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信息计量学课件05_第3章.
信息计量学——第三章文献信息老化规律23文献信息老化规律3.1文献信息老化的基本概念3.2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3.3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数据3.4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3.5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3.6文献信息老化规律的应用33.1文献老化的基本概念3.1.1文献老化的概念3.1.2“文献老化”与“情报老化”3.1.3文献老化的表现形式4“老化”3.1.1文献老化的概念(I)(Obsolescence)“逐渐变得过时”(becomingoutofdate)“某物被使用得越来越少”(Somethingislessandlessused)“文献老化”是什么?“文献的内容逐渐变得过时”?“文献被利用得越来越少”?“文献老化”与“情报老化”“信息爆炸”带来的“情报危机”53.1.1文献老化的概念(II)文献老化(DocumentObsolescence):起源:1944年,[美]C.F.Gosnell,在《大学图书馆中文献老化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定义:科学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苏]米哈依洛夫)63.1.1文献老化的概念(III)要点:①“文献老化”必然会导致其被使用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文献使用次数减少却并不一定意味着老化。②“文献老化”是其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的阶段,而不是文献诞生之后被利用的全部过程。③一般而言,“文献老化”是针对某一类文献群体而言的,而不是指某一篇或少量具体文献的“老化”。73.1.2“文献老化”与“情报老化”概念的比较:文献老化:科学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苏]米哈依洛夫)情报老化:情报的有效价值随时间流逝而衰减的现象。(M.B.Line&A.Sandison)参照系不同:文献老化:针对情报用户情报老化:针对情报对象(客观事物)一般来讲,情报老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文献老化的速度较快。83.1.3文献老化的表现形式①文献所包含的信息失效。不可靠、不准确、错误等②文献被替代。知识更新、文献再版等③文献中的知识成为常识。④文献的内容不再是研究热点。实例:“伽利略”与“物体下落速度”实例:“染色体”与“DNA”实例:“牛顿的经典定律”实例:“结核病”与“链霉素”93.2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3.2.1半衰期(Half-Life)3.2.2普赖斯指数(Price’sIndex)3.2.3有益性(Utility)103.2.1半衰期(Half-Life)(I)起源:1958年,[英]J.D.Bernal,在《科技情报传递:用户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定义:某学科已发表的文献中有一半已不再使用的时间。问题:①文献的“半衰期”并不是常数。②文献的“半衰期”难以测定。改进:1960年,[美]R.E.Burton&R.W.Kebler,在《一些科技文献的”半衰期“》一文中提出。定义:某学科正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也被称为“中值引文年限”(MedianCitationage)区别:“历时半衰期”与“共时半衰期”11其他改进:1960年,D.J.Price:定义:引用某篇论文的所有文献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3.2.1半衰期(Half-Life)(II)1970年,M.B.Line:“半衰期”是文献老化与增长的综合结果也被称为“被引用半衰期(CitedHalf-life)”(与“引用半衰期(CitingHalf-life)”相对)也被称为“论文半衰期”(与“学科半衰期”相对)12意义:科学文献的“半衰期”反映了科学学科的稳定性。“半衰期”短,该学科的文献新陈代谢频繁,新文献得到大量应用;“半衰期”长,该学科文献更新缓慢,文献时效性长。“比较稳定的学科”比“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的学科”长;“基础理论学科”比“应用技术学科”长;“历史悠久的学科”要比“新兴学科”长。3.2.1半衰期(Half-Life)(III)不同类型的文献,“半衰期”也不同。“专著”比“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长;“经典论著”比“一般论著”长;“理论型刊物”比“报道型刊物”长。133.2.2普赖斯指数(Price’sIndex)(I)起源:1971年,D.J.Price首次提出。出发点:“现时有用文献”与“档案性文献”的数量之比,可以反映文献的老化速度。现时有用的文献:出版年限小于5年的文献;档案性文献:出版年限超过5年的文献。定义:×100%=被引文献总量≤5年的被引文献数量Pr143.2.2普赖斯指数(Price’sIndex)(II)“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区别:文献的“半衰期”只能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某一作者、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联系:文献的老化速度越快,则“半衰期”越短,“普赖斯指数”越大;文献的老化速度越慢,则“半衰期”越长,“普赖斯指数”越小。153.2.3有益性(Utility)定义:期刊有益性:某一年份某一期刊被用户所利用的文献数。剩余有益性:经过若干年后,期刊还保留的有益性。起源:1970年,B.C.Brookes首次提出。局限:只对于满足一定类型和内容的情报需求的具体期刊来说,才是适用的。