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规模克隆(濒危动物或者人)的可操作性差】这里再分开三个部分来讨论:(一)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克隆技术(至少是当前的克隆技术)并非像科幻作品当中描述得那么美好,能够利用一指一发完美“复制”出一个与基因供体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直至目前为止,要克隆仍然必须要获得至少一个可生育的母体(卵细胞供体)和一个DNA(细胞核)供体【*虽然目前的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克隆的障碍(以自体的细胞核作为供体移植入自体的去核卵细胞中,融合细胞会沉默而非向预期方向卵裂的现象),但自克隆的成功率极低,故为提高成功率,在多数情况下会使用双供体克隆,在此不作赘述】作为濒危物种,要获得可生育的雌性个体以及健康的细胞核供体本身的难度非常高,而且我们也很难保证在获取供体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对该物种的种群带来其他的伤害……(二)再者,即便是克隆产生后代,依然是一个完整的生殖过程,克隆产生的后代个体依然要根据其物种的自然规律,在母体内(哺乳动物)或者在蛋中(鸟类、爬行类等)发育成胎儿——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而且不可靠的过程。事实上,克隆技术至少要克服以下几个难点,才能获得一个后代个体:1)细胞融合效果是否理想;2)融合细胞是否能按照预期脱分化后再卵裂分化,形成健康可发育的胚胎;3)初期胚胎移植入母体(包括卵生动物用作培养基质的卵)后,是否能继续健康发育。而这仅仅只是在后代个体出生之前就需要面对的问题……还不包括在出生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后代个体早夭的情形……(三)事实上是上面第二点的延伸——对于高等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来说,胎儿的发育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如果需要克服这一点,我们就需要获得大量的可生育母体——而这一点也与目标动物的濒危相悖。这就决定了克隆无法大规模进行。【第二:克隆后代的基因劣化】这里所指的基因劣化是指种群基因组的劣化。这里先假设大规模克隆成功,我们获得了该物种的许许多多克隆后代。由于克隆产生的后代其基因与细胞核供体的基因几乎完全相同,这就表示它们在受到某些特定的易感疾病侵袭时,整个种群都会迅速受到侵袭。而由于基因多样性的缺失,我们几乎可以预言在该克隆种群当中,不可能会产生能够拮抗该种特定疾病的等位基因——因为这个种群的基因组是及其单一的。于是,这个克隆种群会极其容易在环境的偶发因素的影响下大规模被淘汰,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原有的濒危物种种群。=================================综上所述,采取克隆的手段来“拯救”濒危物种,是一种并不太科学的做法。【克隆人类的行为可以说在各方面都挑战了当今世界伦理的底线】克隆技术只需要原型体体细胞就可以完成克隆,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伤害原型体的名誉权、肖像权等多种权益,试想一下,你突然发现另一个和你长得一样连基因都一样的人天天在外面以你身份干坏事,你啥感受?那我要是自愿克隆自己呢?那也不行,你伤害了克隆体,因为以现在技术根本无法保证克隆体的稳定性。大家都知道多丽羊成功了,但是你知道实验中有多少失败的畸形羊么?克隆出个畸形人,从一开始就是对他的人权侵犯了。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益应该是平等的。然而在克隆技术中,天然存在“设计者”和“被设计者”的身份。一个有着设计者与被设计者之别的人类图景,对于平等原则是一种基本的违背。因为人们无法回答凭什么他自己或者任何别的一个人有权作为未来人类特征与品性的设计者。在克隆羊多利之后,生物学家们围绕胚胎干细胞的克隆展开了激烈的竞赛。参赛者中不乏一些名闻遐迩的大人物——多莉羊的缔造者威尔穆特(SirIanWilmut),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克隆小鼠的若山照彦(WakayamaTeruhiko),最早成功克隆出牛和狗的韩国著名科学家黄禹锡等等。最先宣布自己胜利的是韩国科学家黄禹锡。他在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科学》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对多达242颗人类卵细胞进行核移植的尝试后,他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克隆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几乎是一夜之间,黄禹锡成了韩国的民族英雄。《时代》杂志将黄禹锡作为封面人物,评论说“黄禹锡的工作让我们相信克隆人很快将不再是科幻,而会是活生生的现实。”仅仅一年之后,黄禹锡成功克隆出了病人的胚胎干细胞反复检查之后,人们震惊地发现,黄禹锡团队创造的所谓“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竟是镜花水月。黄禹锡与合作者在研究中学术造假、违背实验伦理、贪污科研经费等等劣迹都迅速被一一曝光出来。最终,黄禹锡所发表的关于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所有论文被悉数撤回,而本人则辞去所有公职并因学术不端和贪污等罪名被判入狱18个月,缓刑两年。2007年,黑暗的道路上终于有了第一抹光明,带来这抹光明的使者,是美籍哈萨克斯坦科学家,维吾尔族人沙乌科莱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Mitalipov)。这一年,米塔利波夫的团队成功克隆出了猕猴的胚胎干细胞2012年,体细胞核移植重编程技术的发明人约翰·戈登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发明人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年,米塔利波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人类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使用咖啡因,结果看到了科学家们翘首期待的奇迹:用咖啡因处理过的克隆人类胚胎不但可以高效地完成重编程,而且由此得到的胚胎还有着史无前例的完美形态.至此,克隆人这个在科幻作品中争议了十多年的概念终于开始走近生活,利用克隆技术所得到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很快就将被尝试用于临床。
本文标题:克隆局限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0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