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
26.《三峡》: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记录全国水道简要提纲的地理书。27.《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之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著有《陶隐居集》。《记承天寺夜游》:文章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思想感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乐观都包含在其中。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8.《核舟记》: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风景,又写民俗,自然美与人情美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熏陶。作者: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代湖州人。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词》等。29.《湖心亭看雪》: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续写了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思想感情)①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以天涯遇知音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②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③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代表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等。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rá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26.《三峡》:一.重点词语解释(1)通假字:略无阙处()(2)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至于夏水襄陵()每至晴初霜旦()绝: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3)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回清倒影()二.梳理结构。(1)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重点写什么?是按怎样顺序描写的?(2)三峡地貌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四季各有什么特点?小结:《三峡》是一篇文,结构清晰,以的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景色,首段总写三峡概貌,突出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后三段分写四季的三峡,而且在写景时能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写夏季时,突出三峡水的,写春冬两季时,突出了三峡景物的特点,写秋季时,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景中有情,表达了作者之情。三.深入探究文本(1)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两季合为一体,为什么这样安排?(2)文章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2.品味语言,赏析亮点: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地方(语句或段落),简要说明理由。(提示:①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②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领会写景方法。)四.训练题1.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1)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遮天蔽日景象的句子是:(2)说明夏季三峡水流极快的句子是:(3)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景象的句子是:(4)描写晴初霜旦之时三峡景象的句子是:(5)引用的渔者歌谣是:2.课文写出了三峡哪几方面的特点?分别用简洁的词句回答。(1)山:(2)水:(3)景物:(4)环境: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4.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5.《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文中正面刻画三峡两岸连山之高峻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迅疾;“,”,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而“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则使人感到,。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则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7.第1段用“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特点;用“隐天蔽日”写出了山的特点。第3段写三峡的水用“素湍绿潭”概括其特点。其中“”和“”色彩互异;“”和“”动静相宜,让人不禁赞叹“良多趣味”。8.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9.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10.第3段用怪柏、悬泉、瀑布的倒影衬托江水的(限用两字回答),突出三峡春冬的景象特征。11.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12.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13.从文中找出在三峡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27.《答谢中书书》一.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提示:根据下面的内容在文中划分层次)全文可分为三部分。以“”总领全文。中间的为部分:先视“”,再视“”,再视“”“”(提示:从视觉的角度分析),然后分“”与“”(提示: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两层来写。最后以收束全文。二.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语言1、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结合,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请小组合作,设计好朗读,并从文中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一个语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示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2、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角度提示:山水交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示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四.训练题1、按要求默写文中的语句。(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3)文中描写色彩斑斓、绚烂辉煌的图景的句子是:(4)作者描写一日之内景象变化的句子是:(5)表现作者自得与自豪之情的句子是: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填空:“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2)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4)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27.《记承天诗夜游》一.梳理结构将全文划分成三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二..感知课文内容(1)这篇文章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能给人以怎样的感受?(3)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4)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三.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训练题1.理解默写。(1)文中描写月色的精妙之笔是:(2)作者月下抒怀的句子是:2.从“寻张怀民”的角度考虑,“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字去掉与否,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变化?3.文中描绘了一个的美妙境界。4.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5.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再,最后6.概括这篇文章中心意思准确地一项是()A.记一次夜游的经历及所见美景。B.记夜游所见美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C.向读者介绍只有以闲适的心情才能发现美的审美经验。D.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不平。▲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乙文】《记承天诗夜游》1.填空。(1)甲文写景动静结合,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乙文写景的名句是“”。(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29.《湖心亭看雪》一.感知文本1.本文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舟子对作者的评价用哪个字概括?二.文本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说说这段文字有什么特色?(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如何让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3.当作者遇到另外两位赏雪人时心情如何?为什么题目是“看雪”而文章后半部分却近一半笔墨写人?4.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三.训练题1.根据提示默写(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3)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的一句是:(4)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意境相似的诗句有:2.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1)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3)“痴”与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写雪的?如何体会句中的“绝”字?(5)对“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中几个“一”,结合文章内容,怎样理解?(6)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30.《诗四首》一、默写1.《使至塞上》中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举为“千古奇观”的名句是:。2
本文标题: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0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