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感知能力训练(三)——学会感知事教案北方交大附中胡伟涛一、教学目标感知一件事情的过程要交代清楚事件的要素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个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多因多果)二、教学重点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各个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多因多果)三、教学重点怎样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各个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多因多果)四、教学方法1、理论训练: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及因果2、操作训练:通过分析演示例文以及列出的感知提纲训练,进一步掌握感知能力的方法3、成形训练:指导学生根据感知事的提纲操作成文五、教学过程(一)、理论的得出1、播放一段视频(倒霉熊片段),简单却又完整的一个故事,布置任务,请把这件故事完整的记录下来。2、提问,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完整记录下来?明确: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读同学们所写的文章,讨论同学们写的情况普遍认为能把事件介绍清楚,但不生动丰满充实。4、讨论:倒霉熊为什么来拍照,企鹅为什么来捣乱,结果如何?(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出很多原因和结果)5、训练,把刚才讨论的原因和结果充实到文章中去6、交流:比原来内容要充实具体形象。7、明确:感知一件事情不仅要交代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更重要是事情发生过程中各个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即多因多果(二)、实际的训练1、找两位同学进行掰手腕比赛,同学们根据讲的理论进行训练2、讨论交流(三)成型的训练布置作业:把感知掰手腕比赛的文章写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教学反思总体感觉学生写作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但时间安排上有问题,若删去第二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上讨论在充分些,效果会更好。感知水果:香蕉——感知事物写作指导课(实录)葫芦岛实验三小石壮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地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熟悉的水果——香蕉。2、学习运用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听听等方式有条理地叙述水果的特点。3、培养观察和写作的兴趣,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并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课前准备每人自带香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生1:我最喜欢吃山楂,因为它酸酸的。师:哦,你喜欢吃酸的呀!生2:我最喜欢吃草莓,因为它又酸又甜,很好吃。生3:我最喜欢吃苹果,因为它营养很丰富。师:是啊,许多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味道也非常好,老师也特别喜欢吃,尤其喜欢吃香蕉,你们喜欢吗?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拿出香蕉,深入观察,和它做一次亲密接触。板书:香蕉二、学前初测1、写香蕉师:香蕉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就让我们以香蕉为题,写一篇小短文,时间为五分钟。学生在日记本上完成短文。2、读香蕉师:优美的语言只有与大家分享才更有意思,谁愿意把自己的香蕉短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香蕉的?徐然同学习作:《我爱吃香蕉》在水果世界中,我最喜欢吃的水果要数香蕉了,因为我十分迷恋那香甜松软的口感。这香蕉的形状可不错,摘下一根,挂在天上都能当月亮了!剥开那金灿灿的外衣,就会露出乳白的牙齿。你喜欢吃香蕉吗?汇报板书:形状、颜色、味道……3、介绍感觉师:如果从感觉上来划分,他们写了哪些感觉呢?生:有视觉、味觉……师:其实我们身上的许多感觉器官,如眼睛、鼻子、嘴等都是我们观察的好帮手,用眼睛看到的叫视觉,用耳朵听到的叫听觉、用鼻子闻到的叫嗅觉、嘴巴尝到的是味觉、用手摸到的叫触觉。以后我们要学会用眼睛,鼻子,嘴巴等去写文章。三、引导感知1、引导感知视觉师:现在让我们拿起香蕉,用我们的眼睛仔细看看,细心的你一定发现平时没太注意的细微之处。学生观察师:谁有发现?生1、香蕉是弯弯的,象天上的月亮,金黄金黄的。生2:还象水里的小船。生3:象镰刀,象拱桥。生4:象小朋友天真甜美的笑脸。生5:还象我们脸上弯弯的眉毛。生6:如果立起来还想英文字母J和C呢。