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基础字词
第1页,共13页八年级(上)册生字词总复习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二、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提防dīfang疟yào子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吆喝yāohe蹿cuā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第3课蜡烛一、重点字词匍匐pú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ò(jūgōng)鞠躬肃(mù)穆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重点字词珐琅fàláng脂zhī粉惊骇hài箱箧qiè野蛮mán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一、重点字词蜿蜒wānyán屹yì立荒谬miù憧chōng憬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一、重点字词憎恶zēngwù书斋zhāi震悚sǒng诘jié问絮说:絮絮叨叨地说。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第2页,共13页第7课背影一、重点字词奔丧sāng差chāi使簌sù蹒跚pánshān颓tuí唐:衰颓败落。箸zhù满院狼(jí)藉晶(yíng)莹妥(tiē)帖琐(xiè)屑第8课台阶一、重点字词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gà凹凼dàng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第9课老王一、重点字词取缔dì伛yǔ翳yì愧怍kū:惭愧。骷髅lóu滞笨:呆滞笨拙。二《老王》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著名学者、作家(称谓),是著名小说《围城》的作者。第10课信客一、重点字词脾pí气噩è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文绉zhōu绉伎俩jìliǎng:不正当的手段。吊唁yàn: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第三单元第11课中国石拱桥一、重点字词匀称chèn惟妙惟肖xiào: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独一无二。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体裁),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称谓),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第12课桥之美一、重点字词颐yí和园浮萍píng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驻足:停止脚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第13课苏州园林一、重点字词轩榭xuānxiè嶙峋línxún镂lòu空蔷薇qiángwēi嶙峋:枯瘦的样子。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称谓)。第14课故宫博物院一、重点字词额枋fāng金銮luán殿藻zǎo井磬qìng鎏liú金蟠pán龙鳌áo头第15课说“屏”第3页,共13页一、重点字词忒tè闺guī房伧cāng俗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重点字词孕yùn育萌méng发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o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竺可桢(人名)。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第17课奇妙的克隆一、重点字词胚pēi胎蟾蜍chánchú两栖qī类分泌mì濒bīn临繁衍yǎn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臀tún骨骼gé铱yī潮汐xī尘埃āi硅guī追溯sù第19课生物入侵者一、重点字词归咎jiù藩fān篱扼è制束手无策:比喻没有任何办法对付。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归咎:归罪。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第20课你一定会听见的一、重点字词喷嚏tì嚼jiáo饼干嘈cáo杂面颊jiá说明文知识汇总: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如:《苏州园林》2.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3.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方法:1)看题目;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其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4.理清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年代:古→今;季节:春→冬;第4页,共13页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5.结构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3)并列式6.说明方法判断方法:注意语言标志★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列数字:数词(与年代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也、相对于、较……★下定义:是、叫……(判断句)★打比方:像、如、仿佛……7.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方法归纳:作用关键词+事物特点说明方法作用关键词举例: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的揭示------的本质特征列图表:直观形象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引用: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增强趣味性。8.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方法归纳:修饰、限制性词语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5页,共13页记叙文中考考查知识点一、线索种类①以事物为线索②以情感或情感变化③时间的发展④地点的变换⑤根据动植物(主要是植物)的生命历程(或经历)为线索2、方法:有时文学上有明显的显示,如反复出现的句子,有时标题显示线索。3、作用:为中心服务,答题最后扣住中心。二.结构的分类和作用语段类型解题关键词领起语段领起全文、奠定基调、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点明中心等总结语段总结上文或全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等过渡语段承上启下、过渡衔接等中心语段提挈全文或全段、概括全文或全段中心等线索标志贯穿全文、把材料组织成有机整体、使文章更集中更紧凑等三、不同类型语段的作用(1)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或性格、反映人物遭遇和命运、表明作者的态度和感情等(2)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借景抒情等(3)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突出特征、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等四、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主要类型。明喻;就是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比喻词“像、好像、如、如同、似的、仿佛、像……一样”等连接的比喻。例如: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暗喻:也叫隐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比喻词“是、就是、成为、变成、等于”等连接的比喻。例如;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例如: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直接用白花代替树尖上的小雪)比喻的作用:⑴用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深刻印象。⑵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的通俗浅显、易于理解。⑶用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拟人的作用:可以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3.夸张:夸张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它的特点是运用联想或想象进行描述。例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⑴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被描述的事物的特征。第6页,共13页⑵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4.排比:把内容紧密相关、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的语意。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的主要作用在于: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⑵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⑶用排比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⑷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相关的意思。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用:把意思表达得更凝炼、完整,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6.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反复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隔。相同的语句紧紧连接在一起,没有其它语句相隔的反复为“连续反复”。如: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方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间隔反复”乃是指相同的语句隔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它语句的反复。如:……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他们也不惊诧。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或某种感情,使人对这一事物或感情有深刻的印象。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它是自问自答,答在问外。例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作用:可以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可以突出重点,还能使行文有变化,不呆板。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是无疑而问,问而不答,寓答于问。例如: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作用:可以增强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更加强烈,不容置疑,富有感染力。注:答题时除了上述作用还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学习提示]1.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应有相似点。2.有些句子用了“像”、“好像”一类词,并不表示打比方,而是表示估量或比较的意思,这类句子不是比喻句。如:①刚才发生的事情好像谁也没放在心上。②她的眼睛好像她妈妈。3.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但仍可根据上文的内容找出本体,它们之间仍是“什么像什么”的比喻关系。如: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比喻句“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中没有本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基础字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5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