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公共关系学考研复习笔记
1上篇理论篇第一章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这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公共关系”一词来自英文PublicRelations,简称PR。public既可译为“公共的”,又可译为“公众的”。relations则译为关系、交往等。综合两个英语词汇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将PublicRelations译为“公众关系”更为确切。由于目前使用“公共关系”的译法已成了约定俗成,这里也延续这种叫法。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指一种为维系良好公众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本书要讨论的公共关系是现代行业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一、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1、国外的说法:《韦伯斯特20世纪心词典》的界定:“公共关系是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是公司、组织或军事机构向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公共关系是一个公司或者机构为与它的各类公众建立有利于双方关系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公共关系就是与社会保持良好关系的技术。”……………………2、国内的说法:“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并通过双向的信息交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有利于促进组织本身目标的实现。”“公共关系是用传播手段塑造组织自身良好形象的艺术。”“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二、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1、公共关系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形态。当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况时,公共关系可视为两者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而当“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时,它就表现为社会组织与公众之2间的信息交流、意义沟通和价值劝说的过程,这就是所谓处于动态中的公共关系。通常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常常指有公关意识的、自觉地公共关系。2、公共关系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公共关系既有动、静之分,又包括自觉的和盲目的两种状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通常说的PR公共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是指狭义的公共关系,亦即自觉的动态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动态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包含了四个组成部分:三加一。首先是公共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过程。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交流、沟通、劝说过程——信息交流、意义沟通、价值劝说。公共关系活动必须自觉接受职业伦理规范的约束。第二节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介到我国。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应用性学科一样,可分为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应用和公共关系史三大块。公共关系理论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宏观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中的作用。微观理论部分主要对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基本类型进行分别的学科考察和综合概念阐述。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是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类型,指的是主体或部门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1、主体或部门型公共关系研究:企业公共关系、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和事业团体公共关系等等。2、对象型公共关系研究: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政府关系、3媒介关系、社区关系、股东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等等。3、功能型公共关系研究: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征询型公共关系和矫正型公共关系等。公共关系应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1、如何确定公共关系目标2、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3、如何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4、如何组织各种规模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5、如何评价活动结果6、如何筹划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及公共关系机构的建设等等。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学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舆论学、广告学、市场学和经济学等基础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关于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归属问题,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观点有三种:(1)公共关系学是管理学的一部分;(2)公共关系学是组织行为学的分支学科;(3)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公共关系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应用领域。简单地把公共关系学归属于某一学科,有悖于该学科的交叉统一性这一特征。围绕公共关系定义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如公共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类型,基本功能和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职业伦理规范等等,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综上所述,以公共关系理论、应用和发展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学就必然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应用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公共关系学,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923年,美国著名学者伯内斯撰写了《舆论之凝结》一书,并在美国纽约大学首先开设了公共关系课,公共关系学从此诞生。1952年,伯内斯完成了《公共关系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标志着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已经基本形成。1948年,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该协会规定,会员必须是“有信誉的”公共关系专业人员。4美国对公共关系教育的重视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三、我国公关实践与学科发展我国公共关系实践和公共关系学研究起步较晚。1983年8月,新华社成立中国内地第一家大型公共关系公司。1983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成立了公共关系部,这是第一家设立专职公共关系岗位的内地企业。1983年9月,深圳大学公共关系专业开始招生。