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
•全球性-意外伤害是第一杀手•死因分析•溺水窒息中毒车祸意外伤害的概念和定义•意外伤害,顾名思义,常常被看成是偶然发生的、超出预料的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它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伤害可分为故意伤害和意外伤害。伤害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对人民健康与正常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害极大。儿童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原因有哪些?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视角小于70度(成人大于80度),看到车辆驶来需时4秒(成人1秒);心理处于不稳定状态,注意力集中时间低于成人,不懂危险,乱穿马路,发现车辆易惊慌失措;活泼好动,在马路上打闹、追随、捡玩具;驾驶员违章开车。儿童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怎样急救?正确判断伤情,立即止血,固定骨折;先心肺复苏,后处理伤部;速呼120或急送医院救治。倡导现场目击者参与道路交通伤害的救治。①昏倒在座椅上的伤员,安放颈托后,将颈及躯干一并固定在靠背上,拆卸座椅,连同伤员一起搬出。②对重伤或抛离座位的危重、昏迷伤员,应根据情况上颈托,包扎伤口,按脊椎损伤的原则搬运。托住腰臀部,动作要轻柔,平放在木板或担架上。呼叫120紧急救护;灭火;保护出事现场的安全。怎样预防儿童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婴幼儿上街,大人要抱着、牵着,防止乱跑;教育孩子,过马路要避让车辆;不在马路上游戏、乱跑、翻越护栏;不在马路上揉眼;不到马路边玩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戴头盔、系安全带,儿童固定座椅。限制车速;禁止超载、疲劳驾驶、无证驾驶;禁止酒后驾驶;禁止边驾驶边使用移动电话;不闯红灯;不逆向行驶。溺水伤害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农村托幼机构不健全,家长忙于生产,儿童独自戏水或游泳;暑期中小学生背着家长到江河、湖塘、水库或海滨游泳,环境生疏,经验不足,不懂游泳技术,嬉水打闹或盲目冒险;游泳场所无醒目浅水区和深水区标志,缺乏安全监控措施;身患某些疾病(如癫痫);游泳前未做准备活动等。•意外伤害•内因•儿童天性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有探索欲•学站、学走、学跑、学蹦,运动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差•生活经验不足,不能预测危险因素的存在•防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外因•汽车增多:车祸、车撞伤•家用电器普及•居住的楼房增多、增高•生活节奏快,环境复杂,一时疏忽•造成了车祸、触电、烧烫伤等意外伤害事故逐年在增加•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时间•孩子疲劳、饥饿、或不舒服时•家长在忙碌或烦恼中•新环境,例如假日外出、到朋友亲戚家•切割伤和擦伤的处置•浅、面积较小的伤口•清洁伤口:生理盐水、新洁而灭、清洁流动水等冲洗•检查伤口内有无嵌入物•用碘酒、酒精涂伤口周围的皮肤。•包扎止血:创口贴、消毒纱布、干净手帕等紧压伤口几分钟,包扎•严重出血•抬高损伤部位•消毒纱布,干净手帕等用力压迫10分钟左右•加压包扎•如果出血不止,应压迫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止血(近心脏端)•注意孩子一般状况鼻出血•病因•局部原因:撞击、挖鼻孔、血管畸形、空气过于干燥•全身疾病:血液病、肾功能衰竭等鼻出血-处置•坐位向前微低头,两侧鼻孔捏在一起,约10分钟,用口呼吸,吐出口内血液•冷敷:冰水湿毛巾或冰袋放在鼻梁上,约2-3分钟•止血后3-4小时内不要擤鼻涕或挖鼻孔•鼻出血-需要去医院•一直出血,持续半小时以上•经常鼻出血,每次都不易止血•鼻出血伴有全身其他部位出血点怎样预防溺水伤害发生?(1)安全教育;学校放假前,应进行游泳安全知识教育。家长劝说子女勿到野外水域游泳。(2)加强管理,采取安全措施;游泳场地应设深、浅水区醒目标志。定期清除淤泥杂草,填平坑洼,消除隐患。(3)儿童游泳要有组织地进行或家长带领;(4)下水前先作准备活动。小孩溺水抢救的方法有哪些?1、迅速倒出积水小儿救出水面后,应立即倾倒出体内,尤其是呼吸道内的积水,救护者可将患儿的腹部置于自己的肩部,扛着患儿,让患儿头在前,足在后,快步奔跑,借跑步的颤动,让溺水儿童呼吸道内的积水迅速排出。与此同时,救护者可用双手举起患儿的双手边跑边颤动患儿的双手,一方面促进呼吸道水外流,一方面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2、疏通呼吸道若患儿尚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部的淤泥、烂草、呕吐物等,将患儿舌头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用手掐患儿的人中穴位;3、人工呼吸、恢复心跳如果患儿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若现场有2人,一人心脏按压,另一人口对口呼吸;将患儿头部充分后仰,口对口呼吸1次,随后心脏按压4次,吹气与心脏按压交替进行。若现场仅1个人,救护者可以先吹两口气,然后做8次心脏挤压,反复进行,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4、急送医院继续抢救患儿经以上处理,呼吸心跳恢复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因为还会出现肺部、心脏及脑的并发症,一定要迅速护送患儿到就近的医院继续进行抢救治疗。烧烫伤害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热力烧烫伤害,如开水、热粥、热汤、热蒸气的烫伤,火焰、灼热金属的烧伤;儿童拿暖水瓶或提水壶倒开水;儿童盆浴时未先放冷水,水温过烫,孩子自己急于入盆;小孩自己喝热汤、热粥,均易发生烫伤。(2)化学烧伤,如强酸、强碱等;(3)电灼伤;(4)放射烧伤。儿童多见于热力烧烫伤害。