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共20分)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8分)踌chú()狼jí()zhì()笨烦zào()琐屑.()尴尬.()取缔.()颓.()唐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惊骇:惊惶失措。诘问:追问,责问。B.祸不单行:指种种灾难同时到来。踌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C.惶恐:惊慌害怕。颠沛:颠倒。D.接济:在物质上救助。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3.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C.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D.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________________,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②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它问题就________________了。③这部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A.惟妙惟肖不攻自破得天独厚B..栩栩如生不攻自破匠心独运C..栩栩如生迎刃而解得天独厚D..惟妙惟肖迎刃而解匠心独运5.根据句意依次使用关联词语正确的是()(2分)营养的确是大脑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__________很多人都忽略了另一种物质—氧的作用。大脑消耗最多的是氧,紧张用脑时,大脑的耗氧量超过人体总耗氧量的四分之一。_____大脑的抗缺氧能力低,考生就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等诸多问题。_____考生家长在孩子紧张备考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给孩子提高一下大脑的抗缺氧能力。A.不但而且于是B.但如果因此C.如果不但而且D.尽管因为所以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A.通过防治“非典”的斗争,公众对滥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提高。B.“五·一”期间,我校全体初三学生基本全都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C.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D.小事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7.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不能引用本试卷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2分)例: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二、现代文阅读。(46分)(一)(12分)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不过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我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看,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都在内。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8.以上语段选自课文,作者是。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3分)9.选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应为:()(2分)A.居然B.竟然C.果然D.猛然[来源:Z.xx.k.Com]10.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阿长这所以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是因为她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表现了她对鲁迅的关心。B.称鲁迅为“哥儿”,表现了阿长地位的卑微,暗示了她的身份。鲁迅在这里如实写来,并不带贬意。C.“我给你买来了!”一句,表现出阿长给鲁迅买来《山海经》后的欣喜与欢快。D.将“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称鲁迅为“哥儿”更表现出她巴结讨好的性格特征。11.阿长买回《山海经》后,“我”的反应是怎样的?这说明什么?(3分)答:12.说说你对选文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一句话的理解。(2分)答:(二)(12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己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3.对加点词“赶紧”在文中的作用表达恰当的项是()(2分)A.“我”怕父亲爬月台时跌倒。B.“我”觉得不应增加父亲的负担C.因为橘子是父亲给我买的D.“我”深受感动,但又怕父亲看到后伤感14.请用“”线划出描写父亲买橘子去时的句子,找出其中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对表现人物起了什么作用?(3分)答:15.“我的眼泪又来了”和选文中哪一句话相呼应?其中的“又”字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6.父亲把橘子给我以后,为什么感到“心里很轻松似的”?(2分)答:17.选文中几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三)(9分)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晨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送我们的。18.选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其中着笔最多的是描写,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4分)19.“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在文中是指什么?这句话用“镶嵌”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答:20.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四)轻点关门(13分)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和与妻子深深地鞠了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⑤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哪。“生活就是这样,。2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答:①第一次②第二次:22.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分)答:2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2分)答:24.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25.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答:26.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1分)答:生活就是这样,三、文言文阅读(33分)爱莲说(19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⑴甚蕃.__________⑵亵.玩_________⑶宜.乎众矣______(4)不蔓.不枝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5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4分)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的高尚品格。(2分)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6+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4题。(14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