近30年来我国的公共关系实践和公共关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劝说沟通活动和管理职能的公共关系,在各种组织顺应改革开放大势的新时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当前,公关实践的空间迅速扩大。国际前十大公共关系公司已全部进入中国公关市场。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是公关公司的主要集中地。作为一种职业,公共关系已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入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之内,2000年至今,上万名公关职业工作者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了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几乎都已设立了独立的公共关系部门,包括部分政府部门在内的愈来愈多的社会公共组织也先后设立了公关部或类似部门。第三节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关系”一词本身没有也不应该带有贬义。专事研究现代公众商品社会的这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其现实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这是我国公共关系发展的有利条件。5二、“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20世纪末,有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出现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成为一些高增长经济体的两个驱动轮。这种用网络、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把世界包裹起来、把人和组织联结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并时时刻刻都依托着这些现实和虚拟关系的经济形态,被称为“关系经济”。“关系经济”的诞生和发展必须以网络为基础。“关系经济”完全可以被看成是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三、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国际公共关系从一开始就起了我国公共关系领头羊的作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各行各业的公共关系都是与对外开放紧密相连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无到有,本身就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信号。公共关系如何服务于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如何塑造政府的亲民爱民形象,如何增加自己各项工作的透明度,都值得探讨、研究和实践。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与任何一门学科或一个研究领域一样,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有章可循的劝说活动、一个有法可依的行业、一门有理论可支撑的学科,也有一个从诞生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过程。第一节现代社会以前的类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类公共关系阶段。考察一下现代社会以前人们的类公共关系观念及活动,对我们全面理解和认识现代公共关系应该大有裨益。一、公共关系概念的时代性现代社会就是一个时时处处都必须与公众打交道的公众社会。没有这样的社会条件,那就既无公共关系产生的基础,也无公共关系发展的可能了。二、古人对类公共关系的认识先看看中国的古代社会。早在西周末年,有人就针对周厉王施政酷虐而带来的怨声载道、民情鼎沸的情况,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点,认为社会舆论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与否。6与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古代西方人——这里主要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人文关系不仅有理念上的论述,也注重现实处理方法的研究。古代西方为了原始民主政体实验的推行,曾在演讲、修辞、逻辑等人文领域有过认真的研究,着眼于如何“劝说”他人的技巧和方法便成为重要的认识课题。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就怎样运用语言来影响听众的思想与行为进行了精心的阐述。按其观点,一个人的修辞能力是参与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西方公共关系学界对这本《修辞学》评价甚高,认为它称得上是一本最早探讨类公共关系学理论的专著。古代西方人的认识成果主要表现在操作层次上的体系建立及规范程序的制定方面。他们都十分关注对关系的具体处理,较早地认识到“劝说”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问。三、古代类公共关系活动实践先以古代中国为例,远在商周时就有过较有代表性的类公共关系活动。如商代的盘庚迁殷,周代的公刘迁豳,皆在迁居前对其部族进行过宣讲、动员、劝说,至今留存的《尚书·盘庚》与《诗经·大雅·公刘》中,对当时这两位部落领袖的活动、演讲就有十分具体生动的记述和描写。再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群雄争霸,类公共关系活动更为活跃。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活动。在古代西方社会,同样也可找到许多类公共关系活动的实践实例。例如,古雅典统治者曾在民众大会中实施过一种特殊的投票法——贝壳放逐法。(将某人记于贝壳上,票数过半,将被放逐国外)古代的中外类公共关系活动,产生于与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传播媒介完全不同的环境之中,都是比较原始、随意、粗糙和未成体系的。与之相反,现代公共关系则源自现代公众社会和现代组织运行的内在要求,完全是一种有理论指导、有操作规程、有行业伦理约束的自觉性交流、沟通、劝说活动。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一、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7现代公众社会为公共关系提供了三个必备条件:民主政治条件、商品经济条件和传播技术条件。1、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是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政府从本质上说也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但他们不得不听取社会公众自由、平等的呼声,定期推行普选,实行一种所谓让“民”参政作“主”的“民主政治”。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民主政治体制在客观上促成了社会各公众群体有必要维持一种相互倚赖、彼此合作的关系。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公共关系行业提供了必需土壤。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经济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封闭,活动天地非常狭小,几乎不需要与外界发生联系。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其大大不同,它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之上,通过分工与市场两个支点,形成了一个极其活跃的开放性关系网络,要求平等交换、互惠互利,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出于自身调节的需要,开始大声呼唤公共关系的降生。3、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共关系提供了技术手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交通条件和传播手段落后,整个社会环境比较闭塞。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之后,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汽轮、火车、报刊、电话、电报、电视以及互联网的相继问世,为国家、地区、组织、个体间的联系和沟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公共关系正是依靠了信息传播手段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得以快速发展起来。二、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肇始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首先在美国问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本文标题:公共关系学考研复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9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