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简称儿少卫生学,以保护、促进、增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对象: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生长:包含形态生长和化学生长,前者主要指细胞、组织、器官在数量、大小、重量上的增加;后者主要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化学成分变化。发育:是指身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的不断分化与完善过程,包括“身”(体格、体力)、“心”(心理、情绪、行为等)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发育”在xinlixue、教育学上也称“发展”。成熟: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心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儿童生长发育一般规律: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生长的轨迹现象、赶上生长),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是量的积累,伴随功能的成熟;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不同的发育阶段、程序性和时间性的协调,发育过程按一定程序由先到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体格发育的四个阶段:1.第一生长突增期,身长在全孕期(胎儿期)平均增长50cm2.相对稳定期,增长持续而稳定3.第二增长突增期,又称青春期生长突增,是青春期的首要表现之一4.生长停滞期,经历青春期突增后,约青春中后期开始,身高生长逐渐停止,体重也一般停止明年增长。生长长期趋势:是指19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全面出现的儿童少年群体身体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发育提前、成年身高逐步增长的趋势,是近150年来人类生物学领域最突出的现象。生长发育的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生长发育指标:体格发育指标(纵向测量、横向测量、重量测量、体格发育派生指标)体能发育指标(生理功能指标、运动能力指标、体能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发育指标(认知能力指标、情绪状态指标、个性发育指标、社会适应能力指标)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规律和特点: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体能发育的阶段性、体能发育的不平衡性。身体成分简称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胎儿期的最后3个月,和婴儿出生后头两年被称为“大脑发育加速期”;女孩灰质厚度达峰值的年龄较男孩早1年。海马扩大只发生在女孩,杏仁核体积增大只发生在男孩。认知: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一类高级心理活动。感觉:是物质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脑中产生的关于它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最初形式,分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知觉:是物质在脑中的整体直接反映,比感觉更快一步。它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形成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是人们获得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伴随思维发展,人们能拨开事物的表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不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想象:是人们对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言语: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构成。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度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年龄区间为10~20岁。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功能日臻成熟。(3)内分泌系统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4)生殖系统发育骤然增快并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经具有生殖功能。(5)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男女两性的形态差别更为明显。(6)在形态与功能发育的同时,伴有心理发展的加快,也产生了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易出现青春期所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生长突增,指少年儿童的生长速度突然加速的现象,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青春期的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生长高峰年龄男生出现在青春中后期,女生出现在青春中前期。身高生长速度是反映儿童少年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发育类型:早熟型、晚熟型、一般型。初潮个体发生年龄波动在11~18岁之间,尤其集中于12~14岁。神经系统的调节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1.影响下丘脑的神经元,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进而通过对其他的内分泌腺自主神经的支配和调节,影响全身器官内靶腺的内分泌变化,促进生长和发育2.与此同时,周围腺靶分泌的激素也可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实行“正”或“负”的反馈,从而使下丘脑、腺垂体和靶腺之间,形成几个重要的轴系统,其中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最明显。青春期的启动机制:1.中枢神经抑制机制减弱,从胎儿期开始,中枢神经对性发育就一直保持着抑制作用,使下丘脑对GnRH的分泌处于“青春静止期”,内外生殖器官不发育。其后,伴随HPG轴的成熟,该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并消失,青春期开始启动。2.HPG轴对性激素负反馈敏感性下降,儿童期在外周血中已有少量性激素,而HPG轴对它们极为敏感,受其负反馈抑制,轴系统的活动处于静止状态。病理性矮身材: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生长迟缓。生长迟缓:患儿多生于经济严重落后地区,因儿童期长期性营养不良,导致身高发育迟滞所致。体质性生长迟缓:从童年期开始,身高年年长,但始终处于人群的相对矮小水平,青春期生长突增和第二性征指标出现时间都较晚,但最终成年身高能达到正常值的中等偏低水平(P10~P50)。性早熟:是一组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主要特征的性发育异常症候群,也是当前青春期性发育异常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1.真性早熟,是指发育年龄明显早于正常阈值(如女孩8岁前来初潮或6岁前开始乳房发育,男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而导致的性器官、第二性征等一系列性发育提前现象2.