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好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三十九中学小学部姓名:张利通讯地址: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三十九中学小学部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二、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二、教学课题《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篇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教材分析《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二课,课文用精炼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并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和热爱自然的热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雷雨》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雷雨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雷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四、教学方法1、信息收集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2、情景教学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发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学出示谜语,引出课题1、出示谜面:(课件1)①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谜语利用的是【百度搜索】=ala0②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谜语利用的是【百度搜索】=ala02、学生猜谜,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二、定标导向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雷声的音效)雷声的音频:【百度搜索】,然后进一步搜索【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互相交流,既而进入文本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及技能】过渡: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他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三、主动探知(一)初读,读通,读顺1、教师范读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遇到生字,要多读一读。3、检查学习情况。(1)(课件)小老师领读,指名认读生字。(课件1)(2)读课文上去掉拼音的词语。(齐读,开火车读)(出示课件1)【设计意图: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了齐读、开火车读等活动,为全体参与创造机会——面向全体的策略及技能】(3)每个字说识字方法。(“压、垂”用动作记,“乱”用联想记,“虹”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二)、再读,感悟课文内容1、快速浏览,标出有几个自然段?2、大声读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雷雨的?(前——中——后)3、结合书上的两幅插图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找出来。(板书:前、中、后)【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及技能】(三)感受雷雨前的景象。1、指名读雷雨前。2、学生动手用直线画出:雷雨来临前,会有什么样的景象?①指名读。(放课件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黑沉沉”说明了什么?(云黑、多、低)这些云好像要——压下来。(板书:云压)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呢?生练习读,指名读。(课件1)学生活动:做一做“压”的动作教师活动:学生做动作,教师采访感受如何②指名读。(放课件1)为什么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因为这时没有风,空气很沉闷,所以树叶不动,蝉不叫。)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去读,能体现“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生练习读。(课件1)学生活动:学生先试读教师活动:教师有针对性的范读③指名读。(课件1)“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乱摆”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一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示了天气的变化。(板书:风吹)“忽然”应该怎么读?(课件1)④指名读。(课件)“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你觉得哪个词写得最好?(垂)为什么?读一读。(课件1)⑤指名读。(放课件)“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呢?讲讲雷雨天气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板书:雷响)指导朗读。(“越来越”应该怎么读)(课件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雷雨前的情景吧!(四)感受雷雨中的景象。1、同学们,雷雨来了,我们接着往下读一读吧。2、指名读雷雨中的部分。(雨下起来了,谁能把这场雨读出来呢?)3、描写“雷雨中”的部分,用了3个“哗”,你会怎么读这3个“哗”呢?在小组里读读,然后选出一个代表在班上读。(放课件,感悟,再读)(课件1)4、(老师导读)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生接读。谁想读读这一段,读得让大家好像真的看到了这么大的雨?指导朗读(板书:雨大)(课件1)教师活动:教师读“雨越下越大学生活动:学生接读(师生配合,体会重点)5、雨下呀下呀,最后雷声——小了,雨声——小了。是一下子变小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变小)(课件1)6、谁能把渐渐变小的雷声和雨声读好呢?怎样能读出“渐渐的”感觉呢?四、运用创新(课堂延伸)雷雨中这部分写得太精彩了,让我们一同来把这精彩的部分再感受感受,齐读。五、总结评价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请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雨后美丽的景色吧!(睁开眼睛)想看一看雨后的景色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学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雷雨》的精彩,大家再来回顾一下。(放课件2)雷雨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给学生出示资料【百度搜索】我适时的把课文内容与自然常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没有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内容扩展到课外,很自然的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还了解到了有关的自然常识,做了学科的整合。二、定标导向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三、主动探知(一)、学习课文7、8自然段。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赶快看课文默读7、8自然段雷雨后的景象。2.读完了,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雨后美丽的景色。学生活动:生闭眼。教师活动:师范读7、8自然段。好了,可以睁开眼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大胆的谈谈自己的感受】3、(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短短五个字,你认为哪个字最关键?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板书:天亮4、过渡:大雨过后,空气怎样?读下一句。老师认为这里有一个字用得最好。扑比吹力量大,速度快。(动作演示)学生活动:做动作“吹”教师活动:做动作“扑”5、接下来,最后这一自然段里有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你发现了吗?默读课文,找一找吧。(出示课件)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比较)6、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为什么水满了?,青蛙叫了。)出示课件: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解释“彩虹”自然现象)【百度搜索】彩虹可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彩虹,全班进行交流。先让学生说说是否知道彩虹的形成,然后再解释。蜘蛛又坐在网上。7、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得心情把这充满生机的雨后美美的读一读吧。四、运用创新(课堂延伸)1、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让我们再次共同感受这场雷雨吧!(全班齐读)2、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这些日子观察过的天气,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五、总结评价同学们,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却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可见,肯定是经过了非常仔细的观察,才能把文章写的这么美,我想: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板书设计】前:云压风吹雷响18、雷雨中:雨大变小后:天亮雨停六、教学反思《雷雨》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下面谈谈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想法。一、在这篇课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写得较具体,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对来说写的简单了些。因此,在教学时,雷雨中的景象我讲得比较少。重点讲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段课文引入上下了功夫。“雷雨前”这一段我用让学生自读引入,从而进行感悟;“雷雨中”这一段我用请学生欣赏课件的方法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雷雨后”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初始,我用两个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的反应很积极,取得了我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教学“雷雨中”时,我让学生看课件,听大雨哗哗的声音,并不时穿插轰隆隆的雷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雷雨后”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精美的图片,彩虹,太阳……感受“雷雨后”的美丽。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激起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三、巧用课件,突破难点。《雷雨》第二段中有这么一句话“蜘蛛又坐在网上。”“又”字我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恰到好处的出示课件,把课文刚开始相关的句子和这句话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很自然的让学生明白了文章的前后呼应。四、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词非常炼。于是,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随即引导学生:在这个句子里,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然后又引导学生把这种害怕的感觉方到句子读,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辽宁省本溪市学校:本溪市第三十九中学小学部姓名:张利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电话:13188220771电子邮件:zhanglizhouquan@163.com通讯地址: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十九中学小学部117000个人介
本文标题: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2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