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7课古城目标:了解古城的由来,了解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凤凰古城,阆中古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读诗,了解含义。欣赏老师游玩的照片,初步感受古城的风韵。导入新课二、古城含义城,本义为城墙,引申为城池,城市。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战争需要。三、平遥古城1、古城的来历:大禹治水----神龟出水----平遥古城。整座古城呈南向偏东15°,宛如一只乌龟向南爬行,迫临中都河畔,故素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依此为胜”之说。2、地理位置及意义:位于山西省平遥市,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3、简介: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图片欣赏。富甲天下的商贸金融城市人多地少,土地瘠薄,食不敷用,自古就有不少外出经商谋生的人,使平遥古城成为晋商重要发源地之一。明代中叶时,商贾足迹遍布全国。到清代乾、嘉年间,以平遥商帮为劲旅的晋商已称雄大江南北,平遥古城“商贩云集,居奇罗珍增前数十倍”。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运进古城,又直接发往省内外,平遥古城成为晋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清朝时,平遥有“小北京”之称,因为这里有实力雄厚的商家坐镇,以日升昌为首的八大票号,所经营的汇兑业务通达国内45个城市,甚至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都可以看到日升昌的字号,足见其财力之盛。4、古城传说四、其他古城简介1、云南丽江古城: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2、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3、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2000多年来,阆中一直为蜀道“咽喉之地”,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历来为川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五、课外拓展任意选择一座古城,查查它的历史与故事,试着当一名解说员带领大家游览这座古城。第9课桥教材分析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是啊,桥就是这么简单。不过,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同学们对桥也是非常熟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桥的历史及桥的文化内涵及延伸,懂得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方法目标1、学生借助网络和图书,通过社会实践(寻访家乡的桥等)查找资料,教师引领学生小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与教师共同策划展示活动的形式。3、积极组织节目排练,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现场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欣赏桥文化及其内涵,激发爱桥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我把本次活动重难点定为: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策略(方法):1.围绕“桥”,确定研究方向,结成兴趣小组。2.按照桥之知识、桥之文学、桥之文艺、想象之桥把学生分为四小组开展活动,搜集整理资料。3.全班展示交流,说议结合。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整理资料。2.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准备精美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北京欢迎你》2、北京奥运会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字文。中国不但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字书籍,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今天我们去了解民俗文化的一角——桥。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桥,就是一种民俗文化。有同学一听可能会笑:桥是供人行走的,怎么就成了文化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二、了解桥的历史(播放课件)1、“逢山开路,逢水搭桥”,从古到今,桥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依。一根横木搭溪两岸,便成独木桥;一舟横在小河上,船头连接二岸,人可从船上过河。这是最简单的浮桥。较宽的江河就需要将多只船并列在一起,系上绳索,联成整体,船一只船上铺上木板。这就建成了大型的浮桥。即“联舟为梁”的正式浮桥。春秋时代的古书中记载的“架舟为梁”。就是这种联舟为梁的浮桥。2、除了独木桥,浮桥,桥还有哪些种类?学生交流3、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还成为人们观赏的一道道风景。卢沟晓月、断桥残雪。下面我们就去欣赏两座闻名于世的桥,交流一下它们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三、学习赵州桥1.读文中的小故事,为什么神仙修?2、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赵州桥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①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②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3、播放录像,赵州桥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赵州桥雄伟、坚固、有1400多年的历史、美观、设计巧妙等等。)4、你由闻名遐迩的赵州桥联想到了什么?(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象征,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四、学习卢沟桥1、读课文描写卢沟桥的部分,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1)写卢沟桥设计精美,设计的石刻精美;(2)播放卢沟桥的录像。卢沟桥见证了抗日战争的爆发;五、桥文化1、中国的文化离不开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中国的桥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2、桥文化(1)桥的历史价值。播放泸定桥的图片泸定桥则凝聚着当年红军强渡的精魂!西安灞桥见证了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光绪逃难陕西、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历史沧桑。(2)桥梁技术文化。播放赵州桥图片从中国现存的古桥中,晋代就有半圆拱技术、隋代有圆孤敞肩拱桥技术,这些桥梁技术文化水平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桥梁美学文化。播放卢沟桥图片中国传统的图案纹饰在古桥上应有尽有。桥头石狮、各式吸水兽石刻、八卦纹、鲤鱼跃龙门石雕、二龙戏珠石雕等民族传统题材的桥饰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4、桥的文学气息浓厚。播放枫桥、断桥图片如众多的桥联、桥碑、关于桥的诗歌等。灞桥是伤心送别的代名词;鹊桥相会、断桥相会是爱情的美好赞歌;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使枫桥和寒山寺一举成名。现代诗人卞之林在诗《断章》云:你在桥下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梦,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以哲理化诗,成就了一首千古名诗。毛泽东的笔下,中国的桥,则是豪迈的写照,写长征时的泸定桥:“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宏伟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坠变通途。5、交流其它名桥。六、桥体现的精神桥不仅仅是一种建筑,不仅仅是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1、沟通的桥(电话)成长的桥(父母、老师的帮助)知识的桥(图书)友谊的桥(同学之间)希望的桥(学会帮助别人,有些小朋友上不起学,得不到知识。他们和学校之间像是有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把他们和学校分割开了。如果我们支援他们一些钱,一些衣物,再给他们建一些学校的话,就像是在这条大河上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桥,让他们也能得到教育)。2、行善积德,铺路架桥。“修桥、铺路、造凉亭”历来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优良的道德传统。“桥梁,王政之一事也。”古代,为官一任,造桥修路是其重要的从政目标,是一项安定社会,繁荣经济,广得民心的重要政治措施。当政者亲自主持造桥是一种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七、小结桥成为中化优秀文化的一道光辉彩虹。咏诗离不开桥、绘画离不开桥、爱情离不开桥、友情离不开桥、战争离不开桥、政治离不开桥。桥充满着诗情画意,桥凝聚着悲欢离合,桥镌刻着英雄气慨,桥诉说着勇猛智慧……八、课外拓展1、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科学最美观的桥。2、收集有关世界名桥的资料。板书设计赵州桥设计科学史上创举9、桥卢沟桥精美石刻卢沟晓月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教师如何对课文内容进行再思考、再选择,甚至是再创造。课上教师好比导演,作为“导演”智慧地深挖课题,是传统文话课成败的关键。课前我与学生策划了四个环节,既能引起同学兴趣,又有其探究的深度。在整课过程和展示中学生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二是体会到传统文化课是对教师的强大挑战,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知识储备、探求新事物的能力、驾驭课堂的技巧方法等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积累,还要积极探索,勇于尝试,让师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第17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古诗。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句含义。理解诗中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厌倦和怨恨,启迪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过程《塞上听吹笛》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
本文标题:传文计划于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6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