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等四篇文言文复习习题语文版
用心爱心专心1小石潭记一、作者及作品简介柳宗远(773-819),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顺宗永贞远年(805)他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他被贬谪永州,后又转柳州,直至死在那里。故又称“柳柳州”。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在永州,作者一住就是10年。作者为了排遣郁闷,搜奇觅胜,放情山水,写了许多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即为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期中的第4篇。其他7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和《小石山城记》。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品中写鱼,既写了鱼的悠然自得,也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写溪水和溪岸,通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明灭可见”的描写,以及动静相融的笔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溪身和溪流的特点。三、中考链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从小丘西.行:向西。/心乐.之:感到快乐。/伐.竹取道:砍伐。/水尤.清冽.:格外,非常;寒冷。/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估计数目。/日光下澈.:通“彻”,穿过,透过。/影布.石上:倒映。/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记之而去.:于是;离开。2、翻译下列句子。①青树翠蔓,蒙铭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太阳光直照水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头上。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文看不见。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长时间停留。3、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答:第二段写景采用了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答:①位置偏僻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上册22课苏轼一、内容梳理1、著作背景:苏轼由于和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出狱后,责用心爱心专心2授黄州团练副使,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2、本文描写了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对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文章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具体体现在“何夜无日?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之中。贬滴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即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却为自己赏月的高雅情趣自豪。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抱负远大,但一贬再贬,心中委屈不快,赏月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二、重点词语欣然:高兴地(样子)念:想,考虑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益:表示推测,可译为“原来”但:只,只是耳:罢了三、重点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四、中考链接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来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人生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来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5、划分朗读节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闪”;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作者的“闲”。7、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主旨在于说明道义高于一切。二、解释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士.狱官百里奚举于市.市场用心爱心专心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担子,责任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行拂..乱其所为行:行为拂:违反,阻挠空乏..其身穷困缺乏所以动.以忍.性使……惊动使……坚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人恒过.犯过失困.于心忧困衡.于虑同“横”,阻塞,不顺畅而后作.作为,奋起征.于色征验,表现出来而后喻.明白,了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国恒.亡常常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国内拂同“弼”辅佐有法度的臣士辅佐君主的贤士三、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四、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五、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七、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本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八、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题,又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十、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十一、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二、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十三、请写出至少两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用心爱心专心4☆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四、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十五、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景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成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十六、2008年的雪灾、“5·12”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祖国。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结合课文分析:多难为何能兴邦?☆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态,劳其筋骨”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曹刿论战》一、《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国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解释词语1、又何间.焉参与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安:“养”的意思专:独自占有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遍:遍及,普遍从:跟从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猪、牛、羊等祭品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等四篇文言文复习习题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