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
1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23、(1)生殖类型:生殖和生殖。①有性生殖:由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A、种子植物的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种子的新植物体B、哺乳动物的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胎儿婴儿②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茎、叶、芽)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扦插(椒草)、嫁接、植物的组织培养等。(2)扦插材料的处理:①茎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②地上节的叶去掉一部分,地下节的叶全部去掉。马铃薯块上要有一个芽眼。(3)嫁接:将接穗(芽或枝)接在砧木(被接的茎)上使它们长成一个新个体。接穗是芽的叫芽接;接穗是枝的叫枝接。嫁接成活的关键是让接穗的与砧木的紧密结合。嫁接后产的果实性状由接穗提供。(4)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把植物的一部分(茎、叶、花粉、根)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们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应用:培育优良品种;短期大量繁殖植物;培养无病毒感染植株;导入外源基因等。24、比较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同点相同点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发育经历:、幼虫、、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蛹不食不动,有蜕皮现象。例: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赤眼蜂等。生殖都为有性生殖,发育都为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发育经历:、、成虫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为不完全变态。有蜕皮现象。例: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蜻蜓等。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幼虫叫若虫。25、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蛙的变态发育):(1)生殖和发育(蛙的变态发育):雄蛙鸣叫雌雄抱对排卵体外受精受精卵受精卵有外鳃的蝌蚪外鳃消失的蝌蚪(长出内鳃)长后肢的蝌蚪长出前肢的蝌蚪尾没有完全消失的幼蛙成蛙。(2)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发育时期生活环境外部特征呼吸早期蝌蚪水中有尾,无四肢鳃成蛙陆地,水中无尾,有四肢肺,兼用皮肤呼吸早期蝌蚪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都象鱼小结:两栖动物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完成。生殖和发育。26、鸟的生殖和发育:(1)鸟卵的结构(将合适的序号填在括号内):(9)卵壳:卵壳起保护作用。卵壳的小孔,可通气。(6、7)卵壳膜;紧贴卵壳有两层卵膜(外壳膜、内壳膜),外层较厚。(8),贮存空气供胚胎发育时的呼吸。(3)卵白(蛋清)供鸡胚胎发育时的营养物质,保护胚。(5)卵黄(蛋黄),主要的营养物质提供者;(4)卵黄膜,卵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也就是细胞膜。(2、10)卵黄系带,它使卵细胞维持在蛋白中心,起着缓冲作用,防止卵的震荡,有利于卵的孵化。(1)胚盘:卵黄上有一个白色的小圆盘(就是在蛋黄上看到的小白点),是细胞核的一部分。将来发育成雏鸟。(2)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27、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分析不同生殖和发育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2生殖方式发育方式昆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受精、卵生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无变态发育,卵孵化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28、(1)遗传:子代与亲代间的。(2)变异: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不同个体间的。(3)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性状(兔毛的白与黑)。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性状变异,并没有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故这种生物的性状并不遗传。所以生物的性状既受的控制,又受的影响。29、(1)转基因超级鼠实验步骤:①取出核未融合的小鼠的受精卵。②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核未融合的小鼠受精卵中的一个细胞核的基因组中。③将受精卵注入雌性小鼠的输卵管中。④生出的老鼠是个体大的老鼠(即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超级鼠是转基因生物)。(2)问题: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老鼠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性状由基因决定);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3)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生物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控制的性状。应用;如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30、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的传递方式:生物性状的遗传(基因的遗传)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2)基因、DNA、染色体概念及关系: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组成。基因是上片断。(3)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染色体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①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女(22+XX)对,男(22+XY)对,染色体成对存在。②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不成对存在)。③人类性染色体:男为XY性染色体;女为XX性染色体。生殖细胞:男为含X和Y两种;女只有X一种。31、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2)生物体的性状:生物体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组控制的。当基因组成为aa时,表现的是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当基因为AA、Aa时,表现的是基因所控制的性状。(3)基因组成是Aa的,a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隐性基因)并没有受A(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下去。(4)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新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隐性致病基因aa表现有病)。当一对夫妇是隐性致病基因(Aa)的携带者时,他们的后代就有的比例还遗传病。而有血缘头破血流的人携带隐性致病基因(Aa)可能性大,若结为夫妇其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就多,因此禁止近亲结婚。32、男女染色体的差异:每个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为23对(男:44+XY,女44+XX),其中的22对男女一样,另外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的性染色体为XY,女的性染色体为XX。生男生女几率相等(1:1)。33、生物的变异:3(1)变异原因:由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的更改。生物性状的变异普遍存在。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2)变异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①不遗传的变异:由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②可遗传的变异:由改变引起的变异(人工选育、杂交、射线辐射、化学试剂)。遗传物质改变可能是基因的改变,也可能是染色体数目的改变。(3)变异对生物的意义:变异的存在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变异使生物不断进化,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4)应用:遗传和变异原理指导人们培养生物新品种。人工选育(高产奶牛)、杂交育种(杂交水稻、抗倒伏)、太空育种(太空椒)等。34、生命起源的观点: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主要证据主要观点神创论盘古开天地(无确凿的证据)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自然发生论“腐肉生蛆”(无严密的逻辑)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发生的生生论斯巴兰让尼的实验;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等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不能产生生物宇宙生命论陨石中发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它星球化学进化论米勒的模拟实验等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以上关于生命的起源的多种观点中为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观点是化学进化论。化学进化论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氨、氢、甲烷和水蒸气等,但没有。在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氨、氢、甲烷和水蒸气等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再由汇聚到原始海洋中的机物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演变形成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米勒的模拟实验为其中的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这一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35、生物进化的历程:(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化石就是石化了的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化石种类越少,生物的结构简单而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生物化石种类越,生物的结构复杂而高等。因此,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如:始祖鸟化石可以证明,古代鸟类与古代爬行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①植物的进化: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②动物的进化: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A、无脊椎动物:单细胞生物腔肠动物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B、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类鸟类哺乳类(3)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①进化总趋热: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在陆生。②在漫长的进货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6、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1)自然选择: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过程(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如长颈鹿的进化)。生物通过遗传、变异、4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生物绝灭了,新的物种又不断形成。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动物对农药的赖药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果。(2)通过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以及受人工选择的启示,1859年发表了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3)人工选择:在人为条件下按照人们的喜好和需要对生物进行的选择。人工选择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人工选择培育动、植物新品种需要的时间,自然选择产生动、植物新品种需要花费的时间。37、(1)传染病: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①②③。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生物。B、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传播途径有空气(流感病毒)、水、饮食(肝炎病毒、菌痢)、生物媒介(鼠疫、疟疾)、飞沫(流感病毒)等传播。C、易感人群:容易感染某种病原体的人(婴幼儿、老年人)。(4)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预防措施与重点预防措施相结合。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是接触传播(体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以预防为主防止感染。B、手足口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是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是五岁以下的儿童。预防的措施是讲究卫生等等。(5)传染病的特性:都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可预防性等。38、(1)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叫。①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产生过敏反应。②当病原体进入人体的一,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叫做抗体。一定的抗体和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推动致病性,抗体还在人体内。(2)免疫类型:①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病原体起作用的。②特异性免疫:后天才有的,针对病原体起作用的。(3)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连线①皮肤、粘膜和纤毛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②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③人体中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4)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消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39、计划免疫:(1)计划免疫概念及意义:根据某些传染病发生的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的预防接种,简称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3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