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第一章1、公共关系”一词是英语PublicRelations的中译,把PublicRelations译为(A)更切合英文的原意。A.公众关系B.人群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2、公共关系“传播管理职能说”的提出者是(C)A.雷克斯·哈罗B.弗兰克·杰夫金C.詹姆斯·格鲁尼格D.蔡尔兹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宣言》中,强调了公共关系的(C)职能。A.传播管理B.关系协调和平衡C.咨询D.传播4、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对公共关系所下的定义,侧重于公共关系的(B)A.管理职能B.传播职能C.传播管理职能D.咨询职能5、公共关系的主体是(C)A.社会公众B.管理职能C.社会组织D.传播活动6、公共关系的客体是(B)A.人民B.公众C.大众D.社会团体7、公众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成员包括了其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这表明“公众”具有(A)的特点。A.群体性B.多样性C.多变性D.相关性8、组织处理公共关系的方式是(B)A.大众传播B.传播沟通C.人际沟通D.舆论宣传9、“众望所归”说明了舆论的哪方面作用(B)A.制约和监督作用B.鼓动作用C.指导作用D.评价作用10、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是(A)A.产品形象B.人员形象C.环境形象D.软件形象11、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核心是(A)A.公众导向B.形象观念C.共生观念D.整合观念12、在组织形象地位图中,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处于(A)A.象限ⅠB.象限ⅡC.象限ⅢD.象限Ⅳ13、对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借助于(B)A.组织形象地位图B.组织形象要素图C.组织形象差距图D.管理方格图14、形成舆论的关键是(A)A.告知公众B.引导公众C.强化舆论D.控制媒体1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从其主体形态来看,它属于(A)A.组织(或集团)关系形态B.人际关系形态C.国家(或民族)关系形态D.不属于社会关系形态16、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从关系的实现缘由来看,它主要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C)A.亲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泛缘关系17、众怒难犯”说明了公众舆论对组织具有(A)A.制约和监督作用B.鼓动作用C.指导作用D.评价作用第二章18、作为现代组织的一种专门职能和现代社会的一种专门职业,公共关系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A)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9、现代公共关系的前身是(A)A.报刊宣传运动B.清理垃圾运动C.科学管理运动D.工业民主运动20、巴纳姆的公共关系信条是(A)A.凡宣传皆好事B.公众必须被告知C.投公众所好D.说真话21、“报刊宣传运动”出现的背景是(A)A.“便士报”运动B.新技术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2、“海斯神话”的制造者是(A)A.巴纳姆B.艾维·李C.爱德华·伯尼斯D.格鲁尼格23、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A),提出了“门户开放”原则。A.《共同原则宣言》B.《公众舆论之凝结》C.《舆论》D.《有效的公共关系》24、(B)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A.巴纳姆B.艾维·李C.爱德华·伯尼斯D.格鲁尼格25、艾维·李的公共关系信条是(B)A.凡宣传皆好事B.公众必须被告知C.投公众所好D.双向平衡26、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在预测、参谋方面“超前管理”的功能日益突出,其主要的标志是出现了(A)的概念。A.问题管理B.可持续性发展C.网络公关D.公共关系的产业化27、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圣经”的著作是(D)A.《公众舆论之凝结》B.《公共关系学》C.《舆论》D.《有效的公共关系》28、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第一本理论专著是(A)A.《公众舆论之凝结》B.《公共关系学》C.《舆论》D.《有效的公共关系》29、(D)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成熟。A.《公众舆论之凝结》B.《公共关系学》C.《舆论》D.《有效的公共关系》30、艾德华·伯纳斯的公共关系信条是(C)A.凡宣传皆好事B.公众必须被告知C.投公众所好D.说真话31、(A)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A.市场经济的发展B.民主政治的进步C.人文主义管理思想的D.大众传媒的完善32、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为公共关系职业定下了(C)的名称A.公共关系从业人员B.公关人员C.公关员D.公关官员33、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核心是(C)A.愚弄公众观念B.门户开放观念C.公众导向观念D.整合传播观念34、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提出,(A)越来越被重视。A.环境公关B.危机公关C.网络公关D.公共关系产业化第三章35、(A)就是让顾客满意的活动,事实上也就是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动。A.CSB.CISC.6PSD.MIS36、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为公共关系职业定下了(C)的名称A.公共关系从业人员B.公关人员C.公关员D.公关官员37、宣传组织的业绩、社会贡献、历史传统、人才队伍、技术质量、管理水平,这类广告属于(A)A.实力广告B.观念广告C.标志广告D.事务性广告38、以广告的形式倡导一种新的消费意识、新的消费观念、或传播社会的某个倾向和热点,这类广告属于(B)A.实力广告B.观念广告C.标志广告D.事务性广告39、企业识别系统中的灵魂和动力是(B)A.CISB.MISC.BISD.VIS40、企业对政府的政策、措施以组织的名义表示支持,这类广告属于(D)A.组织广告B.响应广告C.观念广告D.公益广告41、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是(C)A.角色自觉B.自我意识C.社会自觉D.自我知觉42、CIS作业的关键程序是(B)A.调查分析阶段B.策划设计阶段C.实施控制阶段D.评估阶段43、对公共关系人员在组织系统内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的立场、行为和作用等一系列特性的归纳,我们称之为(B)A.公共关系人员的艺术B.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C.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D公共关系职能44、在安排会见、会谈的座位时,最常见的排位法是(A)A.双方相对而坐B.随意就座C.不设桌,也不入座D.课堂式45、(A)就是企业运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企业理念、行为和视觉要素的设计,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传达给公众,从而促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A.