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抓作风必先强党性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4年03月20日01版)“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号召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以强化党性修养带动作风建设,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为我们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净化党风政风树立了标杆。党员姓党,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抓作风必先强党性。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在群众心中铸就永远的丰碑,就在于他始终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党性宗旨,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对待事业、带动群众。“本立而道生”,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党性,是焦裕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日益复杂,各级干部面对的考验层出不穷,加强党性修养,更显得迫切而重要。党性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加强党性修养体现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性修养提出的四点要求,既高屋建瓴,又切中肯綮。公私分明见境界,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学习思考养心性,就是要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求真务实明宗旨,就是要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嫉恶如仇扬正气,就是要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正在深入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对党性的一次大检验、大锻炼。要让教育实践活动落地有声,就必须见物见人,既解决实际问题,又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党性强则作风正,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应把党性修养放到突出位置,防止用兴办实事代替解决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只注重解决作风问题而忽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倾向。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时刻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向焦裕禄等好干部看齐,在学思践悟中磨砺党性,我们就能永葆蓬勃朝气、浩然正气。严是公道,扬清风正气(人民论坛)——为政莫忘“三严三实”③陈家兴《人民日报》(2014年03月20日04版)毛泽东同志有个“未便再荐”的故事。李淑一是烈士遗孀,又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能诗善文,有人请求毛泽东将她推荐到中央文史馆。1954年,毛泽东为此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说:“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从古人“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到伯乐相马,再到赛场选马,其要都在一个公字。文史馆选人以严而拒纳,毛泽东同志“未便再荐”,同样为了一个公字。但何以能守公、秉公、达公?关键就在于以公为念、以严律己。毛泽东不因私谊而废公事,不因感情而弃公道,正是对公与私边界的严格恪守。习近平同志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为的就是涵养共产党人的尚公、奉公精神,以严护公道、以严守正道。俗言说,公道自在人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公即是一种高境。《吕氏春秋》曾讲“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正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私、为公自古即成圣贤崇尚而修养练达的文化情怀。对于为政者来说,公更是一种无上追求。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公生明,廉生威”;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文化”可谓源远深厚。诚然“有公心必有公道”,但惟有始终从严养性,才有公心源深而不断。固然“天下非一家之私”,倘遇公与私之利害得失权衡,惟以从严约己方能去私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养其公心、成就公道。有的人走上从政之道,原本就想捞一把,正所谓“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的人虽以“公天下”自况,但在权、钱、色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以致废除公道、大开私门。惟以严养一颗公心,善守严、恒持严,面对歪风邪气而坚决抵制,面对私利诱惑而稳得住心神,如此不断砥砺淬炼,方能超然物外、宠辱不惊,最终就公义、守正道。还必须看到,身为领导干部,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权力,如果不能严格监督、严加约束,就不能保障权为民所用,做到秉公用权。我们说,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但只有从严治党、从严要求、从严制约,才能促进各级干部不断破除私心、成全公义。自古而今谋私者甚众,弃清廉、纳贪贿、纵私欲者不绝,固与律己不严有关,也与外在约束过宽过松有关。今天,从“铁八条”,到反“四风”,我们党不断织密织牢纪律与制度之网,为的就是强化刚性约束,从严管理,促使各级干部一心为公、谨慎用权。在这个意义上讲,严就是公道,严就是公序,严就是公正。明代名臣于谦有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自律以严,还是他律以严,有严才有清风正气,有严才有民心公论。在推进治理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严守用权边界,严禁行为出格,必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也才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用法治方式化解信访难题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14年03月20日01版)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维护权益、反映问题的意愿仍很强烈,其中不少是涉法涉诉问题。在此背景下,《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的出台,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又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妥善处理好这部分信访问题提供了依托、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意见》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通过诉访分离等制度设计,把信访事项导入正当程序的分流器,让法律的归法律,信访的归信访。需要看到,此前出现的“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等现象,根源在于诉访不分,诉讼与信访互相干扰,法、理、情没有理顺。从根源上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关键在于形成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不可否认,一部分涉诉涉法问题的形成,和以往过分依靠行政推动、通过信访启动法律程序的工作方式有关。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政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既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启动诉讼,也要依法按照程序审理,还要对已经结案、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信访案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执法司法责任制,通过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制度,严查执法不公、不廉等问题。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需要各级政法机关转变观念,把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以往,一些地方存在以不当方式阻挠上访现象,既妨碍了制度的良性运行,也导致了问题的进一步淤积。依法化解涉诉涉法信访,要求政法机关从倾听群众意见中寻找改进执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要更加重视运用网上信访等多元接访网络,提供更加便捷通畅的渠道,并在执法过程中以扩大公开确保公平公正,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统一。司法的公信力来自其终局性。因此,《意见》规定了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处理好“终而不结、无限申诉”难题。这是出于节约司法资源、行政资源和当事人讼累的考虑,并非“甩包袱”。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见》通过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一些符合条件的困难当事人进行适当救济,凸显了国家的民生关怀、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这一点,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需要各地区各部门步调一致、协调配合,形成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合力。把群众的合法诉求解决到位,把不合理诉求和思想认识教育到位,把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到位,把困难群众帮扶到位,我们就能使信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焕发昂扬精神贯彻“三严三实”(声音)《人民日报》(2014年03月20日05版)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的背景下,能在不出事的基础上干成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干好事,这是高要求,也是真本事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明确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的“三严三实”,既是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则,也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体现了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从实的鲜明执政风格。“三严三实”的重要指示在安徽代表团首先提出,安徽各级党员干部理应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带头贯彻、走在前面。在贯彻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十分重要。贯彻“三严三实”,必须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三严三实”是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坚持“三严三实”,既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应对的政策措施谋划得更周全些,又要激发一往无前的斗志,保持争创一流的干劲。只要我们天天在状态、时时有激情,就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就没有跨不过的“流沙河”,就一定能够在排除万难、战胜挑战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贯彻“三严三实”,必须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三严三实”是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深刻体现。任何工作和事业都是有周期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步步走过来的。现在,安徽发展已迈上新的平台,发展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我们必须牢记“三严三实”的要求,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目标,力戒浮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努力把安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贯彻“三严三实”,必须砥砺敢于担当的勇气。“三严三实”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担当。当前,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在挑战面前要有攻克难关的勇气,在机遇面前要有敢抓善抢的精神。特别是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的背景下,能在不出事的基础上干成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干好事,这是高要求,也是真本事,更是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坚决防止怕出事就不敢担事,怕惹事就不主动做事。贯彻“三严三实”,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三严三实”彰显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安徽素有敢为人先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品质和必备能力。我们讲改革创新,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必须更多地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打造制度新优势,形成环境新高地,锤炼作风新风尚,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日前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说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人民观点)——我们需要怎样的“改革思维”之六本报评论部《人民日报》(2014年03月20日05版)只有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我们才可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在进退两难的纠结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同样是面对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基层社会矛盾,为什么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就能与时俱进,成为各地借鉴的样板?同样是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四川成都靠什么保护农民权益、防止基层政府缺位和越位?同样是干部选拔任用,陕西紫阳又是怎样改变“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倾向,真正体现民意导向?仔细探寻这些改革探索背后的成功奥妙,无处不体现着创新的强烈冲动,蕴含着创新的无畏勇气,闪烁着创新的思想火花。在现代汉语里,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搭配。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以创新把握机遇的历史。我们冲破观念的桎梏,以思想的解放推动改革的突破;我们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市场经济,以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带动各方面制度的创新;我们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奋力补齐生产力落后的
本文标题:人民日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