体质性性早熟是指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3.假性性早熟是指仅有部分性征发育提前的症状,与真性早熟的区别(HPG轴从未真正启动、既可出现同型也可出现异型性第二性征发育、未出现真正的性功能,其性早熟现象有可能提示某原发病的隐匿存在)4.不完全性早熟,也称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孤立的性发育或第二性征指标提前发育,多属温和性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性分化异常,性分化过程开始于胚胎发育的最初阶段,若在分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性腺、性器官分化发育障碍,而使个体的内外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在各年龄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发育,导致性器官的发育表现和染色体的构成不一致,称性分化异常。真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男性假两性畸形。生长发育的遗传影响因素:家族性遗传因素、种族性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异相对作用的大小指标,遗传度越接近1,提示遗传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作用越大。生长发育社会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家庭因素对生长发育的、现代媒体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影响因素:营养因素、体育锻炼因素、疾病因素和赶上生长、地理气候季节因素、化学性环境污染因素(空气污染、铅污染、环境雌激素)、物理性环境污染因素(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赶上生长】:又称追赶性生长,出现在那些生长发育过程中曾因疾病、营养、心理应激等因素而出现生长迟缓的患儿;一旦这些不良因素(尤其是疾病因素)被解除,机体立即就会出现向原有正常轨迹靠拢的倾向。(年龄越小越明显,生长的加速幅度越大)。生长发育调查方法: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生长检测)、前瞻性调查(追踪调查、队列研究、序列研究)、回顾性调查(回顾性调查、病例-对照研究)、人群干预研究、非连续性发育资料调查。质量控制:1.人员检验,为避免给测试点校增添不必要麻烦,该检验通常在检测队内部进行,按实际需要选择以下内容:a结果一致性。2人一组,分别测试5~6人并记录,比较误差,分析原因b前后一致性。同测试者测量5~6人,时隔7天后再次测试,比较前后两次误差并分析原因c“标准”一致性。以某台身高测量计为准,测5~6人并记录;多名测试者将自己测试结果与其比较,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2.现场检验,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应由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担任主检,任务是:a逐一核对调查表,检查项目填写结果,发现缺、误、疑数据后令测试者补填、补测或重测b审视各检查/测试项目是否按规定方法进行,记录是否合乎要求,字迹是否清楚c每日抽取5~10卡片,对部分形态指标进行复测。3.逻辑检验,数据运算前,应使用计算机,按设计要求逐项作逻辑检验,剔除不符条件、缺项、字迹无法辨认,或有明显逻辑错误的被试者资料,直到数据库全部符合要求,才能进入统计运算阶段。生长发育评价的实际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长发育现状,处于什么等级、发展趋势如何2.为评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生长发育评价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和体质综合评价等四类内容组成。理想的评价方法:所用指标测定简便、精确,评价结果直观、形象,重复性较高。1.等级评价法,应用离差法原理,根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均值、标准差和位置的远近划分等级,建立某指标的正常值。2.离差曲线图法3.只求法4.百分位数法5.Z分法6.LMS法7.生长速度评价8.发育年龄。生长速度:是反映生长发育进程的重要标志,常用指标有身高、体重、头围等,身高最常用,遗传-环境交互影响在机体产生的变化,通过生长速度的加快或减慢反映,即使同一性别-年龄组,个体差异也很大。发育年龄:是指用某些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生命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某病死亡率。疾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因病缺课率、平均因病缺课日数。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智力。生命质量指标:日常生活功能指标、心理社会功能评定、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综合性生命质量评定量表。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频率。罹患率:特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视力不良(lowvision)又称视力低下,是在采用远视力表(对数视力表)站在5m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5.0,包括远视、近视个其他眼病(散光和其他屈光不正、弱视)。近视(myopia)指眼睛辨认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龋齿(detalcaries)是牙齿在身体内外因素作用下,硬组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缺损的儿童少年常见病。营养不良(malnutrition)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除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外,常伴有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贫血(anemia)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因正铁血红素的合成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而引起的机体周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的现象。学生6病防治指哪6病:视力不良和近视、龋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肠道蠕虫感染、脊柱弯曲异常。视力不良和近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近视预防措施:近视多数由后天环境因素造成,有可预防性,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将预防近视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每年2次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去医院;确诊近视后及早治疗、加强“防视”健康教育、将中央有关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落到实处,减少近距离读写时间和强度,提高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严格保障体育课、课间操、课外锻炼时间和质量
本文标题:儿少自己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6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