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目的:筹备建国任务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内容:临时宪法: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旗: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二、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2、开国大典(先后顺序)下午三时,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军乐队奏响了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在54尊礼炮的齐声轰鸣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三、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5月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标志中国大陆领土的全部解放)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一、整顿经济秩序措施:①严厉打击银元投机②调运物资,敞开供应,平抑物价③统一财政收支,物资调度,现金管理。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1、参战目的: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唐——文成公文入藏元——设立宣政院辖地明——设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清——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把战火延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抗美援朝原因)2、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结果:1953年7月,美军在战场上严重受挫,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4、意义:抗美援朝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又一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三、土地改革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6月宣布废除地方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2、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依靠在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选,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注: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周年,按历史发展人民情况,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1949年——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②1956年——1966年5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③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1、时间: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1956年)。2、主要内容:一化三改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的目标和任务。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然要求。但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建设成就:★★★①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兴建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钢炉三大重点工程隆重举行了开工生产典礼,被称为“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②1953年7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1956年7月,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有中国历史。③1954年2月,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④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⑤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从此,“南北天堑变通途”。二、三大改造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改”)。2、“三大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革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途径,通过有步骤地和平赎买的办法,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制定的目的为了适应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时期的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制定过程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了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3、时代意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跃进1、总路线名称:1958年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求富求强的强烈渴望。但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但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2、大跃进(“大跃进”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而后扩展到工业领域)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指标、高速度核心内容:全民“大炼钢铁”二、人民公社1、运动的实质—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2、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影响:使“左“的错误全面蔓延,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由于脱离实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为文化大革命埋下了祸根。三、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一、“铁人”王进喜1960年春,石油会战的成功(大庆油田的建成),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中国石油实现基本自给。二、“两弹元勋”邓稼先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意义:两弹的成功爆炸,表明了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的鼓舞了民族自信心。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河南兰考县)评价:焦裕禄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四、共同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第6课“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一、发动1、原因:①制度建设方面:这是党和国家民主与法制不健全的表现。②个人发面:毛泽东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式,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2、性质: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和损失的动乱,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3、经过::①开始:发布“五一六“通知②高潮:“一月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③理论实践破产: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转折点)④结束:四人帮被隔离审查4、文革造成的深重灾难(1)造成国家全面内乱(2)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3)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社会动荡不安。3、周恩来、邓小平全面调整4、粉碎“四人帮”四五运动:1976年4月5日果断出击:1976年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5、教训:⑴坚持实事求是⑵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维护祖国统一方面:“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十五大——正式命名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进行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5月,在胡耀邦的组织领导下,《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揭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3、十一届三中全会⑴时间:1978年12月△⑵①内容:会议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20世纪历史上中国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革:⑴、辛亥革命废除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党的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2、党的十三大:①初级阶段的理论:1987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了概括。②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三、南方谈话1、概念: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2、意义:在谈话中,邓小平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谈话内容:“基本路线在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渝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四、党的十五大——正式命名1997年2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一、联产承包责任制1、时间和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2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