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佛教因明与形式逻辑的比较分析
1佛教因明与逻辑【】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作者:心澄因明是印度论理学,逻辑是古希腊传统论理学,二者论式不同,论理相似,因明是梵语希都吠陀的意译,因是原因、理由,指立论推理的基础和依据。明是学问、知识,指系统的学说。印度将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总为五大类,“因明学知识,声教乃为先,因悟内外明,工巧医方全”,声明指:声音、语言、训话、文法、修辞;工巧明指:科学、技术、营造、算学、天文等;医方明指:医学、药理、诊断、治疗、针灸等;因明指:明辨事理,制定真假,考核邪正等;内明指:佛教经典。“五明”具有引发正确认识,最终导向大彻大悟的功效。佛陀的学问是生命实践的学问,佛陀教化人间的目的在启发众生,引发人们超越生死苦海,实现真正的生存价值,佛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信心难起,佛法难闻,更强调这一人生终级目标的艰巨性,生命于斯时、斯地出现于世实为难得,但更其困难的是获得对生存本相的认识,所谓求无上菩提,也就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这就是广学五明意义所在,学习五明旨在自悟与悟他,广度一切众生。今天我们讨论佛教因明,应从佛陀五明广义着眼,如若将因明视为纯粹逻辑学问,无疑割裂了它与其所赖以生长的佛学沃土及深厚渊源背景的关系,同时也辜负了诸佛菩萨为众生拔苦救难的大悲心,菩萨不得不说法,不得不借因明论义开一方便法门,但菩萨所教,绝不是要人们滞于名相,执着于几条思维规则,否则何必有断所知障一说?因明借论理而启人智慧,可以破除黯障,引发正智,澄清认识源泉而剖析认识主体自身,通过建立立破之则而令他人舍伪归真。因明的特点1、重视立破辨别真伪,以真能立为主。2、运用因喻能立,证成所立宗义。3、有真立破及似立破四法悟地,真现比及似现比四法自悟,以悟他为目的。4、在似能立中有三十三种过失。25、运用归纳和演绎综合推理。逻辑是希腊文‘逻各斯’的音译,原意指思想、理性、规律、语词等,具有两种含义:一、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二、表示研究正确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即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而通常则习惯用来表示形式逻辑。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形式,就是从思维内容各不相同的各类型的判断和推理中抽象出来,而为他们各自所共同具有的一般形式结构,这种思维形式的逻辑就是形式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逻辑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形式逻辑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形式逻辑、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从而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理论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形式逻辑、可以为人们获得间接知识或探求新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学习形式逻,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和严密地论证思想;学习形式逻辑、有助于人们反驳谬误,揭露诡辩。形式逻辑的特点1、研究思惟形式与推理法则,以推理为主;2、由前提开始,演绎决定断案;3、重视各种概念、判断、推理、演绎,亦有直接、间接均以自悟为目的;4、用三段推论,但不重视过失;5、重演绎推理,运用三段有直言、选言、假言之分。二、逻辑的发源地论人类文化,无论就其渊源、发展或影响而言,举世都公认有中国、希腊、印度三个独立的体系,他们不仅在人生的态度、思维的方法,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各具其独特的形态,即使在逻辑形式的结构和推理的应用上,亦各有独特的面貌而不相混淆。作为一门科学,逻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世界东、西方不同地域发源了。1、中国的墨辩3当时,中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种思想很活跃,学派林立,互相辩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反驳别人的思想,扩大本学派的影响,都很注意探讨辩论的方法和规则等问题,这就使逻辑学有了萌发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辩者学派,他们把“名”和“辩”作为专门对象,去讨论为古代逻辑的创立立了大功,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者学派中有一些人单纯追求在辩论中取胜,常常用貌似正确的、实则错误的论据和方法搞诡辩,要揭露和驳斥诡辩,不懂得正确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是不行的,因此,诡辩的出现,又大大刺激了逻辑学的诞生。墨子名翟,公元前478年—前392年,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后学总结了墨子思想正确思维的经验和思想成果,创造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逻辑专著《墨经》,全书原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经》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小取》篇把辩的目的和作用概括为六个方面:“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事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墨经》具体论述了“名”(相当于概念)、“辞”和“意”(相当于命题和判断)、“说”(相当于推理)以及辩论的性质、规则和谬误等问题。《荀子?正名》篇也是一篇逻辑专论,此外,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些逻辑理论散见于各家的著作中,我国古代的逻辑学,惯称为名学、辩学或名辩学。2、希腊的逻辑在古希腊当时是奴隶主贵族政治,有一个繁荣时期、演说辩论之风很盛,有个智者学派就是专门教人辩论技巧的,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代表的演绎科学的发展,它的严密的证明体系,为古希腊逻辑科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是欧洲古代逻辑的创始人,他的《工具论》是西方古典逻辑的代表作,《工具论》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和《后分析篇》,《论辩篇》和《辩谬篇》,对后世影响很大。3、印度的因明与中国、希腊时间相差不远,在古代印度诸多教派兴起,互相争论非常热闹,胜论派和正理4派为印度逻辑奠基,后来佛教徒创立了因明,“因”指原因理由,“明”指学术、学问,因明是一种论证的逻辑,主要讨论宗(论题)因(论据)和喻(论证)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立论和驳论的规则及各种谬误。中国古代的名辩家和古希腊的逻辑、古印度的因明犹如三颗瑰丽的明珠,在世界古代逻辑上交相辉映,竞放异彩。