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师备课模式研究
1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师备课模式研究(结题报告)重庆市长寿区第一中学校杨明宝2015年4月16日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的背景当前,我们人类社会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地向前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在快速向前发展。尽管传统的备课教学模式“教案、教具、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但显然已无法适应知识膨胀和信息技术大发展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以“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育以及电子白板”为主的现代信息教育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短短几年内就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高中化学课程备课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这一实验研究课题。中学化学涉及的知识具有微观性、抽象性、实践性以及含有大量实验内容的特点,正好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进行中学化学的探究性教学。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必将受到广大中学师生的欢迎,也可带动其它学科的研究和发展。2.课题研究的意义(1).适应当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当代信息社会,知识量迅猛增加。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单靠平面教材和传统教学媒体(语言、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标本等)要达到这个要求,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各科教师有必要根据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解决知识总量的爆炸式增加与有限学2习时间之间的矛盾,开辟新的途径和领域。(2).与信息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各阶段的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步颁布实施,一个新的教材体系正在我们面前慢慢展开。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个过渡阶段尽快做出反应,改进现行教学的方式、方法、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的有机结合,建立起新形势下的备课要求和备课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尽快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献给课改。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1.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实施和管理评价方式;改变课程结构,内容和管理体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应出现在化学课程重要内容的每一个主题中,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完全符合新颁布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宗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2.中学化学学科特点的需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许多物质的性质可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来完成,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这远远不够,中学化学中许多微观知识(如电子绕核运动;原子如何结合成分子;化学键的形成等);电化学理论(如原子池的形成;电解原理;粗铜的精炼等);气体摩尔体积的的理解和掌握及化学平衡的建立过3程等等,就无法通过化学实验来完成,而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所特有的一些应用软件如FLASH和POWERPOINT等就可把这些原理或者理论知识设计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进行教学,以其直观的画面,声形并茂的图像,必然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三.核心概念界定“信息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在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存储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总和。本文所适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具体有很多种提法,本文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应属于“小整合论”之范畴,特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学科教学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在80年代早期,一些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他们认为非常乐观的预测.到90年代将会有数百万部个人计算机出现在美国的各级学校。1995年,全美各级学校,包括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和其它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中,已经拥有了近一千万台电子计算机(包括终端),美国人均计算机拥有量居世界第一,学生人均占有计算机数居世界第一,对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及依赖程度.美国也居世界前列。4直到80年代末期,中国才开始掀起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潮,这种热潮也成为各类媒体和教育刊物的热门话题。许多专家和教师也曾发出呼吁:计算机引进中国教育,必将引起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甚至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革新。然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设想却依然没有像美国一样成为现实。不仅如此,当今所谓的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课堂的整合教学,除了由于不少学校舍得花钱购置微机、上校园网而为学校增添了一道外界人士参观的风景外,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变化:就我国中学化学教学而言,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性强的模式;相关的论述文章,多数只提供一些原则或建议,并没有处方性的解决方案;各相关网站上,尽管不多、但的确有优秀的课件,如何使这些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包括应用的时间、频率、时机以及课件本身的进一步完善等等,还有许多实际的软问题需要解决;不少地方的多数教师应用多媒体,只不过因为它是各种优质课评比中必备的加分项目而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常的教学中,“灌”、“填”的模式依然让学生体味着无奈的“苦学”!朱彩兰,钟柏昌两位老师就曾在《从GCCCE2003教学案例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一文中,对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做过精辟的论述。文章认为,尽管我们在创设环境、演示展现、练习测试、表达交流、组织合作、获取资源等几个方面可以算是有了“可喜的进步”,但整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课程整合表面化、预设目标理想化、教学过程模式化、资源认识狭隘化、教师角色两极化……并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上对“整合”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整合的形式,而忽略了对整合的实质的把握;同时,受信息技术工具性的影响,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准确的定位,产生了崇尚5信息技术实体的现象(只求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上课,只求信息技术的引入),却忽略了信息对文化的承载、传输和交流。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能踌躇不前。因为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需要从分子、原子的微观角度来研究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以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多媒体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多种强大功能的信息技术,理应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化学也不例外,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备课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得出研究成果,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以所教班级为研究的主体,将自己在备课模式上研究和探索的一些观点,方法,结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并不断反思、总结、提炼、升化,以期得出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2.通多网络,了解国内外同行在教学研究和理论探索的及时信息和研究成果。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及主要方法研究对象:高一、高二年级理科班学生6主要方法:教学实践、调研、分析、对比、归纳、整理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1.通过系统培训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能熟练地运用FLASH和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服务于自己的化学教学。2.在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五节内容,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精心备课,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过程。3.感悟新备课模式下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4.写出研究成果。5.写出经验论文。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首先培养学生熟练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自己的化学学习。在这方面,我安排了5∽6个学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在互联网上如何搜寻与化学学习过程中相关联的知识,习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重难点介绍等,另外给学生介绍了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化学学习网站,如综合教育资源网,中学应用化学网,中学化学奥秘等重要学习网站。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进入这些网站,摄取新的知识,开拓视野,弥补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2.运用多媒体改进传统教学。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努力实践,本人已能熟练地运用FLASH和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服务于自己的化学教学,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富有感染性,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深受学校领导,同行的好评。在课件制作方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结合网络资源,本人已把高中化学适合于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均制成了多媒体备课模式下的教学课件,如化学键的形成、气体摩尔体积、原电池、电7解原理、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子结构等,这些都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形式,提高了执教水平。3.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能力。(1).学前准备阶段: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我提出学习重点和目标,利用互联网设计导学方案,提供相关学习网站,建立链接,构建教学平台。(2).学习实施阶段: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设立小组长,创设问题情景,强调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获得结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依据导学方案,进入学习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包括登录已注册过的相关学习网站或进入远程教育教学网站以及以QQ的形式摄取知识,收集信息,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主体评价,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概括。(3).学后拓展阶段: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包括对网络知识的巩固应用;通过专题学习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拓宽所学知识;通过EMAIL或QQ等方式与教师,同学或其它网友展开讨论。教师要做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网站,自己的EMAIL地址或QQ群,以备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与探讨。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影响新颁布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即“学校对学生重智力培养,轻全面发展,重知识灌输,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改进备课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多留些学生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德、智、8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开展的研究课题正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和宗旨,通过我们三年来所实施所实施的情况来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参与课题实践的学生,从各项能力(如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知识面,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达到了课题研究目的。1.激发兴趣,提高了自学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化学微观世界放大,模拟出一些三维结构动画,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在增强记忆,促进空间想象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在教学“晶体结构”一节时,晶体的立体结构只在书本平面上画出,既单调
本文标题: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师备课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1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