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5题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A.溶血毒素B.致热外毒素C.剥脱性毒素D.杀白细胞素E.肠毒素【答案】A2.了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A.淋巴小结B.脾小结C.红髓D.白髓E.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答案】E3.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A.外耳道B.小肠C.胆囊D.眼结膜E.尿道口【答案】C4.半抗原()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答案】D5.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A.链球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杆菌D.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答案】E6.青霉素、头孢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A.破坏磷壁酸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D.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E.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答案】E7.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MH&I类分子轻链B.MHC-Ⅱ类分子0191功能区C.MHC-n类分子e2p2功能区D.MHC-I类分子重链ala2功能区E.MHC-I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答案】E8.卡介苗是()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E.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杆菌【答案】D9.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苗体蛋白变形凝固C.破坏DNA结构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答案】C10.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伤寒杆菌B.霍乱杆菌C.肉毒杆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球菌【答案】C11.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答案】C212.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A.抗生索B.抗毒素C.类毒素D细菌素E.破伤风菌苗【答案】B13.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A.E受体B.PHA受体C.C3b受体D.抗原受体SmlgE.抗原受体TCR【答案】D14.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A森林脑炎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汉坦病毒E.狂犬病毒【答案】C15.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5题1.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答案】APC,树突状细胞,朗罕细胞2.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或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或反应阶段),效应阶段。3.Ⅱ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药物国民性血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4.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取决于抗原的____________,以及机体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答案】质、量、功能状态、反应性。5.补体的激活主要有三条途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三、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5题1.免疫球蛋白:(P25)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2.单克隆抗体:(P36)指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基的均一抗体。3.免疫应答:(P109)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即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4.免疫耐受:(P137)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5.超敏反应:(P158)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发生的一种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5题1.简述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功能。P47-493答:(1)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在感染早期,特异性抗体产生之前,某些微生物“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及MBL途径,在感染后期或再次感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从而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插入靶细胞膜上,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这种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是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调理作用。血清调理素(如抗体和补体)与细菌及其他颗粒性抗原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1、清除免疫复合物。体内中等分子量的循环IC可沉积于血管壁,通过激活补体而造成周围组织损伤。补体成分可参与清除循环IC;2、清除凋亡细胞。多种补体成分均可识别和结合凋亡细胞,并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作用而及时被清除,对防止凋亡细胞表达多种自身抗原诱发自身免疫病有重要的意义。(4)引起炎症反应。(5)参与适应性免疫。(6)参与免疫调节及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2.比较T细胞和B细胞耐受的差异。P140答:T细胞B细胞耐受形成较易较难抗原TD抗原(高、低剂量)TD抗原(高剂量)TI抗原(高剂量)诱导期较短(1—2天)较长(数十天)维持时间较长(数月)较短(数周)3.简述研究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P143-145答:免疫耐受异常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通过干预、诱导和终止免疫耐受,有可能为某些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1)建立免疫耐受。1.静脉注射抗原诱导全身耐受;2.口服抗原诱导全身耐受;3.建立嵌合体诱导移植耐受;4.阻断协同刺激信号诱导免疫耐受;5.拮抗性抗原肽诱导免疫耐受。(2)打破免疫耐受。1.治疗肿瘤;2.治疗慢性感染性疾病。4.