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2.了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1e是IgA4.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C1423567895.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6.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MHC-I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7.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胆囊9。青霉素、头孢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10.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结核杆菌11.质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D)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C.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D.可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12.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1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C败血症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肉毒杆菌15.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E)A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生来就有c.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D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E.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16.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破坏DNA结构17.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抗毒素18.卡介苗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19.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D)A保护病毒核酸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D本身具有传染性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20.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D)A乙型脑炎B.乙型肝炎C流感D水痘21.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C)C.CD4抗原受体Smlg23.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是前者(D.依靠顶端结构吸附细胞24.B细胞表面标志中不包括CD3分子25.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E中性粒细胞26,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不包括(D)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肉毒杆菌C沙门菌D白喉杆菌E产气荚膜杆27.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D),A.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霍乱肠毒素D肉毒毒肃2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溶血毒素29.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HBsAg、抗HBc、HBeAg30.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乙型脑炎病毒1.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习得性、特异性、效应递增性2.免疫的正确概念是机体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的功能4.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超敏反应5.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免疫功能B、免疫监视6.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时表现为自身免疫病7.创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学者是(E)Jenner8.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患下列哪种疾病(肿瘤9.机体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细胞的功能是免疫自稳第二章免疫细胞激活物2.TI与TD抗原的区别点在于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是否引起细胞免疫、是否产生除IgM之外的抗体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4.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5.下列属于同种异体抗原的是(Rh血型抗原6.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7.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B、共同抗原8.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半抗原9.关于超抗原的描述,错误的是)C、具有MHC限制性第三章免疫分子1.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2.MHC在人类的哪一对染色体上编码(第6对)3.sIgA不具有的特性是(B)A、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B、免疫球蛋白单体C、有J链D、免疫球蛋白二聚体E、有分4.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B)A、CD3—TCRB、MHCI类分子—CD4C、MHCI类分子—TCRD、CD79a/b—SmIgE、CD28—CD805.补体膜攻膜复合物的组成是(C56789)6.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Tc细胞7.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结合抗原)8.HLAII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区位于(α1和β1)9.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IgG)10.参与AD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NK细胞和抗体)1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C3转化酶的组成是(C4b2b)12.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重链和轻链的V区)13.下列哪一种分子不是由MHC基因编码(D)A、HLA-I类分子B、C4C、B因子D、β2mE、HLA-Ⅱ类分子14.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体是(IgE)15.具有MHC限制性的是(CD8+细胞杀伤肿瘤细胞)17.关于抗体和Ig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C、Ig就是抗体,抗体就是IgD、抗体均为Ig,但Ig不一定都是抗体16.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IgG)18.分子量最大的Ig是IgM20.半衰期最长的Ig是IgG19.临床上常作为传染病早期诊断指标的是(D、IgM)21.Ig的遗传标记位于(CH1和CL)22.IgG与补体结合的部位是(DCH2)23.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最早的Ig是gM24.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IgE)25.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的V区)26.关于单克隆抗体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A、具有高度特异性B、通过天然抗原免疫动物制备27.HLAⅠ类分子肽结合区(由α1和α2组成)28.HLA对于人体而言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第四章免疫细胞1.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D浆细胞)2.辅助性T细胞一般是指(CD4+T细胞3.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MHCI类分子—CD44.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Tc细胞)5.Th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作用(、不需要CD8分子的参与)6.可与TCR组合,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分子是(CD3)7.B细胞作为APC,是因为(E可表达MHCⅡ类分子)8.具有特征性的B细胞表面分子是(、SmIg9.下列细胞哪一个应不属于APC(辅助性T细胞)10.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E、SmIg)11.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都带有(A、MHC分子)12.具有MHC限制性的是(DCD8+细胞杀伤肿瘤细胞)13.在B细胞表面不应出现的表面标志是CD214.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B、杀伤作用不受MHC分子限制)15.T细胞表面不存在哪种受体(、SmIg)16.在B细胞表面不出现哪一种标志(E)A、IgGFc受体B、MHC-I类分子C、MHC-Ⅱ类分子D、CD40分子E、CD2分子17.巨噬细胞表面缺乏的标记为(C、抗原识别受体)18.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的细胞是T细胞19.膜表面不存在IgGFc受体的细胞是(肥大细胞)第五章免疫应答1.下列哪一项是初次应答的特点(、产生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低)2.B细胞对TD-Ag应答的特点是(D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3.B细胞对TI-Ag的应答是(只产生IgM)4.关于再次免疫应答特点错误的是(E)A、抗体产生潜伏期比初次应答短B、IgG的滴度高于IgMC、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强D、产生抗体维持时间长E、抗体产生速度比初次应答慢5.关于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错误的是(D)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B、抗原在体内耗尽,免疫应答将停止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无关E、抗原的性质对免疫应答有重要影响6.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7.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C)C、通过吞噬小体破坏靶细胞8.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αβT细胞9.关于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错误的是(D)A、提呈分子为MHCⅡ类分子B、抗原来源于细胞外C、抗原肽产生部位是内体D、应答的T细胞为CD8+T细胞E、提呈细胞为专职APC10.关于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错误的是(D)A、提呈分子为MHCⅠ类分子B、抗原来源于细胞内C、抗原肽产生部位在细胞质D、应答的T细胞为CD4+T细胞E、应答的T细胞为CD8+T细胞11.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中不包括、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12.与穿孔素结构相似的分子是B、MAC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与B细胞和T抗原受体结合,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细菌、病毒及大多数蛋白质。半抗原:指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小分子化学物质(二硝基苯)、某些药物,又称不完全抗原。抗原表位: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量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单价抗原:只有一个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单价抗原多价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保护性抗原:是炭疽毒素的运输结构。细菌分泌的这种抗原呈单链结构,这种蛋白识别细胞表面并粘合在上面。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酶断裂为小片段作用于这些毒素。它结合其他六个蛋白的复合物形成一个七面的环状结构,这个圆环牢牢地粘合在细胞表面并将这个环状物伸入细胞膜,形成一个孔,毒素的其他两部分粘合在环上被带进细胞。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TD抗原:是指在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TI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佐剂:是能非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亦可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清中存在的不耐热的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成为补体。补体系统: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免疫应答:即免疫活性细胞因对抗原的特异识别而活化、增殖、分化,最终形成效应细胞,并通过其所分泌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分子,它们介导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与相互调节,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等。干扰素:是机体在病毒感染时合成并释放的一类糖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干扰病毒DNA或RNA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白细胞介素:由白细胞分泌并作用于白细胞的细胞因子统称为白细胞介素。超敏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则免疫应答被增强。在摄入的抗原量较大或机体的免疫处于高应答状态时,则因免疫应答过强而导致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变应原: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本文标题:免疫学小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0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