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1小石潭记柳宗元主备人:关海燕审核人:许加平审核时间:2013年8月24日课型: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柳宗元,字,世称,唐代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预习反馈(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情况,教师补充纠正)。2.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二)自主探究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准确断句)2.对照课文注解或利用参考资料疏通课文内容3.掌握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2)佁然不动:(3)崔氏二小生:(4)不可久居:2)词类活用(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用法)(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2)如鸣珮环(3)心乐之(4)下见小潭(5)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澈2(7)斗折蛇行(8)其岸势犬牙差互(9)凄神寒骨3)写出下列虚词的含义(1)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2)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三)课堂巩固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四)布置作业:1.巩固生字词。2.试背课文。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查复习1.生字词和作者。2.检查课文背诵。二、课内探究(三)研讨交流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景物,运用了什么样描写方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全文处处写景,但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两个词。6.作者为何由“乐”变“忧”?同样请抓住有关的句子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作分析。3【适当的时间思考,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大家讨论后总结一下答案,由一个组员准备作汇报】(四)总结拓展1.总结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他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以及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2.拓展延伸:(1)你也曾游览过一些风景名胜,请选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该景物的特征及当时的心情。(2)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五)达标检测1.重点句翻译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判断。“若”“似”“如”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似与游者相乐。()④天涯若比邻。()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方面烘托“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有何作用?6.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5)文中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三、课后巩固与反思完成本课配套练习上的习题。教(学)反思:4黄果树瀑布于坚主备人:关海燕审核人:许加平审核时间:2013年8月24日课型: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2.通过学习作者对黄果树瀑布声音、形态等方面的描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及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聊()弥漫()崩裂()干瘪()狭窄()陈腔滥调()震耳欲聋()2.搜集作者以及黄果树瀑布的有关资料。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情怀,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批注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预习反馈(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情况,教师补充纠正)。2.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二)自主探究1.文中写了几个黄果树瀑布?2.概括你所感受到的黄果树瀑布特点。53.作者对黄果树的感情有怎么样的变化?(三)课堂巩固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无(liáo)弥(mí)裂(bēng)干(biě)狭(zhǎi)陈腔调(làn)耳欲聋(zhèn)2.解释下列词语弥漫干瘪陈腔滥调震耳欲聋(四)布置作业:1.巩固生字词。2.继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查复习1.生字词和作者二、课内探究(三)研讨交流1.作者知道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明确:因为作者所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只是一个风景图片,只是一个概念,和祖国的其他风景图片一样,缺少活力,缺少生机,是“死的”,所以不是特别激动。因为旅游纪念品也和别处一样,是按照某种旅游纪念品的统一风格制作的,没有新鲜感,所以感到无聊。2.当作者见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这种想法却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听到声音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明确:看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黄果树瀑布真正震撼了作者的心灵。这不再是一种概念,特别是听到黄果树的声音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是有生命力的,明白了它不只是有形的更是生动的。这种激动地心情让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排斥到喜欢到为它陶醉,全身心的融入到其中。充分显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3.作者在接近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被飞溅的水花淋得湿透,这应该是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作者却把这种感觉写得非常有诗意,这样写不矛盾吗?为什么?明确:这种不舒适是作者真实直观的感受,这是一种外在的感觉。而作者从内心深处来说,随着淋湿程度的加剧,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也进一步加深。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它,越亲近越喜爱,越喜爱越接近,湿透的程度越厉害。但作者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所以作者对黄果树的既有“抚摸”“亲近”这样舒适的感觉,也有“惊恐”“疼痛”这样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激动与欢乐并存的美好感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4.文中有几个黄果树瀑布?在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明确:文中只有一个黄果树瀑布。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6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5.作者在震惊与黄果树瀑布壮美的同时也发现了黄果树瀑布的与众不同,这不同是什么?明确:黄果树瀑布有它的后面,这里步入前面雄伟、壮丽,但黄果树的声音却是从这里发出,黄果树有它不为人所知的美在其中。这进一步吸引作者去接触黄果树。(四)总结拓展1.总结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2.拓展延伸: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五)达标检测1.组词谛()膛()棋()嚣()啼()堂()嘶()器()2.照样子,写词语凉丝丝薄薄的3.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三、课后巩固与反思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尽可能记诵。2.以《家乡的水》为题,写一篇练笔。教(学)反思:7绿朱自清主备人:关海燕审核人:许加平审核时间:2013年8月24日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情感。2.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3.情感教育: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学会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的阅读方法。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踞()绺()棱()角穹()尘滓()皱缬()什刹()明眸()善睐()挹()掬()2.朱自清,字__________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预习反馈2.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学过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二)自主探究1.本文的段意是什么?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写了那几个观察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题眼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研讨交流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第一观察点: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第二观察点: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2
本文标题: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0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