(学生一边说一边展示)……师:形象极了,大家想象力真丰富。和你同桌交换看看,你的和她的香蕉有什么不同?生:我的是金黄的,他的有点黑。师:放时间久了,或者被碰到了,就不新鲜了,一般就会变黑了。还有什么新发现?生7:有的是青色的,上面的顶黑色的,象一朵小花。生8:我发现香蕉上面有几个不同的棱面。香蕉通常许多根在一起,就象一群团结亲密的小伙伴一样2、引导感知触觉师:表达得真形象!这些香蕉穿着淡黄色的或者青绿色的外衣,似弯弯的月亮,似水中的小船,真是可爱极了。下面让我们来摸一摸。师:你有什么感觉?生:很滑。生:很软,很细腻。生:还凉丝丝的,滑溜溜的。3、引导感知嗅觉、听觉师:舒服吧?把它轻轻的放在耳边摇一摇,用手指轻轻敲一敲,你听到了什么吗?生1:我好象听到风吹过香蕉树的沙沙声。生2:我听到了敲门声。生3:我觉得是香蕉皮太紧了,里面的香蕉宝宝着急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在敲门呢。师:说得多好啊,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把香蕉放到鼻子边,你闻到了什么?生:真香!生:香喷喷的,真想吃一口。4、引导感知味道师:想不想吃?慢慢剥开香蕉皮,感觉象什么?一学生到前面举起手中的香蕉,大家观察生1:象一朵盛开的花。师:那皮就象(花瓣)那果肉如同(花心)真象!再来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同?生2:里面的颜色是白色的,软软的。生3:里面的味道更浓了。师:再仔细看看?生:有一条一条的筋。师:咬一口尝尝?生:比吃了蜜还甜。生:让人吃了还想吃,我都忍不住了。生:我还发现里面有小黑点,是香蕉籽,象一朵梅花的形状。……5、引导香蕉相关知识师:你还知道关于香蕉的哪些用处?生:香蕉可以润肠,还可以降血压。生、香蕉可以美容……师:是啊,香蕉的用处真多,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香蕉水可以泡茶喝,还可以把香蕉加工成香蕉片,香蕉汁,做成拔丝香蕉等,但香蕉是凉性的,吃多了伤胃,因此好吃也不能多吃。四、完成习作师:三分文章七分改。我们刚才看过了,摸过了,闻过了,尝过了,相信大家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受,一定能用我们手中的笔重新介绍香蕉了。让我们按观察的顺序,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描写我们面前的香蕉吧!学生完成习作师: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好的文章也要大家分享,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观察和写作的快乐?指明读,集体简单评,完成后测。徐然同学对比习作:《香蕉》在水果世界中,我不喜欢娇贵的草莓,不喜欢甜脆的苹果,然而我最喜欢的水果是香蕉。香蕉的样子可真有趣,弯弯的身体,金黄的外衣,像月亮挂在天边,像小船荡漾在水中,也像农民伯伯割麦用的镰刀……我轻轻地敲了敲香蕉,轻轻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我细细地聆听着,一种丝丝的声音隐约传来,我想:一定是香蕉宝宝太冷了,在发抖呢!我小心翼翼地剥开香蕉皮,那果皮和果肉构成了一朵盛开的百合花。咬一口乳白色的果肉,那香甜的味道沁入心田。我一看,果肉中有许多小黑点,那就是香蕉的籽啊。香蕉可以榨成香蕉汁,制成香蕉片,香蕉皮泡水喝还能降低血压呢!女士常吃香蕉还能美容呢!美味的香蕉,真令我回味无穷!五、课后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的眼、耳、口、手等朋友都动起来,你会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感知训练:《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教学设计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潘丽娜●教学目标1、以一种食品为例,引领学生归纳出写作的线索,具体内容。2、全面、细致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风味食品。3、感受中国的民食文化。●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熟玉米●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上节关于“吃”的作文课,不过,我们可不是“白痴”(吃),我们要吃出门道,吃出经验,吃出方法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熟玉米。二、体验阶段a)看外形面前的食品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次一看到它就张大了嘴巴咬,却从未仔细“欣赏”过它。今天我们要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把它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生观察手中的玉米,皮、粒、尾部、顶部、须等等各有什么特征)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名交流)我们还应学会细致入微地体验,请再次细致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1)请大家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尽量用上美丽的词汇。