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产业集团化我国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组织,旅游企业遍布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据统计,2002年旅游业总收入已达到5566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4%,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产业集中度偏低,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情况。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在总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率却不断下降。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组织结构极为不合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网络化经营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数量很少,旅游企业大多是单体经营,地域性色彩浓重。受产业特点的影响,这些单体经营的旅游企业不可能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很难降低经营成本。旅游产业组织作为旅游市场运行主体,其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影响着整个旅游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积极优化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是改善旅游产业中微观经济运行主体绩效、促进旅游产业向高级化演进的重要环节。要使各个旅游企业充满活力,实现有效竞争,又充分实现规模的经济性,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度竞争所产生的低效率,必须通过旅游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来加以解决。针对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企业间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不仅可以缓解旅游业过度竞争状况,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旅游产业集团化的发展有助于内化交易费用,降低成本,通过追求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同时,由于资本集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优势、市场营销优势、风险扩散优势、融资优势也使旅游企业集团具备了单体旅游企业所不具有的竞争优势。[原创]武当之道——中国第一个“旅游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研究本人作为“武当之道”课题的主笔,于2009年10月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建构进行了解读和梳理,报告成果在11月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的推广会上进行了宣读,特节选部分内容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一、中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的典型模式1、模式比较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三十年,在这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著名的景区和景点为武当之道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范本,为此,课题组从行政建制、经营体制、旅游管理方针、内部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国内成功的案例进行理论梳理,简要总结出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以黄山模式、九华山模式、泰山模式、武陵源模式为例,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管理体制方面的结论(表1)。表1国内景区管理模式比较典型模式行政建制经营体制旅游管理方针内部能力建设黄山模式隶属黄山市黄山区,黄山管委会主要领导由黄山市主要领导兼任黄山旅游集团和黄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黄山管委会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山上游,山下住”的管理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技术、管理、行政等措施,强化自身建设能力九华山模式九华山管理委员会属于池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九华山风景区工作委员会属于池州市委的派出机关。没有人大和政协,管委会和党委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集团公司是管委会下面直属机构,由原来的国资委演化而来,股份公司是集团公司下面的一个二级公司,主要是集团公司控股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发展方针,山上常住人口逐渐减少,让景区的文化旅游功能更突出采取了分区建设、功能整合、竞争联动的发展建设模式泰山模式泰山旅游管理委员会管理景区山上旅游相关业务,但是,同时泰山旅游管理委员会又隶属于泰安市泰山区旅游局,形成双头管理泰山旅游管理会具体负责旅游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对泰山森林、植被及旅游景点的24小时全方位监控,在景区资源监测、森林防火、游人安全管理方面进展很大,科学合理地保护管理好泰山在极力保护核心景区的文化、自然遗产资源的同时,加强招商因子和配套项目建设的力度武陵源模式武陵源管理体制比较复杂,一方面涉及的利益主体比较多,另一方面,行政主导的方向不尽相同,但是均武陵源的管理运营处于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个景区“三足鼎立”的格局,张家界国家森林有利于武陵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武陵源的管理方针在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强调各方利益的均衡,加强以旅游管理委员会为主,不设行政职能公园处于龙头地位内部协调工作力度2、分析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比较,课题组认为“武当之道”践行的“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模式”,在很多地方和国内其他开发管理方式有很多类似的之处,不失为一种成功而有效的模式,是破解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法宝。二、由景区到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管理体制的嬗变武当山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管理体制的探索,到现在已经历经七次大的变革,每次变革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总结。