企业识别系统B.企业行为识别系统C.企业视觉识别系统D.企业管理信息系统46、(B)是企业理念的动态表现,它以企业的经营理念为核心,显现为对内对外的一系列活动形式和活动规范。A.企业识别系统B.企业行为识别系统C.企业视觉识别系统D.企业管理信息系统47、(C)是企业经营理念通过视觉符号系统的表现。A.企业识别系统B.企业行为识别系统C.企业视觉识别系统D.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48、根据公众对于问题的介入程度,可以将公众分为(C)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B.顺意公众、边缘公众和逆意公众C.积极公众、消极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49、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以将公众分为(C)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B.顺意公众、边缘公众和逆意公众C.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50、“三思而后行”是何种性格的行为特征(C)A.情绪型B.意志型C.理智型D.中间型51、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行为取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是(B)A.独立公众B.边缘公众C.顺意公众D.逆意公众52、与组织最具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外部公众是(A)A.顾客公众B.社区公众C.媒介公众D.名流公众53、(A)既是组织内求团结的保证,又是外求发展的前提。A.员工关系B.顾客关系C.社区关系D.媒介关系54、目的明确,能够自觉支配行动,这种行为特征的性格类型是(C)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顺从型55、几个对象在时空中连续存在,则它们容易组合成一个整体而被感知,这是知觉组合的(C)原则。A.接近原则B.相似原则C.闭锁原则D.连续原则56、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固有的经验和固定的看法去判断、评价对象的特征,并对该对象的整体加以类推,这是(C)作用的结果。A.第一印象B.最后印象C.片面印象D.刻板印象57、以下哪种从众行为表现为“心服口服”(D)A.表面从众,内心拒绝B.表面不从众,内心接受C.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D.表面从众,内心接受58、公众在与组织的关系过程中,对组织会抱有不同程度的负态趋向态度,组织需要弱化和改变这种态度趋向,这是一种(A)A.逆向型转变B.顺向型转变C.转轨型转变D.一致性转变59、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是(A)A.模仿-同化-内化B.同化-服从-内化C.模仿-内化-同化D.同化-模仿-内化60、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B)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B.顺意公众、边缘公众和逆意公众C.零散型公众和组织型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61、组织开展公共关系传播活动时的切入点是(A)A.引起公众注意B.激发公众的积极情绪和情感C.改变或促进公众的行为D.塑造组织的形象62、组织围绕着公共关系问题和目标来确定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这些被确定的并且是在组织某一阶段或某一公共关系项目中要与组织发生直接互动影响的公众,我们可以称之为(C)A.泛公众B.优先公众C.目标公众D.问题公众63、酒店宾客关系中的所谓VIP,是酒店公共关系(A)A.首要公众B.次要公众C.边缘公众D.顺意公众64、(A)是组织公共关系传播的竞争重点。A.边缘公众B.顺意公众C.逆意公众D.潜在公众65、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最佳时期是(B)A.非公众B.潜在公众C.知晓公众D.行动公众66、根据公众的组织状态,可以将公众分为(C)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B.顺意公众、边缘公众和逆意公众C.零散型公众和组织型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67、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是(B)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68、所谓(A),指的是组织所面临的公众环境。A.泛公众B.问题公众C.优先公众D.目标公众69、公众分析的关键是(A)A.识别公众的权利和需要B.细分公众的类型C.掌握公众的发展过程D.预测公众的行为70、公众在与组织的关系过程中,对组织会抱有不同程度的正态趋向的态度,组织需要维持和强化这种态度趋向,这是一种(B)A.逆向型转变B.顺向型转变C.转轨型转变D.不一致性转变71、在下列公众类型中,既具有对象性特点,又具有工具性特点的是(B)A.政府B.媒介C.员工D.社区72、、影响人们态度形成的核心因素是(A)A.价值观B.需要C.兴趣D.性格73、在态度的构成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A.认知B.情感C.意志D.知觉74、组织在与公众的关系中,有时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引导公众改变对组织原有的态度,使之形成一种全新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转变是(C)A.逆向型转变B.顺向型转变C.转轨型转变D.一致性转变75、虽然面临了组织行为引起的某一问题,但是由于问题本身尚未暴露,或者他们本身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存在,这种类型的公众被称为(A)A.潜在公众B.知晓公众C.行动公众D.积极公众76、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核心性因素(B)A.认知B.情感C.意志D.知觉77、在组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必须优先予以考虑的工作对象是(C)A.泛公众B.问题公众C.优先公众D.目标公众78、根据公众的重要性程度,可以将公众分为(A)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B.顺意公众、边缘公众和逆意公众C.零散型公众和组织型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79、“随大流”是一种典型的(A)心理表现。A.从众心理B.逆反心理C.心理定势D.求名心理80、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的开端是(A)A.模仿B.同化C.内化D.逆反81、根据公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将公众分为(D)A.首要公众、次要公众B.顺意公众、边缘公众和逆意公众C.零散型公众和组织型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第五章82、研究传播控制方面的理论是(D)A.5W模式B.信息论模式C.两极传播模式D.“把关人”理论83、受众选择的3S理论,主要研究的是(D)A.传播效果B.传
本文标题:公共关系复习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9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