(师巡视指导)b)尝味道望着色泽鲜艳的玉米,闻着它的清香,有的同学已经垂涎三尺了。想吃,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许像八戒吃人参果那样,要细细地品,慢慢地尝,尝出与平日不同的味道来。(板书2)(生品尝)师随机采访“味道如何?感觉怎样?”还等什么,边吃边把这个片断写下来吧,如果你的词汇不够用了,可以咨询一下学习伙伴或到“词语超市”中挑选。(课件出示:迫不及待、垂涎欲滴、垂涎三尺、情不自禁、细嚼慢咽、咂巴嘴巴、甜丝丝、香喷喷、香甜可口、鲜嫩爽口、回味无穷)c)听历史玉米不仅好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起来了解吧。(课件出示)请你试着把这段历史讲一讲。(板书3)d)谈感受。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三、构思作文同学们,其实,今天的玉米只是个引子,它要起到的只是“抛砖引玉”中“砖”的作用。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南海北各地的美食、风味,特色小吃的图片)与这些美食相比,玉米是否就略显单调了呢?看了这些启示,你想到了哪些你吃过,或钟爱的风味食品?(给学生时间思考,再与同组同学自由交流)四、写作文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思路,结合黑板上的提示,写下自己最喜欢的风味食品。(生动笔写)五、交流评析谁愿意挑选自己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认真听,再谈谈应向他(她)学习什么?还有什么修改意见让他(她)的作文更精彩。(生读作文,其他同学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此处教师可相机板书学生们提到的较有用的写作要领和方法。)请大家在课后综合伙伴们的意见,再仔细修改自己的作文。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附】板书:喜欢的风味食品1.食品的名称、外形、制作方式2.食品的吃法、味道,吃的时候应注意什么3.关于它的来历或相关故事全方位学会感知物教学设计(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棋源中学徐隽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方位感知物的能力。教学难点:全方位感知、感知全方位。课型:实物直观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流程:(一)前测(目的:发现问题)1、展示实物(如冬青树枝叶、槐花、生熟鸡蛋、泡泡糖等)2、确定写作主题——实物3、写作(无任何干预条件下原始写作)五分钟4、选4到5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二)训练(目的:就发现的问题用工具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影响,进而解决发现的问题)1、介绍感知要领:熟视无睹是作文最大的敌人,感同身受是作文最好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全方位调动感知器官去感知事物,如调动视觉用眼看、调动听觉用耳朵听、调动触觉用手摸、调动嗅觉用鼻子闻、调动味觉用口品尝。进而达到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事物。2、将物放到眼前2到3公分的地方,仔细地观察,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注意及时评价学生观察的角度如形、色、光泽、构造等)。3、将物放在耳朵旁轻摇或者用手摩擦等,你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4、将物凑近鼻子,闭上眼睛,全身心地闻,你闻到了什么?(学生交流)5、用手(也可以是脸等)轻轻触摸,你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交流)6、轻轻的摘下一片或一朵等,放到嘴里尝一下,你尝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建议:教师要憋住少说,多追问,如是什么、像什么、为什么等]7、教师小结,展示感知提纲。附感知提纲如下全方位感知眼—看(颜色、形状、构造、特点功能等)耳—听(物的声音、物的声息等)口—尝(物的味道、物的软硬等)鼻—嗅(物的气味、物的气息等)手—触(软硬、冷热、质地、干湿等)感知全方位后测(目的:检查解决效果)1、指导语:①全方位调动感知器官感知事物②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事物。③全面、细致、准确地感知,然后把感知到的东西全都写出来,越细越多越好。④尽量避免使用“我看到了……”“我听到了……”等之类格式性语言。2、写作时间:5分钟评价(目的:全方位反思)1、习作交流(最好选前测时同学的习作,以便比较看用工具进行干预和影响的效果)2、点评:找出感知的优点和不足——是否全面?是否准确?是否细致?有没有动用全部的感知器官?3、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三)课堂小结眼耳口鼻手,作文
本文标题:作文学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9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