163.2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3.2.1半衰期(Half-Life)3.2.2普赖斯指数(Price’sIndex)3.2.3有益性(Utility)173.3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数据(I)如何统计文献的被利用情况?“流通量”、“借阅次数”、“销售数量”、“归架数据”、“复制次数”等被引文献183.3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数据(II)文献老化研究中的“引文分析”——将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全部文献收集起来,通过统计每一篇文献的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或者被引用时间等数据来研究该领域内文献老化的情况。共时法:在某一确定的时间间隔内,选定某一专业领域在该时间间隔内所发表的全部文献,对这些文献的全部参考文献的出版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符合文献老化的“状态观”;固定了“引用文献(施引文献)”的出版时间,又被称为“引用文献分析法”。历时法:首先选定某一专业领域一定数量的文献,然后再对这一确定的文献集合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符合文献老化的“过程观”;固定了“被引用文献(参考文献)”的出版时间,又被称为“被引用文献分析法”。19JCR(《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20SSCIJCR(2007)图书馆学情报学源期刊解读SSCI2007版的JCR共收录社会科学期刊1866种,其中收录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期刊56种,占全部期刊的3%,在全部学科领域收录期刊数量排序中仍属于收录较少的学科之一。从收录期刊的国别看,美国和英国仍处于强势地位,分别为30种和17种,分别占53.6%和30.4%,收录德国期刊4种,荷兰3种,日本和加拿大各1种。从期刊的语种分布看,1种为德语,4种使用多语种,其余均为英语。可以看出,在SSCI中,英语作为国际学术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被重视程度,远非其他语种所能比拟。21223.4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3.4.1负指数模型3.4.2Burton-Kebler老化模型233.4.1负指数模型(I)1970年,[英]B.C.Brookes,提出了文献老化的“负指数模型”。描述:科学文献的被引用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衰减的过程服从负指数规律。表达式一:C(t)=Ke-at(k0,a0)t:文献的出版年龄(一般以年为单位);C(t):出版年龄=t年的文献的被引用次数;e:自然对数的底(e=2.7183……);a:文献的老化率(又被称为“相对衰减率”);K:常数,随不同学科而异。实质:已发表了的科技文献的价值将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均匀地减少。(“相对衰减率”为常数)243.4.1负指数模型(II)表达式二:C(t)=Kbt(k0,1b0)t:文献的出版年龄(一般以年为单位);C(t):出版年龄=t年的文献的被引用次数;e:自然对数的底(e=2.7183……);b:文献的老化系数(b=e-a,a为老化率);K:常数,随不同学科而异。文献老化的“负指数分布”(几何级数分布):K,Kb,Kb2,Kb3,Kb4,…,Kbt(t=1,2,3,4,…)253.4.1负指数模型(III)表达式三(累积指数模型):Y(t)=Mbt(M0,1b0)t:文献的出版年龄(一般以年为单位);Y(t):出版年龄≥t年的文献的被引用总次数;e:自然对数的底(e=2.7183……);b:文献的老化系数(b=e-a,a为老化率);M:常数,统计时刻的引文总量。263.4.1负指数模型(IV)研究实例:1987年,R.Bottle等人,对1972-1982年间生物化学期刊《Cell》的论文引文频次分布进行了研究;1971年,M.R.Oliver对半导体领域的文献老化问题进行了研究;1979年,B.C.Griffith利用《SCI》进行了大规模的期刊老化研究;1992年,丁学东,利用《SCI》对1970-1989年间的引文逐年分布数量进行了研究。273.4.1负指数模型(V)“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一:作图法文献老化曲线Y(t)tMM/2T1/20t:出版年龄Y(t):t年以前出版文献的累积量M:统计时刻的文献总量T1/2:半衰期定义:某学科正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283.4.1负指数模型(VI)“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二:数学模型法累积指数模型:Y(t)=Mbt(M0,1b0)半衰期:T1/2=-ln2/lnb——其中,b为老化系数“老化系数”的计算文献老化的“负指数分布”(几何级数分布):K,Kb,Kb2,Kb3,Kb4,…,Kbt(t=1,2,3,4,…)老化系数:b=(Ni/M)1/i,——其中,M为统计时刻的引文总量;Ni为出版年龄≥i年的引文总量;i为出版年龄,一般取值为6,7,8。例题:设在某一时刻,统计某一专业领域所有文献的引文数量为100000件,其中,6年以前出版的引文数量为40000件。据此计算该领域文献的老化系数和半衰期。293.4.2Burton-Kebler老化模型(I)1970年,[美]R.E.Burton&R.W.Kebler,提出了文献老化的“R.E.Burton-R.W.Kebler方程”。表达式一:(a0)x:文献的出版年龄(一般以10年为单位);y:出版年龄≤x年的文献的相对数量(比例);e:自然对数的底(e=2.7183……);a,b:常数,随不同学科而异。)(12xxebeay=特性:0y1,且x→∞时,y=1;x=0时,y=0;a+b=130表达式二:(a0)x:文献的出版年龄(一般以10年为单位);y:出版年龄≤x年的文献的相对数量(比例);e:自然对数的底(e=2.7183……);a:常数,随不同学科而异。)1(12xxeaeay=3
本文标题:信息计量学课件05_第3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3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