体系和管理程序。⑵已经建立或加强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卫生保健计划实施的工作机构。⑶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⑷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地方的卫生保健。⑸资源分配公平,尤其要注意农村和边远地区。⑹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给发展中国家,用以支持他们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⑺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至少达到下列要求:①在家中或步行15分钟距离内有安全水,在家中或邻近地方有适当的卫生设备。②进行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合的免疫接种。③在步行或坐车1小时行程的距离内有当地的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得到至少20中基本药物的保健服务。④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1岁内的儿童应得到护理服务。⑻儿童的营养状况达到:90%以上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2500克以上;90%以上的儿童体重符合相应年龄组的体重标准。⑼婴儿死亡率低于50%。⑽出生期望寿命高于60岁。⑾成人男女受教育率高于70%。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圆。WHO提出的HFA/2000(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类指标1.卫生政策指标:人人健康的政治义务,资源分配,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社区参与,组织体制与管理程序。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及经济指标:人口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分配,工作条件,成人识字率,住房,食品供应。3.提供卫生保健的指标:保健可得性,物质可及性,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初级卫生保健普及面,转诊制度普及面,卫生人力状况。4.健康状况指标:儿童营养状况及社会心理发展,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策略1.人权;2.平等;3.义务;4.责任;5.自力更生;6.协作;7.高效。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1、合理布局2、社区参与3、预防为主4、适宜技术5、综合途径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初级卫生保健具有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初级卫生保健的最终目标:增进人人健康。世卫组织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五项改革措施:1.卫生领域的排斥和社会差距(普遍覆盖改革);2.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安排卫生服务(服务供应改革);3.卫生纳入所有部门的工作(公共政策改革);4.行政策对话合作模式(领导体制改革);5.强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1.总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问题,努力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地方病,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4和1/5,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2岁。2.主要任务⑴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和其他重大疾病,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防止各种意外伤害。稳定计划免疫接种率,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人口覆盖率。预防、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老年保健。⑵提高乡、村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⑶加强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管理,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⑷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结合小城镇和文明乡镇建设,创建卫生乡镇,改善农村居民的劳动和生活环境。⑸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⑹依法加大对公共卫生、药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控制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劳动卫生。⑺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⑻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实行区域性大病统筹,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目标:各省(区、市)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使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东部地区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速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涵义: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通过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补助、集体扶持和农民个人缴费等渠道筹集资金,主要对农民住院及大病医疗费用给予补偿。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参考指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1、政府支持:1.1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001001001.2政府对预防保健的投入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2、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与人员建设:2.1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10090852.2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占在乡(镇)/村两级提供服务的医生总数的比例100/85100/75100/602.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3、基本医疗管理规范率:9590854、疾病预防保健服务:4.1主要慢性病管理率5035204.2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9595954.3计划免疫接种率9590855、卫生监督:5.1食品卫生合格率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5.2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5.3劳动卫生监督合格率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6、妇幼保健:6.1孕9590产妇系统管理率806.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060506.3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580607、环境卫生:7.1自来水普及率7560507.2卫生厕所普及率6555358、健康教育:8.1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8070608.2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90808.3人7060群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509、医疗保障:9.1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9.1.1合作医疗覆盖率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9.1.2大病统筹覆盖率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10、居民健康水平:10.1婴儿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510.2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10.35岁以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5下儿童死亡率10.4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50/10万200/10万300/10万10.5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10.6主要地方病患病率(/10万)或地方病患病率五年下降百分比(%)各省根据本纲要及有关规定自行确定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对象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组成的,具有共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利益需求,以及相同的认属感和凝聚力的群体。社区应具备五个要素:相对固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范围;必须的生活服务设施;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意识和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结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性:公益性、主动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可及性。社区功能: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体。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1.以基层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基础上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三级预防是社区医疗工作者在提供初级保健的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则。2.提供综合性服务:就其服务对象而言,不分性别和年龄,无论是否患病,既包括病人,也包括非病人;就其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并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其服务范围而言,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3.是一种连续性服务: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对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负有长期的、相对固定的责任。4.进行协调性服务:社区医生应当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家、以及家庭和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的情况,并与之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以便协调各专科的服务,为居民提供全面深入的医疗服务。5.提供可及性服务:及性或方便性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包括时间上的方便性、经济上的可接受性及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也包括心理上的亲密程度。社区医生既是医疗卫
本文标题:全科医学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0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