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等从事管理工作。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毕业生应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奉公守法、诚实守信、热爱本职工作、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具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相关制度;5、具有从事管理工作所必备的组织、协调、沟通以及社会调查和写作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二、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学习期限为3-6年。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四、专业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管理文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社会学概论。五、主要课程简介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08学时)见第1页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见第1页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学时)见第2页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见第2页5、大学外语(288学时)见第2页6、体育(72学时)见第2页7、文献检索(18学时)见第2页8、高等数学Ⅱ(上、下)(117学时)本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有关结论以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对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函数与极限;导数、微分、边际与弹性;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无穷级数。9、线性代数(54学时)本课程是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讨论矩阵理论、与矩阵结合的有限维向121量空间及其线性变换理论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它的理论体系客观存在并应用于管理学科和技术学科的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电子计算机的计算,所以它在数值分析与运筹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0、概率论(36学时)是专门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数学学科。主要讲授: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11、统计学(54学时)统计学是在统计实践中概括、提炼、总结出来的一门系统地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总论、统计调查、资料整理、综合指标、抽样调查、抽样组织与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统计综合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常用统计软件等。12、大学计算机基础(63学时)见第2页13、VisualFoxpro程序设计(63学时)见第2页14、微观经济学(54学时)本课程是从企业、消费者角度研究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价格、效用、成本、生产、交换、分配等。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及福利经济理论等,增强学生经济分析能力。15、宏观经济学(54学时)宏观经济学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社会经济总量变动,社会总供给与需求平衡关系及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凯恩斯理论、货币理论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16、应用文写作(36学时)向学生讲授应用文的文体、文章写作方法和规律。主要包括基础作文法和应用文体写作。17、管理学原理(54学时)讲授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劳动管理与行为科学、市场管理与财务管理以及现代化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等主要内容。18、管理信息系统(45学时)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原理,明确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企业管理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辅助决策的基本过程,并初步具备在企业中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提出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19、政治学(45学时)讲授政治学的含义、对象、发展及研究方法,阐述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发展和消亡以及国家的类型、形式、机构,国家与民族、宗教的关系,政党、政府、团体和个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的发展及其国际政治关系等,揭示政治活动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探讨现代政治的发展及其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基本趋向。20、逻辑学(45学时)逻辑学是研究逻辑思维形式以及逻辑基本规律和逻辑方法的一门科学,涉及到概念、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论证等思维形式,同时对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逻辑基本规律以及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等逻辑方法进行探讨。21、社会学概论(45学时)主要阐述和介绍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社会的整体的角度分析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对社会整体的认知的一门学科。22、公共事业管理概论(54学时)主要讲授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主体系统,管理的原则、目标、职能、层次和方法及一般过程,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管理费用及配置效率分析、责任和伦理、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以及科技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管理等内容。23、会计学原理(54学时)学习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要素、账户设122置、记账方法、会计核算循环、会计报表等理论体系,理解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规律,了解会计核算等程序和熟悉会计核算方法,具备记账算账的初步技能。24、经济法(36学时)向学生传授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学新的理论框架和经济法制建设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宏观调控法、市场秩序规制法、社会保障法、经济仲裁与诉讼法等六大部分。25、公共政策学(54学时)讲授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公共政策的重要地位、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的规划、制定和执行的过程。26、行政管理(54学时)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官史制度、西方国家文官制度、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效率、行政改革,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行政管理知识,分析当前的公务员考试及公务员制度,分析当前的政府行为。27、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45学时)行政法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行政诉讼法是保证行政法贯彻落实和发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两者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部门法之一。主要讲授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等领域的法律知识。2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5学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现代管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具有独立地位且日益受到重视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讲授人力资源计划、工作分析、招聘、培训、激励、绩效评估、报酬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当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发展以及我国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等内容。29、管理文秘(54学时)管理文秘是研究文秘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文秘管理工作性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素质等基本理论,协调、公关、信息、信访、会务等基本工作规律规程及要求,公文、档案处理基本要求等内容。30、国家公务员制度(36学时)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一门系统介绍公务员制度各项基本内容的课程。该课程立足于我国的《公务员法》,主要讲授国外公务员制度、公务员管理、公务员职位分类、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务员考核、培训交流、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应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六、实践教学简介1、军训(2学分)执行学校统一规定。2、课程教学实习(3学分)分别在第3、4、6学期进行,为期3周。(1)《会计学原理》在第3学期上完理论课后进行为期1周的教学实习,主要内容为:熟悉会计核算程序,练习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等,提供最终的财务报表,以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缩短步入社会的适应期、实现“不出校门,先当会计”的目的。实习地点:商贸系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要求:学生根据本实习所提供的原始凭证及经济业务资料,用真实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作一次全面、系统的操作演练。(2)《行政管理》在第4学期上完理论课后进行为期1周的教学实习,主要内容: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行政管理运作状况,熟悉机关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般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实习要求: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地点:系部联系的校地合作实习基地,主要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3)《电子政务》在第6学期上完理论课后进行为期1周的教学实习,主要内容:电子政务的系统构成、电子政务硬软件平台、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等。实习地点:商贸系电子政务实验室。1233、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16学分)第8学期,为期16周。主要内容:根据所学专业和所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开展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及社区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实习。有条件的还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习,根据调查研究获得相关数据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要求:撰写毕业实习总结、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4、社会实践(1学分)第3—6学期进行。主要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公共事业管理、社区服务、“三下乡”、国家方针政策宣传、智力支农等活动。要求:完成社会实践报告。5、劳动(1学分)第1—3学期进行。主要利用周末或国家法定节假日参加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的公益劳动、清洁卫生、支农、抢险等体力劳动。要求:参加考勤。6、创新活动(2学分)5—7学期进行。其中:科研1学分,要求选择现实的经济管理现象用所学经济管理知识进行科研论文创作;实践1学分,要求设计一个具体的行政或事业单位管理策划方案。七、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类别学分比例(%)备注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4634.12%选修课≥12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41.524.41%专业发展课程必修课26.527.94%选修课≥21教学实践环节课程教学实习312.35%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16社会实践1劳动1自主创新学习创新实践学分21.18%其中:科研1学分,实践1学分八、教学计划表(附后)
本文标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9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