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兰州市六十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十六社戏(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16.9.25上课时间:2026.5.5【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重点难点】1.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2.写作背景:鲁迅在《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但我母亲的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鲁迅在这个期间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可爱的故乡与罪恶的社会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对于光明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纯朴善。【自主学习】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省()___相()___壳()___泊()___()___()___()___()___2.给形似字注音组词。较()___篙()___絮()___楫()___皎()___蒿()___恕()___揖()___狡()___嵩()___怒()___辑()___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表达作用。(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几尺,即又()出了桥。作用:(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了,身体也似乎()到说不出的大。作用:4.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1)六一公公送豆给“我”。(2)看社戏后归航偷豆。(3)夜航赴赵庄看戏。(4)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5).看戏前的波折。(6).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7).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顺序:详写:略写:【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2.双喜和六一公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兰州市六十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3.试举例说说本文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4.你怎样理解课文的结尾?5.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6.从小说《社戏》中,你能看出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情感吗?【课堂检测】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1.注音蹿.___老渔.父___2.释词①依稀:②夜渔:3.你怎样理解甲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5.甲、乙两段景物描写的内容各是什么?6.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一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学习体会】十六社戏(二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16.9.25上课时间:2016.5.6【学习目标】1.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重点难点】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自主学习】兰州市六十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31.自读第一部分(1至3段),明确这一部分的重要性。这第一部分有一个词即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这一部分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1.说说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2)赵庄便(真)在眼前了。2.指出下列两句中“终于”一词的词类,并说明用法。(1)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2)双喜终于熬不住了。答:3.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同样是六一公公的豆;为什么当天的豆没有昨夜的豆好?为什么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5.《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学习体会】十七安塞腰鼓(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16.9.25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3.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陶冶情操。【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知识连接】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等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刘成章在创作时,特意写下三个大字“勿忘我”,他认为只有写出属于“我”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有益于散文的繁荣和发展。刘成章的五部散文集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阅读这篇散文,感受它的灵性、真情与个性。【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据拼音写汉字骤.雨()亢.奋()晦.暗()戛.然()兰州市六十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4()tián静()rǒng杂烧zhuó()()jī绊2.仿照所给的例句组成新的词语例:茂腾腾咝__风__红_黄___绿___白___黑___马_____3.选择词语填空旋风一样斗虎一样骤雨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是强健的风姿。【合作探究】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精读精练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_____;人物是_____;性格是_____;神情是_____;而腰鼓则是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6.你最喜欢选文中哪句话,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其妙处是什么?7.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兰州市六十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5【学习体会】十七安塞腰鼓(二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16.9.25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2.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重点难点】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自主学习】1.填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它()着你,()着你,()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2.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气势?思考一下其何作用?【合作探究】1.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2.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安静的腰鼓”,第二部分是“寂静的腰鼓”,这两个静一样吗?3.请你说说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4.试从多角度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思想?①我虽然肃立在山民中间,但精神却是跪着的。②形似卑微而神不卑微,处身卑微而心不卑微。【课后作业】学习课文和本文的写法,请你描写民间节日时的庆祝场面。【学习体会】18竹影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16.9.28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3.简单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2.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知识链接】兰州市六十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6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参差..___、___收藏.___惬.意___口头禅.___徘徊..___、___弥漫.___姿.态___水门汀.___2.形似字注音组词梢()___禅()___瓣()___燥()___稍()___惮()___辨()___躁()___俏()___殚()___辩()___噪()___消()___掸()___辫()___操()___3.解释词语惬意:徘徊:坐不牢:口头禅:4.说说你对下列比喻句的理解(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2)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合作探究】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课文题目是“竹影”,但开头并不谈竹子,却从“太阳落山”写起,为什么?2.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3.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4.文中的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精读精练课内语段阅读“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4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