时间管理机构名称组织结构或行政隶属关系1980年7月武当山风景区筹备处1982年4月武当山风景管理处1984年12月武当山风景管理处和武当山镇合并为武当山管理局(镇)实行局(镇)合一管理体制1986年12月武当山管理局更名为武当山风景管理局为县级机构,隶属原郧阳地委、行署领导1987年4月局镇分设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仍为正县级机构,由“丹江口市代管”1993年12月武当上风景区管理局与武当山镇又一次合并,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体制,由丹江口市代管1997年8月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与省级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合并成立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即: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湖北省武当山风景管理局、湖北省武当山旅游局,仍为正县级机构,由丹江口市代管2003年6月成立: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作委员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为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三、特区之特:现有管理体制的建构与解读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本质是“特”,可从“政治特区、旅游特区、经济特区、人才特区、服务特区、文化特区、理念特区”等几个层面进行概括和提炼。(一)政治特区1、主权不变、治权独立、事权下放2003年的体制改革,确定了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实行“主权不变、治权独立、事权下放”的管理体制。即:主权不变:保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这种做法减少了体制改革的阻力和成本,便于特区与十堰市、丹江口之间的事务协调;治权独立:赋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独立行使县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管理,全面负责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事权下放:除检察院、法院、人大、政协等权力部门外,税收、公安、工商、规划、建设、土地、宗教事务处理等县级行政权力,概由武当山特区政府独立行使。2、景政合一: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与武当山风景管理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现了“景政合一”。采用“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景区+社区”。3、党政合一:不设人大和政协;只设一个一把手,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主持和统筹全面工作;对职能部门合并精简,把原来的26个部办委局、管理区(场),精简为12个;4、景城合一:要求“建设新区、改造老区、完善景区、开发湖区”。(二)旅游特区1、旅游经济特区是旅游区域:旅游经济特区首先是旅游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发轫于武当山风景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核心范围也属于旅游区,所以,旅游区是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第一层涵义。就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而言,主要包含五大板块,一是,山上旅游核心区;二是,太极湖养生度假旅游区;三是,武当镇老城区;四是,武当山新城区;五是,特区范围内的村落地区。2、旅游资源保护的“特”:2003年6月17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武当山现场办公会上,省委书记俞正声提出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武当山保护和利用的方向。1)保护旅游资源,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文物;2)景区做减法、城区做加法:一“减”是,要求风景区内停止宾馆、饭店、商铺等一切服务设施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增”是,在城区,围绕提升武当山特区的城市功能、靓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发展等目标,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法”;以武当古镇为总的格调要求,建设定位为“小、巧、精、古、特”。这一“增”一“减”,让一个“大山大水大人文”的武当山景区正一步步凸现出来。3)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3、旅游开发建设的“特”:1)规划先行;2)梯次发展;3)多区建设;4)突出重点。4、旅游市场营销的“特”:按照“六点一圈五线”的旅游市场定位营销武当山,包含以下5大方面内容:1)借助强势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香港《大公报》。2)投入重金打造影视文化作品,如《问道武当》、《圣山》和电影《武当少年》、60集电视剧《武当》和武侠剧《倚天屠龙记》。3)邀请知名人物担任形象大使,如港台影星李若彤、焦恩俊和歌唱家王宏伟。4)组建武当功夫艺术团海外巡演。5)举办节庆和论坛(太极拳国际联谊会、武当山国际旅游节、武当国际摄影节、世界养生大会、武当太极湖论坛)、推出朝圣游、生态游、健身游、求学游四条旅游线路,丰富武当山旅游内容。(三)经济特区包含以下4方面内容:1、武当山经济特区性质定位是旅游经济而非风景区;2、是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区域;3、是遗产经营体制的“特”: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现管理、经营分离;4、是投资融资的“特”:“资源换资金”、“大招商、招大商”、“面向世界、打包上市”。(四)人才特区包含以下4方面内容:1、全方位“引”人才:面向全省招考了一批有专业特长的副科级干部;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事业单位人员;面向全国:招副局长、导游,构建人才高地;2、多渠道“借”人才;3、高质量“提”人才;4、大手笔“奖”人才。(五)服务特区1、“小红帽”管理服务模式:2004年成立“小红帽”——综合的执法(服务)大队肩负着护林防火、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游客服务等职能;提出“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理念。“小红帽”管理模式是武当山的一张名片,获得国内外游客行业内部的争相模仿。2、提供温馨旅游公共服务:以“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为目标,武当山全力打造以游的放心、玩的开心、购的安心为主要内容“平安武当”工程。3、实行景区封闭管理。(六)文化特区1、营造浓厚的道文化氛围: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为此,特区正满怀激情地实施“123456”工程,来营造浓厚的道文化氛围,打造“太极文化”品牌,从景点包装、旅游环境建设方面赋予道教文化的内涵,以推动武当山旅游事业持续发展。包括拍摄专题片、打造电视大剧、推广歌曲、举办节庆和论坛。2、用道家思想进行政府管理:一是,组织内的个人修身养性;二是,太和哲学在管理体制中的应用,形成特区文化;(七)理念特区:就是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四、旅游开发的深度提升1、应引入流量控制理念武当山特区在管理范畴上不仅是一个景区,更是一个旅游区域和经济特区的结合体。武当山风景区主要景点的环境容量十分有限,道路狭窄、地势险要、建筑密集。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数量经济发展模式的话,非常不利于武当山的旅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武当山特区应该考虑率先引入“流量控制”理念,门票采用一卡通,多级票价,重点景段如紫金城附近整体划分为一个独立景点,单独售票,并通过提升门票价格、实行游客流量管控等方式,严格限制每一个时间段内的游客数量。此外,这种流量控制还能增加游客逗留时间,使太极湖和武当山呈现出双轮驱动式发展。2、充分重视武当山“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哲学武当山古建筑群最大的特色在于师法自然、依山就势,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达到巧妙结合。但在新建、在建或即将建设的建筑中,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哲学思想没有得到,旅游开发存在“城市化”倾向,体量大、外观时尚、建设材质明快、地域建筑文化符号模糊,忽视了中国人“恋土情结”、“乡野情结”、“土木情结”需求。作为“问道武
本文标题:旅游行业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