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版运动训练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
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1.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三个构成因素之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2.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2、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要在体能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教练员也应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使运动员减少对训练的枯燥和无味感。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1.身体形态在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1一定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2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3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2.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1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2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3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4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1.简述力量素质的分类?答:力量素质分类: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依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2.最大力量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最大力量评定:在评定伸肌最大力量时,还有重视对屈肌最大力量的评定;既要重视对局部主要环节的最大力量的评定,又要重视对整体最大用力效果的评定,后者对运动成绩有更大的影响。2.最大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如何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具体说明举例)(1)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A负荷强度: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第一,力量训练必须有一个准备性的渐进过程,如对少儿训练,先是从40%左右的负荷强度开始,然后再逐渐加大负荷强度。第二,每周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如90%~95%的负荷强度的训练。B负荷数量(次数与组数):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每减少5%的强度,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重复次数则要减少两次。C组间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的大小,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间歇时间就应越长。此外,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参与工作的肌肉数量有关,局部肌肉参与工作,间歇时间可短些,参与工作的肌肉越多,间歇时间也应越长。(2)其他方法负荷的确定:第一,大强度法:按大强度法训练时,要求逐渐达到用力的极限,以后继续用中上强度训练,直到对这种刺激产生劣性的反应为止。负荷强度:85%以上;负荷数量:每组一般做1-3次,安排6-10组;间歇时间:由于训练强度大,体能消耗较多,休息时间可长一些(3分钟左右)。第二,极限强度法:极限强度法的突出特点是负荷强度达到极限值。负荷强度:先采用接近本人的最大强度进行练习,然后递增。以抓举为例,暂定第一阶段训练强度为100公斤,经过一个阶段训练以后当运动员对此强度已经适应,并能用该强度连续举起两次时,便可增加重量,如增加到102.5公斤,便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训练,这样增加强度,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使力量素质得到发展。负荷数量: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练习组数均很少;组间间歇时间:组间间歇时间相对要长一些。第三,极限次数法:极限次数法是以某一个强度达到极限练习次数的训练方法;训练强度不大,要求每组的重复次数达到极限次数,直到不能再做为止。第四,静力练习法:静力练习法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有较好的作用。负荷强度:负荷强度可略大一些;练习的持续时间:与负荷强度有关,负荷强度为40%-50%时,持续时间可为15-20秒;负荷强度为60%-70%时,持续时间可为6-10秒;负荷强度为80%-90%时,持续时间可为4-6秒;负荷强度为95%以上时,持续时间可为2-3秒;练习组数:不宜太多;间歇时间:相对长一些,以利于运动员的恢复。3.快速力量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快速力量的评定:快速力量指数=力量的极值/达到力量极值的时间。2快速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快度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间很大,从30%-100%都可。很多情况下采取不负重的练习方法,如各种单双脚跳,蛙跳,跳深等下肢练习。这些超等长练习由于速度快,其实际负荷是相当大的。也可以体重为依据确定负荷强度,半蹲练习为体重的50%;深蹲练习为体重的30-40%;负荷数量:负荷的次数和组数的确定,应以不降低练习的速度为原则。负荷数量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重量大,则重复次数少;负荷重量小,则重复次数多,一般每组练习重复次数为1-5次。练习的组数应以不降低每次练习的速度及不减少重复次数为原则,组数也不宜安排过多。由于此类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很高,因此,练习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通常在15-20分钟之间;间歇时间:一方面要保证运动员完全恢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运动员兴奋性明显降低,同时考虑到运动员的恢复能力,一般安排1-3分钟为宜。休息时应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手段,一方面促进恢复,另一方面保持神经系统良好的兴奋状态。4.爆发力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爆发力的评定:爆发力指数=最大力量/用力时间2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有时以30%的强度负重练习,也有时不负重,仅克服自身体重练习。负荷数量: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应注意并不是练习重复次数与组数越多越好。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量度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高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发展爆发力训练,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间歇时间:间歇时间应以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也不宜过长,否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下降,不利于下一组的训练。具体的间歇时间与工作量大小、运动员恢复能力有关,一般的说,可安排1-3分钟或3-5分钟。间歇时刻做一些放松的小强度练习,以有利于强化恢复过程,使必要的休息时间缩短5.相对力量的评定与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相对力量的评定:运动员的体重去除最大力量便可以计算出该运动员的相对力量。2相对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强度都是大的。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体重得到控制6.力量耐力的评定与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力量耐力的评定:力量耐力指数=练习阻力*重复次数。2力量耐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肌肉的力量耐力,一般采用25%-40%的负荷强度。负荷数量:发展肌肉耐力练习的重复次数最为重要,一般要求多次重复,甚至达到极限。具体次数因负荷强度不同而异。重复组数视运动员而定,一般组数不宜过多。企图用组数去弥补练习的重复次数不足,是不会收到良好训练效果的。间歇时间:可以从30秒到90秒或更多,这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参加工作肌肉的多少。若用心率控制间歇时间,可在心率恢复到110-120次/分7.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03简)1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包括: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2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立性等长收缩训练。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表现出的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但是由于肌肉紧张,血管封闭,肌肉中血液循环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暂时终端,因而工作不能持久。3等动收缩训练。等动力量训练再特质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张力完成练习,等动练习集等长和等张之所长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长。4超等长收缩训练。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快慢比被拉长的长度更为重要。5循环训练法。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可将几个训练手段编组循环进行。8.试述发展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1、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哑铃等训练器械。2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立作用发展力量素质。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响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时训练更有针对性。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上海事故的发生。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等。这类练习均由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I力量得到发展。7、电刺激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点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端,电流是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经刺激后,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9.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一)注意不同肌群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二)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要根据完成训练任务的需要,正确的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规范并明确正确的动作要求。(三)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1、在一个训练阶段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的提高负荷量度。2、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3、在每组重复练习中,注意组间的休息。一般来讲,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组间休息要长些。4、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四)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力量训练的效应。进行爆发力训练对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更高。(五)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1、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2、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儿少不可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3、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
本文标题:人教版运动训练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