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1
1/8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来源:学|科|网]1、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2、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学习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传统习俗,对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中国传统文艺,以2/8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4)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对,具有深刻影响。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2)传统文化具有。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的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传统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3/8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跟踪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①中秋节赏月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③艺术装饰丰富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和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和建筑B、传统思想和文学艺术C、传统思想和传统习俗D、传统建筑和文学艺术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①理论观点②学术思想③道德观念④文学艺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85.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6.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D.明显渗透性7.人们之所以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A、稳定性B、民族性C、一致性D、发展性8.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今天体现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之中,并与时俱进地增添了新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A、民族性和渗透性B、稳定性并能因时而变C、民族性并能因时而变D、融合性和多变性9.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11.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5/81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13.由于不少地方的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现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14.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5.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下面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有①民族②国家③社会④个人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6.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①取其精华②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④古为今用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发展和继承B、取其精华和去其糟柏C、传统文化是包袱D、抛弃传统文化6/818.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全部继承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中尽是糟柏,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与糟柏,必须扬弃即批判继承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必须全部抛弃19.毛泽东引用《汉书》上实事求是一词,并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说明:A.传统文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B.我们要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享用者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我们要抛弃所有传统文化,形成新的文化20.海外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过得热烈,因为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C、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二、非选择题2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22.分析说明《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7/8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思想?8/8参考答案:1-10CDDADABBCC11-20CDCDDDBCCA2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2.(1)在历史上,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味强调“忠孝”,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国家生活或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对待传统道德思想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道德思想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相反,则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6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