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第二册农业手工业商业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阻碍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5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6【目录】农业起源耕作方式繁重税役土地制度水利事业小农经济1234567农业的起源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物粟和水稻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8农业的起源“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ěi)耜(sì),教民农耕。”成为农业的始祖。——《白虎通》卷二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在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9农业的起源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物粟和水稻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陕西半坡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谷子10农业的地位支撑着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古代重大文明成就取得的基础11Part2【耕作方式】〖评价〗〖生产工具的演变〗〖耕作方式的进步〗『目录』12耕作方式的进步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西汉前期:南方依然采用火耕水耨13耕作方式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发达地区采用铁犁牛耕“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14耕作方式的进步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出土)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汉代:牛耕普及全国15耕作方式的进步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有利山地开垦便于牛耕普及16生产工具的演进原始社会商周时期17生产工具的演进春秋战国汉代战国铁口犁汉曲柄锄汉代铁镰18生产工具的演进耧车(播种工具)唐代曲辕犁19归纳发展阶段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石、骨、木少量青铜器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农具汉代铁犁牛耕普及全国曲柄锄、大镰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20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21评价局限:农业耕作技术难有革命性突破22Part3【小农经济】〖区别〗〖认识〗〖产生〗『目录』23产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24认识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积极性2、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3、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4、封建王朝主要财源;5、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25认识1、分散性:一家一户小生产局限性2、封闭性: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工具简单、技术陈旧、容易满足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5、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近代中国迟滞不前的根源之一26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区别自然经济:强调自给自足,与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注意:27Part4【土地制度】〖解决对策〗〖土地兼并〗〖土地制度〗『目录』28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土地名义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三种表现形式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29土地兼并结果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加剧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买卖的合法性影响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阶级矛盾激化危及王朝统治30土地兼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春秋时:井田制开始瓦解,私有制产生31土地兼并春秋时:各国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管仲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32土地兼并战国:变法运动从法律上肯定土地私有商鞅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33解决对策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地主阶级不可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众暴动:提出“平均”口号含平均地权内容,成传统经济意识重要内容34解决对策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35Part5【繁重税役】〖徭役〗〖赋税〗『目录』36秦朝“泰半之赋”,收成的三分之二缴给国家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实质古代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赋税影响沉重赋税使农民破产,破坏经济生活秩序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37徭役类型各种工程实质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无偿劳动影响过度征发使农民长期离开土地,破坏正常经济生活秩序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拓展了解:古代中国重要的赋役制度西汉:编户制度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唐朝中期: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和地丁银39Part6【水利事业】〖归纳〗〖灌溉工具〗〖水利工程〗『目录』40水利工程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又发展了灌溉事业41水利工程李冰主持郑国主持42水利工程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43水利工程东汉王景治理黄河黄河在河套平原44灌溉工具戽(hù)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45灌溉工具《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46灌溉工具隋唐五代时,北方使用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出现高转筒车47灌溉工具宋代的立井水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48归纳大禹治水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郑国)井渠法/治理黄河(王景)风力水车立井水车(北)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水转翻车灵渠战国汉代隋唐五代明清宋代传说秦49Part7【农业经济的特点】1、经济形态:2、耕作方式:3、土地制度:4、生产方式:自然经济铁犁牛耕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生产的是青铜器(铜、锡、铅等合金),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考点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向劳动力官营手工业政府经营、“工官”工场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无偿调用各类匠户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市场流通雇工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农民自身田庄手工业豪强地主控制经营为满足田庄自身的需要田庄中的依附人口二、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一)纺织业原始社会:纺织技术萌芽(最初:麻和葛);开始养蚕织丝(P12)商代:丝织业迅速发展: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形成丝织中心临淄。汉代:丝织业进一步发展:提花机进一步完善、定型;马王堆汉墓的素纱褝衣,代表这一时期丝织业的水平;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也有相当规模。宋元:棉布的故乡是印度,宋元之际传入中国。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进一步推广;元代黄道婆革新内地棉纺织技术,能同时纺出三根纱,使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明清时期:丝织业兴盛: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形成苏州、杭州两个著名的丝纺织中心;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在丝织行业中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二)冶铸业①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②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③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④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⑤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⑥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彩陶、黑陶)商代:起步:在陶器上施釉并用高温烧出原始青瓷。东汉:技术成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瓷器发明)。南北朝:制瓷区域扩大到北方,烧制出白瓷。唐代:宋代:技艺提高,涌现出五大制瓷名窑。1)唐三彩,美术陶制品,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2)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越窑青瓷、邢窑白瓷);3)唐晚期:首创釉下彩绘。(三)陶瓷业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烧成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和釉里红;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明代:制造出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制造出粉彩和珐琅彩。主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手工业技术先进。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在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①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自身缺乏活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逐渐萎缩。②民营手工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大大加深,生产范围、规模也日益扩大,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为民营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雇佣劳动力,因此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归纳总结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四大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BCD答案B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B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答案B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答案D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
本文标题: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