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深圳市都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深圳市都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二○○六年四月前言都市农业是指城市化地区的,紧密依托城市、并服务于城市的农业。由于都市农业得益于城市相对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科技的支持,加之人才和管理上的优势,都市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最先进的形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发展“创汇农业”到发展“三高农业”,进而快步走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道路。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极大地影响了我市农业发展的进程,使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促使农业向着更复杂、更独特、更富有都市气息的多目标、多功能系统转变。虽然我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农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我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深圳“两会”期间,市政协在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案》,充分阐述了我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如“把深圳建成农副产品安全区、拓展高附加值及优良品种的种植、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业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发展域外农业、生态风景林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科技”等。2005年5月,深圳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会上第一次全面且系统地阐述了2005年初提出的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战略构想。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要求新时期深圳都市农业发展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设“效益深圳”,建设产业发达的深圳,无疑要求各产业要协调发展。我市在电子科技、工业技术等高科技产业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发展与我市发达经济相适应的都市农业,是农业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深圳整个产业发展的要求。建设“效益深圳”,要求我市农业要走绿色、高效道路,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来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的农业。建设“和谐深圳”,建设安定文明的深圳,对我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即具有保障全市安全农产品供应和具备应付突发性公共危机(如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以及动植物疫情等)时的农产品动员和协调能力。同时建设“和谐深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圳,更要求农业提供生态保障功能,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的生态环境。2006年3月,深圳市“两会”期间,提出深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策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此外深圳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深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提出深圳要走“生态型”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因此,对于深圳农业,发展高效益、集约型、生态型的都市农业是必然选择。目前,我市农业总体上已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实现了农民向居民的转变。如何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努力建设符合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是“十一五”必须思考的紧迫性问题。为了应对挑战,科学有序的推动深圳都市农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深圳市都市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分析“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十一五”期间都市农业发展优劣势、机遇及挑战的分析,提出:深圳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模式”;功能定位为“农产品安全保障功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功能,外向型功能,观光、休闲、教育功能,城市生态屏障功能”;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实现农业的六个转变”;发展总体思路为“贯彻一个战略,采用二大理论,突出三大工程,实现四化五重点”;发展定位为“一个窗口、一个中心、一个基地”;并提出构建深圳“八大主导产业、六大保障体系、三十九项重点项目”的都市农业“十一五”发展框架。第一章“十五”时期回顾与总结“十五”期间农林渔业发展状况及主要成就“十五”计划是深圳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农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农业在耕地锐减、环境恶化、农用水缺乏等逆境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通过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种子种苗研发、生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以及农业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农业等,实现了全市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市农业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全市农业发展在整体上实现了“量”的增加和“质”的优化提高,为“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进一步腾飞打下了良好基础。1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其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经营主体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实现了由重视农业的生产功能,转变为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由大田加简易设施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工厂化、园区化的生产方式;由“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为“公司+科研+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十五”期间,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我市农业逐渐形成了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花卉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占比重较大(见图1-1)。2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五”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02年4月出台了中共深圳市委关于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特别是2005年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明确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十五”期间,深圳市农业产业化实现了七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实现了农业生产体系创新。通过调整,我市农业生产摆脱了比较效益低下的传统结构,形成了以蔬菜、畜牧、水产、水果和花卉为支柱,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体系。二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我市农业企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业企业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基本形式,涌现了一批如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果菜贸易公司、旭联海洋生物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公司、永桦农产品有限公司、科普特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龙达实业有限公司、寰通农产品有限公司、园林集团、源兴果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实现了农业投入机制创新。全市农业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已经形成:一是政府投资;二是大型工商企业积极投资农业领域;三是个体私营企业独资、入股参与投资兴办农业企业的也逐年增多;四是出现了外引内联跨区域投资兴办农业企业的良好态势。四是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创新。全市农业企业以生产基地为依托,根据香港市场和本地需求调整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创汇型农业商品生产。五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创新。深圳较早地根据深圳和香港两个市场对鲜活产品的需求,在企业中实行了内外贸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形式,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相互联结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六是实现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总营业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其中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七是实现了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原种猪场1个、省级种猪场6个、优质黄羽祖代种鸡场2个。其中康达尔优质黄羽鸡达到国家标准,光明集团的乳鸽养殖场引进美国的“落地皇鸽”,均在香港享有盛誉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市农牧公司引进培育的种猪已取代进口,天翔达公司种鸽场成为全国唯一的祖代种鸽场;西生菜、西芹、西兰花、无籽西瓜等西莱西果的引进推广,以及花卉培植、无土栽培技术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实现了产业化经营。3科技型农业不断发展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农业已逐渐萎缩,深圳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是,我市农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十五”期间,高科技型的种子种苗工程取得新的突破。国家级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龙岗区坪山碧岭建立了研发中心,开展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研究;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立了市超级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创世纪公司在坪地高桥建立了国内首个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研发中心,其研发成果(转基因抗虫棉)不仅在我国黄河流域等产棉区广泛推广,同时推广到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深圳市农科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深圳建立了太空育种基地,搭乘“神舟六号”飞船的花卉种子已升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禽流感植物可饲性疫苗研究;此外,“两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已建成了光明维生种苗工厂等。高科技型种子种苗已逐渐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亮点产业。4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十五”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都市农业发展道路,投资建设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区到2003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建成了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名优水果生产和畜牧业三个现代化功能区。经过五年建设,深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已成为集农业现代化生产、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及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此外,深圳河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科普特大鹏高新农业园区建设已开始启动。5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十五”期间,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形成一个由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区域及骨干市场、地方性初级市场三个层次组成的批发市场体系网络。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构筑全国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向生产、零售领域两头延伸,建设农产品拍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三个交易平台,努力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网络化”的发展战略,构建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全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覆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6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2001年,深圳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几年来,按照农业部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为基础,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为突破口,以整治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水产品“氯霉素”污染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市、区、街道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初步建立起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网络,本市生产的农产品基本达到了食用安全标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市蔬菜合格率由试点初期的74%上升至2005年的96.3%,生猪“瘦肉精”合格率由58.7%上升到2005年的98.16%,水产品主要污染物氯霉素检测合格。7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林业发展和建设十分重视,作出了《关于加快城市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伟大目标,确立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绿色深圳的战略方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具有深圳特色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民心,全社会对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得到明显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1平方米。“十五”期间,制定了《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规划》、《深圳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用以指导并实施城市生态建设。全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建成生态风景林8300多公顷;完成了排牙山、羊台山、三洲田等7个森林公园的建设立项和前期筹建工作。随着以生态风景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湿地及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市城市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第二章深圳都市农业的发展条件2.1宏观经济社会条件2.1.1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相应的结构调整,构成
本文标题:深圳市都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