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1陵水县民族中学八年级历史科集体备课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备冯家喜组员胡硕祯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重点难点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导入新课本课的导入,向学生讲述新中国国旗诞生的故事:1949年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号设计图为国旗当选图案。政协编印的《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也立刻赶印,在开会时分发到了各位政协代表手中。重印的资料特别对第32号征稿作了部分修改:抽掉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既可使图案简化,又避免给人以模仿苏联国旗的感觉,并精简了原说明中的部分内容。国旗图案的含义很深刻,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红色象征革命,长方形,左上方缀五颗黄色五角星,黄色象征光明,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表示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象征广大人民群众。那么,这幅第32号征稿原设计者又是谁呢?直到一年多后,人们才逐渐知道五星红旗原设计者的名字叫曾联松,他并不像人们原先猜测的那样是位政治家或搞美术设计的专家,他仅是一名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普通经济工作者,时任上海市合作总社调研科的科长。他之所以能设计出五星红旗,从另一个侧面也充分反映出他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炽烈感情,说明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宏伟事业深得人心。讲授新课一、开国大典1、一届政协:本目主要让学生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背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从此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了;(2)时间:1949年9月21日;(3)地点:北平中南2海怀仁堂(特别向学生强调当时的名字是北平,不是北京);(4)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解放军和华侨等代表;(5)性质:会议参加者的广泛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6)职权: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7)决议:第一,制定《共同纲领》;第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第三,决定公元纪年首都、国旗、代国歌;第四,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8)作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也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2、开国大典:与本目相关的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丰富课文知识。以直观的影视、图片资料,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本目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记忆,即国内意义:开辟了……;结束了……,成为……;……站起来了,成为……。国际意义:壮大了……,鼓舞了……。(5个“了”2个“成为”)二、西藏和平解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同时祖国的华南、西南等地并没有解放,人民解放军加紧向华南、西南进军,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11月15日解放重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到1951年祖国大陆只剩下西藏没有解放了。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课堂小结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年轻的政权经受了那些考验呢?它们又如何做如?欲知后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学生比较熟悉历史事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开国大典的具体史实,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前提。在这前提条件下,再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相关历史影视资料和图片,感知历史,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概述。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知识,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正是由于学生对开国大典内容比较熟悉,在进行合作学习、探究、讨论时的氛围可能很热烈,学生的表现欲较强,教师不可以刻意中断学生的表现或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节课还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难点的理解,通过5个“了”2个“成为”,学生能够很好的去记忆,再需要运用联系比较的教学方法来突破化解。此外,还要考虑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差异,在学习时,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课堂发言表现,都可能较大地影响本设计意图,这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课题第2课最可爱的人主备冯家喜组员胡硕祯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3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讨论探索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导入新课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讲授新课一、抗美援朝中国参战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第一,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第二,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第三,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二、抗美援朝时间:1950—1953年三、抗美援朝经过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7页《文献资料》,从而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第一,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第二,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第三,指导学生学习上甘岭战役并观看第11页“自由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四、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五、抗美援朝结果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1953年7月27日4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六、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1、战争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中朝人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积极支援前线;3、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5、国际正义力量的大力支持。七、抗美援朝胜利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2、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人民政权。课堂小结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年轻的政权经受了那些考验呢?它们又如何做如?欲知后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教学反思首先备学生,我从学习方式、学习任务、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这三方面来完成。在分析学情时,考虑到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其知识的连贯性、发散思维和学科的迁移能力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我认真备教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这节课的导入,向学生讲述中国人民军队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在历史中体会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激昂气势,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到那60年前硝烟弥漫的战场。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热情和决心。引人入胜,勾起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强烈欲望,由此导入效果好。然后,采用课件揭示学习目标。我对目标进行整合,将课标要求即考点列为首要学习内容,同时,按照三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讲解。整个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制作课件中,我细致而科学的处理音乐与文献资料、图片、表格、地图等资料,既依据教材又挖掘教材背后的更深层的内容,做到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高度,做好备课的工作。并且在课堂的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点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易于学生梳理知识和把握重难点。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主备冯家喜组员胡硕祯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资料形成概念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讨论探索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爱国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辩证唯物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5了
本文标题: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4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