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六章《电压_电阻》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用心爱心专心1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1.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2.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3.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4.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5.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总体思路:在第五章的基础上,本章将首先给出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进一步通过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本章有一个完整“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要注意引导,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通过比较,明确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用心爱心专心2第一节、电压三维教学目标: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学设想:1、电压的理解和电压表的使用是重点也是难点。2、教学思路:引导——启发——实验(边学边实验)。教学器材:电源(三节干电池)、3V小灯泡两只、开关一个、导线、电压表一只(按25组准备。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新课引入:由电流的形成以问题的形式引入: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电荷为什么会发生定向移动?→是什么使它发生定向移动的?→引出电压这个物理量。2、合作探究:①由生活经验感知电压大小对电流的影响,进一步理解电压的作用。②说出一些常见的电压值,知道电压的单位及换算。用心爱心专心3符号:U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换算关系:1kV=1000V1V=1000mV例:U=220V=kV=mV③指导学生阅读P6“电压表使用说明书”,逐点讲解电压表的使用。并逐点讲解如果不按说明书使用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串联在电路中、正负接错等)④动手做:测量L1、L2的电压,分别记在图边(教师巡视)U1=V;U2=V;U=V⑤测量电源电压,并注意,串联后的电压与各节电池之间的关系。U1=V;U2=VU=V。⑥反馈:A、U=220V=0.22*103KV=2.2*105mV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C、两节电池串联使用电池组的电压是两节电池电压之和.二、知识拓展1、为什么用了一段时间后的手电筒,灯泡没有开始亮?2、深夜灯泡特别亮,原因是什么?3、有一只蓄电池的正负标志已模糊不清,但仍能向外供电,某同学用电压表来判用心爱心专心4断它的正负极,方法是:将电压表与蓄电池并联,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方向,若指针向反方向偏转,则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是蓄电池的负极。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教材练习P8T1、2、3、4。2、课本后作业P9T5。第二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三维教学目标: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学生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如实记录、科学分析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设想:1、重、难点在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如何激发主动探究意识,引导探究设计。2、基本思路:以实验探究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教学器材:2.5V,3V,3.8V小灯泡各一只、开关一只、电源(干电池两节)、导线、电压表一只用心爱心专心5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回忆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引出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2、简单回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整体感知探究的一般方法,熟悉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讲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为新课作铺垫):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4、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教师板书(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论证实验方案。(要分别画出电路图,才能进行实验)(4)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要及时记录数据,要换灯泡(或加减电池)进行多次实验)(5)抽几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出规律。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即U总=U1+U2+……(6)对一些有误差的数据要作出说明。对一些错误的数据要分析清楚产生的原因。L1两端的电压U1L2两端的电压U2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组数据用心爱心专心6(7)课后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在实验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思考“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又是怎样的?”5、反馈:(1)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部分的电压的和。写成公式为U=U1+U2;(2)一种彩色灯光的额定电压是36V,要接在220V的电路中,至少串联7个这种灯泡。6、探究小结: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从中学到了探究的一般方法,熟悉了探究的几个要素。7、知识拓展:(1)一玩具电动机,工作时的电压为6V,可用4节干电池串联起来作电源。(2)灯L1、L2串联,合测得灯L1的电压为2.5V,两灯的总电压是4.5V,则L2两端的电压是2V。二、课后活动:完成基础训练上的练习,并预习“探究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教学后记:第三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三维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的接法和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的技能。2、提供环境,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用心爱心专心7教学设想:1、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放开思维,完全自主地设计探究实验,领会探究的方法。2、基本思路:依照前面“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器材:小灯泡(两个)、开关一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电压表一个。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回忆“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结论,引出问题: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是怎样的?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否一样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2、让学生仿照前节内容,设计实验,大家共同分析设计的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选取一两组最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3、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提醒学生及时作好数据记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实验,尽量减少误差。a两端的电压Uab两端的电压Ub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4、抽几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规律,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1=U2=U3=……5、评价所抽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分析有误差的数据和产生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数据和产生的原因。用心爱心专心86、小组交流,实验中的新的问题,由小组长负责收集整理。7、反馈:(1)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写成公式为:U1=U2=U3.8、探究小结:通过探究,得出了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体现到成功的喜悦,领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二、课后活动:完成基础训练上内容。完成课本上小制作P13T3;完成课本作业P13T2。教学后记:第四节电阻三维教学目标:知道电阻及其单位。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通过阅读“科学世界”,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通过阅读“科学世界”,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教学设想:1、重难点应该是:电阻概念的建立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2、基本思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以实验为主,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器材:用心爱心专心9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电阻实验演示仪。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简单回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然后以实验引入新课,(同样是导体,为什么有时灯泡亮些,接不同的导线,灯泡的亮度不同)2、电阻概念教学:(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欧)(Ω)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00Ω1MΩ=106Ω例: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什么不关?学生讨论,用演示仪演示,由学生感知与长度有关,还与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教师总结:a、材料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c、横截面积:d、温度学生阅读:13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学生阅读: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用心爱心专心103、学生课后思考,如何来改变导体的电阻最方便,最有效。4、反馈练习:(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KΩ=Ω=MΩ(2)在常温下,有粗细长短相同的铜、铝、银、铁四根导线,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其中电阻电阻最小的是()A、铜导线B、铝导线C、银导线D、铁导线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基础训练上的内容。完成课本作业P17T1、2教学后记:第五节变阻器三维教学目标: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通过观察实验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教学设想:1、重难点应该是:理解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大小的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2、基本思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以实验为主,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电阻实验演示仪。教学设计:用心爱心专心11一、教学流程:1、简单回忆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2、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来改变导体的电阻最方便,最有效3、介绍各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如何判断电阻的增减。4、学生实验,体验:滑动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的。“探究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三、反馈练习:1、如图所示,将A、D端接入电路中时,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将变大,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小。2、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改变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的电阻。3、P21T1第二章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教学设想:1、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做好实验.用心爱心专心122、教学思路:通过实验,通过数学方法,正确分析数据,归纳得出实验规律。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流程:一设计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方案1、引入新课:复习①电流是怎样形成的?②电压的作用?③电阻对电流的作用?④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2、新课: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设计实验:①学生猜想、假设。②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怎样进行测量、探究)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需要什么器材?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③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设计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④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电阻R/Ω电压U/V电流I/A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用心爱心专心13第三次测量……第二课时二进行实验探究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实验前简单交代实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明确实验方法,作好实验记录)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论证:I、U、R的关系结论:→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第二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三维教学目标: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推导电阻的串联、并联后的总电阻。教学设计:一欧姆定律的得出及推导、运用。用心爱心专心141、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Ω)公式变换:U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六章《电压_电阻》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6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