烧烫伤害发生怎样救护?消除致伤原因;立即脱去或剪开热液浸渍或着火的衣服,身上着火可卧地缓慢打滚压熄火焰,或跳入水中。切勿跳入污水、泥潭,切忌奔跑、用手拍火,以免加重损伤。正确处理伤面;尽快用清水或盐水冲洗伤处。轻度烧烫伤害可涂搽凡士林软膏。水疱切勿穿破。保持伤面清洁,已破者暴露创面保持干爽。用清洁敷料或床单覆盖,防止伤面污染。重度烧烫伤害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窒息者,进行人工呼吸,立即送医院抢救。烧烫伤害发生怎样预防?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远离热源,不玩火烛,不自己倒开水、盛热汤;喝热粥、热汤前,大人先试温;盆浴先倒冷水以调节水温等。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熄灭火源,消除隐患。如何防止儿童烫伤?1、抱孩子的时候不要端热饮料或较热的食品,外出吃饭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2、不要把热的食物或者开水放在桌子边缘,防止不小心碰倒,洒在孩子身上。3、尽量让孩子远离厨房,最好把厨房的门锁上,防止孩子无意中闯入厨房,打翻热水瓶等危险物品。使用浴缸时如何防止儿童烫伤?(1)把电热水器的温度设定为“温水”,或者是50摄氏度左右,如果是燃气热水器则要特别注意水温。(2)把孩子放进浴缸之前,用手试试水温,最好用温度计测试一下,水温在37-38摄氏度最为适宜。(3)不要让孩子靠近水龙头,避免孩子被热水烫伤。(4)千万不要让孩子自己呆在浴缸里,哪怕一会儿都不行。儿童烫伤后的处理方法及时用冷水冲洗烫伤。不要用冰块冷敷伤处,避免冻伤。不要在伤处涂抹植物油或者其他油脂。不仅对伤口无益,还容易引起感染。用干净的棉布包裹伤口。如果伤口严重,立即到医院去诊疗。跌落伤害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地板不平、湿滑、油腻;地面杂物绊跌;门坎过高;站在椅子、箱子等上面攀高;梯子不牢固、放置不当;道路光线不佳;爬树或翻越栏杆;骑自行车过快或急转弯;儿童睡觉时从床上跌落。饲养宠物应注意什么?寄生在猫、狗、鸟等动物身上的弓形体寄生虫,宠物换毛给不少儿童带来呼吸道疾病,因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吸入极少量的皮屑或毛发就可能引起哮喘病。有的儿童虽然没有过敏体制,但身上粘着的皮毛带到幼儿园、学校等儿童集中的地方,也容易相互传染。儿童应避免与禽畜近距离共处。宠物要经常注意卫生,定期接种疫苗。生活中日常消毒是怎么回事?日常消毒属于预防性消毒,主要针对可能受到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生活饮用水、牛奶、生吃的瓜果蔬菜、餐饮具、物品、卫生洁具和室内空气等进行消毒。都属于预防性消毒。什么是物理消毒方法?通过物理因子达到消毒目的的方法。家庭常用的方法有焚烧、煮沸、蒸、微波、红外线食具消毒柜、暴晒、通风换气自然净化、清洗擦拭等,物理消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操作。怎样进行煮沸消毒?将被煮物品全部浸没在水中。水沸腾后(100℃)开始计时,持续煮沸15分钟,可杀灭物体上污染的一般细菌、病毒。消毒被肝炎污染的物品时应延长煮沸时间。如何采取暴晒消毒?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将被褥、毛巾、衣物、玩具、拖布等物品直接放在阳光上暴晒(4~6)小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物品必须放在阳光直接照射下,隔着玻璃晒太阳无效。室内如何通风换气?经常通风换气是减少呼吸道传染病重要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寒冷冬季,人们为了保持舒适的温度而紧闭门窗。造成空气污染、缺氧,极容易传播疾病。在寒冷的冬天,每天上午、下午至少也要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0~15分钟;在炎热的夏天开空调的房间,每天上、下午至少要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0分钟~15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度、需要常久坚持。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真菌引起的灰指甲需要注意什么?注意不要共用指甲刀和毛巾。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体癣、化脓性皮肤病需要注意什么?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体癣、化脓性皮肤病需要注意毛巾应个人分开使用,不要共用。病人穿的衣物应与其他人分开清洗,如果采用混合清洗的方式,清洗前应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浴缸、浴盆、马桶坐圈用后应及时消毒。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红眼病需要注意什么?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红眼病需要注意毛巾应个人分开使用,要每天消毒。消毒可采用煮沸或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方式。另外,病人能触摸得到的地方,如门把手、电话等要用消毒剂擦拭进行消毒。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拉肚子、患有肠道传染病需要注意什么?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拉肚子,需要注意饮食器具分开使用,每次用后可用煮沸、红外线食具消毒柜或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家庭环境内物体表面采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用品、器具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结束
本文标题: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7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