举例说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P59答:(1)重组干扰素α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乙型肝炎;(2)重组干扰素γ用于治疗慢性肉芽肿病;(3)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重度贫血;(4)重组IL-2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5)TNF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重组G-CSF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5.简述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及治疗方法P208-209答: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为:借助免疫学理论和技术,提高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激4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肿瘤对机体免疫效应的敏感性,在体内、外诱导肿瘤特异性效应细胞和分子,最终清除肿瘤。治疗方法:(一)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1)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二)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1)过继细胞免疫治疗;(2)细胞因子免疫治疗;(3)抗体治疗。(三)肿瘤的基因治疗。应用基因工程载体将相关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效应细胞内,借助外源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效应,直接杀伤肿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此为肿瘤的基因治疗。(1)将肿瘤抗原基因转染肿瘤细胞或将细胞分子如IL-2、4、7,IFN-γ,TNF-α等的基因转染肿瘤细胞,或将共刺激分子B7基因导入APC(如DC),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然后回输给患者,以促进AP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并诱导机体抗体肿瘤免疫应答;(2)采用反义核糖核酸技术或siRNA干扰技术抑制或沉默原癌基因或过度表达的癌基因,或导入抑癌基因如野生型P53可使癌细胞失去恶变性质,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3)将化疗药物多药耐受基因(multi-drugresistancegene,MDR)导入正常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提高造血干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从而避免因化疗使造血干细胞受损而抑制造血功能的副作用;(4)将肿瘤化疗药物前体酶基因定向导入肿瘤,其表达产物能在肿瘤局部将无毒性的化疗药物前体转化为有毒性的抗肿瘤药物,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医学免疫学模拟试卷(一)一、名词解译1.Arthus现象:给已免疫的动物皮下注射相应的抗原,一小时后即有水肿、红晕,严重时几小时内可发展为出血和坏死,2~3天后逐渐被吸收和愈合,这种现象为Arthus现象,这是抗原在入侵局部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3.免疫反应性:指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免疫反应的性能。4.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抗原共同结合发生反应,此反应称为交叉反应。5.TD-Ag:即胸腺依赖抗原,这类抗原需要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二、填空题1.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___中和作用____、__调理作用_____、_通过ADCC效应______、___激活补体____、__免疫病理损伤_____。2.免疫应答的过程分__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_____、___活化、增殖、分化阶段____、__效应阶段_____三个价段。53.T细胞表面的受体有___T细胞抗原受体____、__绵羊红细胞受体_____、___促分裂原受体____、___白细胞介素受体____。4.在补体旁路游活途径中,C3b即是__C3转化酶_____作用生成的产物,又是_____C3转化酶__组成成份。三、选择题1.有关Ⅰ型变态反应不正确者为(C)A.IgE吸附在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上B.发生快、消失快主要引起生理功能紊乱C.个体差异不明显D.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为原发介质E.嗜酸性粒细胞起负反馈调节作用2.有关Ⅱ类型变态反应不正确者为(E)A.参与抗体有IgG、IgM和IgAB.刺激型变态反应是Ⅱ型变态反应上的一种特殊形式C.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变应原结合,在补体、NK细胞、巨噬细胞共同作用下被破坏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Ⅱ型变态反应E、嗜碱性粒细胞也参与Ⅱ型变态反应3.有关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正确者为(D)A.参与的抗体为IgG、IgM和IgAB.有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C.有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D.造成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是ICE.类风湿性关节炎属Ⅲ型变态反应4.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A)6A.类毒素B.抗毒素C.细菌素D.抗生素E.色素5.有关活疫苗不正确者为(B)A.活疫苗含有一定量减毒或无毒的活微生物,进入机体后有一定繁殖能力B.活疫苗稳定性好C.活疫苗可经自然感染途径接种D.活疫苗接种量小、次数少、效果好E.活疫苗制备困难,且不易保存6.免疫妊娠试验是根据哪项试验的原理设计的(A)A.间接凝集抑制试验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C.反间接凝集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反向直接凝集试验7.人工获得免疫的方式是(A)A.接种疫苗B.通过隐性感染C通过显性感染D.通过胎盘E.通过乳汁8.下列哪项不是替代途径的特点(D)A.替代途径的早期阶段有C3b参与,C3b又是此途径的中间产物B.当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前即发挥作用C.C3bBb为C3转化酶D.激活物是抗原抗体复合物E.激活过程中有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9.下列哪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最可能检出自身IgG的抗体(D)A.恶性贫血B.重症肌无力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类风湿性关节炎E.肺肾出血性综合症10.免疫复合物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是(C)A.激活补体生成趋化因子和过敏毒素B.淋巴因子激活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类和凝血因子C.引起中性粒细胞积聚并释放溶酶体酶D.溶酶体酶激活T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E.A+D11.艾滋病患者体内的免疫学变化是(E)7A.抗HIV抗体阳性B.外周淋巴细胞数减少C.T细胞功能低下D.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倒置E.以上均对12.下列是B细胞受体的是(E)A.
本文标题:免疫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0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