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创立基点及战略目标.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目录1.组织创新2.集成经营3.新的质量保证体系4.重组工程5.以人为本6.人机分工,人机匹配7.用分工协作代替全能8.用并行或交叉作业代替串行作业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管理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创立基点2.制造系统的工程属性和经济属性3.运营目标对制造系统的功能要求4.先进生产模式的战略目标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创立基点及战略目标12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创立基点及战略目标Part1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创立基点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全能制造系统(HMS)经营程序再造(BPR)分形制造(fractal)仿生制造(bionic)先进生产模式的本质集成经营集成经营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将企业经营所涉及的各种资源。过程与组织进行一体化并行处理。通过集成使企业获得精细、敏捷、优质与高效的特征,以适应环境变化对质量。成本。服务及速度的新要求。技术、组织与人因三大资源构成了现代企业制造生产方式的基石。以此为基石的关键性支撑模式,目前普遍受到重视主要有三类:①智能制造与柔性生产;②精益生产;③敏捷制造为能实现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制造企业采用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可从几种途径入手:制造技术、人的作用和制造组织;所依赖的手段主要是投资和创新。由图可以看出它们的特点与区别。基于投资基于创新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外部环境)敏捷制造(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的工程属性和经济属性从工程角度看,制造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和人员构成的动态技术系统。它在物料、信息和能量的流动过程中。将原材料转变成产品.硬件、软件人员能量原料(物料流)信息环境影响产品(物料流)从经济角度看,制造系统作为一个企业,是一个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构成的动态经济系统。它在资金的流动过程中,使资产增值并获得收益成本(资金)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要求成本+利润(销售额)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如两图所示的工程模型和经济模型分别描述了制造系统的工程和经济的两方面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属性是最根本的属性。也就是说,工程属性服从于经济属性的要求,一个从工程属性来看技术性能虽好,但从经济属性来看是亏损的制造系统,绝不是一个成功的制造系统。制造系统作为一个企业,其运营的主要形式,是实现资金与产品的相互转化。通过这种相互转化,使制造系统的工程和经济两方面属性紧密联系起来。制造系统作为企业,其运营的根本目标,是在经济、政策、法规以及社会效益等环境的约束条件下,持续地、最快最多地获得利润。为此,必须尽量增加销售额,同时尽力降低成本。3.运营目标对制造系统的功能要求•(1)时间竞争能力。产品上市快,生产周期短,交货及时。•(2)质量竞争能力。产品不仅可靠性高、而且用户满意。•(3)价格竞争能力。产品生产成本低。销售价格适中。•(4)创新竞争能力。产品有特色,生产有柔性,竞争有策略4.先进生产模式的战略目标对比了传统制造生产模式和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主要特征。由此可概括出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主要战略目标及共性。主要特征制造模式大批量生产制造自动化柔性生产精益生产敏捷制造LAF生产系统制造企业定向产品产品顾客顾客顾客顾客制造战略重点成本质量品种质量时间时间制造指导思想技术指导技术指导技术指导组织精益组织变革组织创新,人因发挥竞争优势低成本高效率柔性精益性灵捷精益、灵捷柔性手段或动因机器技术技术进步人因发挥组织创新技术——人因——组织集成原则或机制分工与专业化自动化高技术集成生产过程管理资源快速集成资源快速集成制造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集成经济性集成经济性1、获取生产有效性为首要目标卖方市场的特征使大批量制造生产模式的生产有效性成为既定满足的条件,致力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成为了大批量制造生产模式的中心任务。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主体化与多样化倾向使得制造生产的有效性问题突现出来。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不得不将生产有效性置于首位,由此导致制造价值定向(从面向产品到面向顾客)、制造战略重点(从成本、质量到时间)、制造原则(从分工到集成)、制造指导思想(从技术主导到组织创新和人因发挥)等出现一系列的变化。2、以制造资源集成为基本制造原则制造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生产过程,这就决定了“分工”与“集成”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组织制造的基本形式。制造分工与专业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却造成了制造资源(技术、组织和人员)的严重割裂,前者曾使大批量生产模式获得过巨大成功,而后者则使大批量生产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陷入困境。3、经济性源于制造资源的快速有效集成经济性是任何一种制造活动都要追求的主要目标。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经济性体现在制造资源快速有效集成所表现出的制造技术的充分运用、各种形式浪费的减少、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供货时间的缩短和顾客满意程度的提高等。4、着眼于组织创新和人因发挥与以技术为主导的大量制造生产模式不同的是,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更强调组织和人因的作用。技术、人员和组织是制造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三大必备资源。技术是实现制造的基本手段,人是制造生产的主体,组织则反映制造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技术作为用于实际目的的知识体系,它本身就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也只有通过被人所掌握与应用才能发挥其作用。而在制造活动中人的行为又受到他所在组织的影响、诱导、制约和激励。所以,制造技术的有效应用有赖于人的主动积极性,而人因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作用。显然,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着眼于组织与人因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5、重视发挥新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的作用抓住由于计算机发展和应用所提供的契机,以最新技术(如CAD、CAM、CAE、CAID、CAPP、MRP、GT、CE以及FMS等)、全面质量管理(TQC)以及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和手段,将这些当今先进的技术、组织变革和人因改善有效集成起来,便可发挥出巨大潜能。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管理Part2任何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其创新和继承,个性和共性两个侧面,制造系统也不例外,它虽有创新却继承了过去的某些原理,其创新模式各有特色,抽取其沿用的原理和共性,从管理角度来看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组织创新、集成经营、质量保证体系、重组工程、以人为本、人机分工,人机匹配、用分工协作代替全能、用并行或交叉作业代替串行作业。