以下我们列举古代三地逻辑推理方式:希腊三段论合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而成,其形式如下:大前提(普遍的原则)——凡有文化皆属有智慧动物小前提(联系的事实)——中国人为有文化者结论(特殊的事件)——故中国人为有智慧的动物印度因明三支比量合宗、因、喻而成,其形式如下:宗——中国人为有智慧动物因——以有文化故若有文化见彼是智慧动物(同喻体)同喻如印度人等(同喻依)喻非智慧动物若见彼无文化(异喻体)异喻如禽兽等(异喻依)中国墨子推理只合小故(小前提),大故(大前提)而成,其形式如下:小故——中国人是有文化(因)大故——凡有文化皆属智慧动物(异喻依)墨子的推理,初因、次喻体,不须先立因明之宗,或后加演绎之结论,虽只有小前提,大前提而无结论,然彼先小前提后大前提,中端(指有文化)一名相抵,结论已在其中矣。三支所用三端(大端、中端、小端)同,而希腊逻辑三端皆两见,皆智慧动物(大端)、有文化(中端)、中国人(小端)各有二见,因明之‘宗依’中国人但一见,墨子则“有文化”两见,余皆一见,故此三种推理方式,在自己寻求知识而言,墨子最为简捷,然建设言论以晓喻他人,借正证有、反证无,使所立之宗,颠扑不破,则又须以因明之三支为最谨严,演绎推理与墨辩,斯其短于因明。(虞愚,因明底基本规律)5三、因明与逻辑的发展和传人中国的墨辩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的名辩学便趋于衰微,专论便少了。印度的古因明学,起源于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相传由足目仙人,所著的《尼夜耶经》即《正理经》开始,后世称为正理派,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称为正理学。在大乘佛教兴起时,有马呜、龙树等著的论书中,都用因明学论式,佛教对原有的《正理经》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发展成为佛教的“因明学”,再经过弥勒立有七论,无著《显扬圣教论》立有八支,世亲重行整理、加工、补充,比较更为完善了,将以前用的八支改成五支论式,即宗因喻合结,称为古因明学。公元六世纪,陈那及其弟子把古因明的五支作法改造为三支作法即宗因喻,大大发展了因明,其代表作是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三支因明又称为新因明。公元七世纪,我国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去印度游学,因明造诣很深,在印度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玄奘回国时,把因明系统地传入我国,他带领弟子们翻译和注疏因明著作,对因明有重要的发展,窥基法师作《因明入正理论疏》八卷,内容精深而广博,唐武宗会昌法难,因明学在汉地绝迹,公元十一、二世纪,印度因明再传入我国藏地,西藏僧侣翻译注疏因明,研究因明理论,有许多著作,他们在保存印度因明文献和发展因明方面都作出了贡献,我国研究因明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由于唐朝对因明注疏多限于佛场之内,加之会昌法难,西藏因明没有及时公布于世,致使因明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得到广泛流传。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安徽石埭扬仁山居士从日本将窥基的因明大疏等取回、锓版流通,近代高僧太虚大师著有《因明学概论》,支那内学院吕瀓先生作《因明纲要》、《因明正理门论本证文》,《因明入正理论讲解》等,梅光羲与熊十力等人对“因明大疏”作了删节注释,沈剑英《因明学研究》,石村《因明概要》,刘培育《因明论文集》,虞愚《因明学》,慧圆居士编武昌佛学院教科书《因明八正理论讲义》,张曼涛编《佛学逻辑之发展》,中国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印行的《因明文集》,收集各家论文二十多篇,如是佛家因明在中国学坛上大有与西方逻辑分庭抗礼之势。在欧洲,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经过中世纪的漫漫黑夜,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科学发展,特别是实践科学和数学得到了长足进步。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注意探讨自然6界的因果联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创造了归纳逻辑,他的名著《新工具论》就是归纳逻辑的代表作。此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弥尔(1806—1873年)在他的《逻辑体系》一书中把培根的归纳逻辑思想体系化了,该书分为名和命题、推理、归纳,属于归纳的一些方法、谬误、道德科学的逻辑等六卷,从此,归纳逻辑成了逻辑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六世纪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过程中也介绍了某些西方的科学知识,十七世纪初,中国著名人物李之藻与传教士傅泛际合作翻译了葡萄牙高因盘利大学耶稣会会士的逻辑讲义,译名为《名理探》、属于西方演绎逻辑。二十世纪初,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1853—1921年)翻译了弥尔的名著《逻辑体系》译名《穆勒名学》,此后陆续有西方逻辑传入,并逐渐为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所注意,逻辑课也正式列入了一部分学校的课程。这套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主体,包括归纳逻辑在内的传统逻辑,较之印度因明和我国古代的名辩在体系上更为完备,所以人们提起“逻辑”时,一般地说就是指的这套传统逻辑。从十七世纪开始,有一些人试图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年)提出用一种普遍的科学语言建立思维演算,他是企图用数学方法建立逻辑演算最早的人,被称为数理逻辑创始人,此后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布尔(1815—1864年)出版了《逻辑的数学分析》一书,用代数方法处理逻辑问题,成为在逻辑中应用数学方法取得完全成功的第一人,他的逻辑代表所能处理的逻辑问题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做是数理逻辑的早期形式。以后,又有许多人对数理逻辑的成熟和完善作出了贡献。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弗雷格(1848—1925年)完成了建立命题演算和狭谓词演算两个逻辑演算的工作,在科学上把逻辑科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内容上也丰富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奥地利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1906——1978年)证明了狭谓词演算的完全性和形式数论系统不完全定理等,使数理逻辑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它包括命题演算和狭谓词演算、模型论、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等内容,数理逻辑是用符号运算处理逻辑思维形式的推演,又称为符号逻辑,它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发展的现代形态。数理
本文标题:佛教因明与形式逻辑的比较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9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