1.组织创新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比谁的资源和技术具有关键性外,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组织的创新优化。如图示,制造系统的组织优化包括空间组织优化与时间组织代化。空间组织优化侧重于制造系统的结构优化,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优化.时间组织优化则主要针对信息流与物料流结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性2.分散性3.动态性4.并行性5.独立性6.简单性1.灵活性利用不同地区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成为没有围墙的、超越空间约束的、靠电子手段联系的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虚拟企业和虚拟单元,如图所示它具有企业功能上的不完整性、地域上的分散性和组织结构上的非永久性。这种组织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组合,动态地调整组织结构。2.分散性由于知识、信息的分散性,制造企业面临的环境具有随机性、动态性和竞争性。企业内部管理日趋复杂,为了使资源信息快速、准确地提供给组织内各个潜在的决策者,也为了使决策者能迅速调动所需资源,需要用信息网络将组织成员连接起来,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化。3.动态性如图所示描绘了从传统企业一维组织形式逐步过渡到多维的动态组织形式以及未来的能够重组的组织形式。从图中可见,要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从传统的、递阶层次的“机械结构型”向更适合市场竞争的“化学分子型”和“生物细胞型”转变。成为扁平的多元化“神经网络”。这种组织结构在整个产品生产周4.并行性产品开发工作虽然是有序的,但并不一定按简单的串行方式相联接,而是在时间坐标上相互重叠与交叉,小组内的成员并行工作,协同完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任务。见图5.7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模式。5.独立性项目组在企业内是相对独立的,项目负责人有权决策项目内的活动。6.简单性项目组内以简单的工艺流程来代替传统的整个工厂集中控制的复杂的流程。2.集成经营代表精细、敏捷与柔性的“21世纪方式”的集成经营将成为21世纪的生产模式集成经营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运用系统集成思想与技术,将企业经营所涉及的各种资源、过程与活动进行一体化的并行处理。联合国在关于50年代西欧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报告中,首次指出并分析了技术、组织、人因三种资源对企业经营的关键作用。而后,人们又提出了由物料、信息及服务构成的“供应键”的概念,主张将市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方面作集成化考虑。此外,制造资源需求计划(MRP-I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GIMS)等都是集成经营的体现。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敏捷制造,则是一种打破传统经营所面临的组织、地域及时间壁垒的更高层次的集成经营,可实现国家乃至跨国范围的集成经营。企业这种快速有效集成经营形式与传统企业的概念完全不同,它的创建与运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1.集成经营要有先进的工业信息网络。•2.集成经营的组织形式是一种动态联盟。•3.妥善处理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评估、保护、转移和归属。•4.成员间相互信任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5.利益驱动是各成员参加中心的推动力。•6.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改善内部管理。•7.建立新的投资及投资评价观。•8.信息技术的支持。3.新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目前消费者需求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下,对先进制造生产模式而言,质量成为多元化问题,甚至是国际化问题。1.新的三维质量现(1)全面质量满意。首先体现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用户的满意程度。由于用户立场不同,服务需求度不一样,用户有不同的满意感。但用户有着共同的基本需要,包括产品功能、价格、服务、产品责任、可靠性、价值观等。其次,全面质量满意应包括企业本身的满意。没有企业的满意是制造不出高质量产品的,对虚拟公司来说尤其如此。企业的满意主要指一般员工、管理者以及所有者或股东三种人的满意。再次,全面质量满意应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达到社会和国家的满意。因为质量不只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问题,还涉及到包括非消费者在内的大多数人,质量如果不能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不能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企业最终仍会走上失败之路。第四,全面质量满意应达到国际社会的满意(2)适度质量。这是质量的经济性问题。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是为了快速有效地集成制造资源。过高的、超过需要的质量则人为造成资源浪费,而过低则达不到全面满意。因此,在解决了全面质量满意的测度之后,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确定适度的质量水平,就十分必要。(3)质量的时间性。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的价值观也在变化,因此质量具有时间性。在目前时间点上是适度质量的产品,若干时间后则可能是不良质量的。质量概念的历史发展完全证实了质量时间性的存在。如何通过时间性来把握质量问题,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新的质量保障体系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人类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新的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是着眼于战略层次、内容丰富的开放系统。从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角度讲,建立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下的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人本原则。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并使其正常有效运行,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和要素。人因的发挥、信任员工、自主管理和员工参与都是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这一切都有赖于对员工的质量培训与质量教育。质量教育是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2)过程监控。质量管理目标也要通过对其过程监控来实现,只有识别、组织、建立和协调各项质量过程网络及其接口,才能创造、改进和提供稳定的质量。这就是过程监控原则。据此,新的质量保障体系的着眼点必须从过程的结果(产品质量)转移到管理过程本身,以过程质量确保产品质量。(3)体系管理。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只有依据实际的环境条件,策划、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实施体系管理,才能管理有效。因此,必须以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为指导,实行体系管理。4.重组工程重组工程是对
本文标题: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创立基点及战略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