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代寺镇中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下列关于它的表述错误的是A.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B.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C.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D.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2.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有①唐太宗——贞观之治②唐太宗——文景之治③唐玄宗——开元盛世④唐玄宗——康乾盛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A.道家的“自然无为”B.儒家的“仁政德治”C.墨家的“兼爱非攻”D.法家的“以法治国”4.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B.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C.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6.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下图是日本《东征传绘》描绘的一景。对于这画卷的判读,不正确的是A.该画卷描绘了鉴真东渡传教的场景B.该画卷能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2C.该画卷的作者一定是印度高僧D.该画卷已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8.从长城的建筑设计看,体现其最初建造目的的是A.阻断中原与北方民族的经济往来B.在沿线险要处构筑空心台、烽火台C.城墙内部石刻图案精雕细琢D.尽可能融合当地自然环境9.文学作品可记载一个时代的兴衰。以下作品中,能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特征的是A.李白——《蜀道难》B.欧阳修——《醉翁亭记》C.白居易——《秦中吟》D.杜甫——“三吏”“三别”10.在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同学们为右表所示材料草拟了四个研究性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A.君主集权的强化B.政权并立与闭关锁国C.对外交往与冲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1.石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最具代表的是“身披飘拂长带、凌空起舞的飞天”(右图),该石窟是A.龙门石窟B.莫高窟C.云冈石窟D.乐山大佛12.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3.西夏是与宋对峙的重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西夏建立者是党项族首领元昊B.西夏与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C.“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当时西夏军中广为流传D.西夏与南宋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了分界线,形成对峙局面14.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315.对两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某班同学写下了以下几段论述,其中不正确的是①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②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③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对海运进出境实施专职管理。④设置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出口货物。A.①B.②C.③D.④16.《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A.社会分工完成B.民间艺术精湛C.市民生活丰富D.边境贸易繁荣17.“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18.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A.收复台湾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设置驻藏大臣D.组织雅克萨之战19.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八股取士C.朱棣迁都北京D.郑和下西洋20.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C.简论明朝的民族政策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21.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A.册封达赖和班禅B.组织雅克萨之战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2.下列关于清朝的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东到太平洋B.南包南沙群岛C.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D.北至北冰洋23.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从吟诵的诗、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42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右图)蜿蜒6000余千米,她的东西起止点是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25.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高峰迭起。明清很多小说注重描写商人的活动,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社会黑暗,并初步表现出抨击封建制度……逐利生财等新思想。以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是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26.清朝专制统治强化,主要表现有A.设锦衣卫B.设军机处C.设市舶司D.设丞相27.比较和归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A.戚继光抗倭B.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D.郑成功收复台湾28.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A.不允许外国人来华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禁止中国对外贸易D.封闭关口,固守疆土29.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30..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A.苏州、湖州已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B.苏州、湖州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C.苏州、湖州已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D.苏州、湖州生产的水稻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531.英国作家培根评价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作用时说道:“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他说的“第一种”是A.造船技术B.印刷术C.火药的发明D.司南的使用3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3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米饭)为主②饮茶之风盛行③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④食用油只使用动物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4.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35.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41.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6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1)为巩固统一,该朝代在地方上实施了怎样的统治政策?(1分)当时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图(2)该朝代疆域最南端至哪里?(1分)(2)材料二中,图(3)的发明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该发明主要用途是什么?(2分)图(4)的发明主要运用在哪里?(1分)这一发明由谁传人欧洲?(1分)(3)材料三中,图(5)的场景出现在哪个朝代?简要叙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请你用一句话为图(6)历史画配文。(1分)7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84年她下令奖励农桑,提出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降职。高宗死时,她宣布百姓年满50岁者免除徭役,比60岁免役的旧制缩短了十年。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摘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ongsun,早、晚饭,这里指生存)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ao,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她”是谁?(1分)她推行怎样的改革措施?(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分)当时,跃居产量首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1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大户”和“小户”之间建立了一种什么关系?(2分)简要评价这种关系。(1分)“小户”的工资支付形式是怎样的?(1分)84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摘自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材料二有明一代,基本上是执行着这一国策,凡将命海表者,自成为受到海外诸国欢迎的和平使者,而郑和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郑和使团给各国人民带来福音,理所当然地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南金异宝远驰贡,怀恩慕义摅忠诚。”生动地反映出海外人民热爱和平,衷心感激郑和使团为他们创造了国际间和平安宁的环境。——摘自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增编本)》材料三在整整20个世纪中,中国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度。但是在最近的200年中这个国家却在腐朽堕落,从而大大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地理上及意识上的封锁断绝了信息的输入渠道……。这样,中西就处在不同层次的较量之中,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封建主义的中国,抵挡不住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摘自洛伊宁格尔(德)《第三只眼看中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请举例说明“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事例。(2分)(2)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郑和在历史上的地位。(2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地理上及意识上的封锁断绝了信息的输入渠道”?(2分)(4)结合上述材料,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对中国当今对外关系提出一些合理建议。(2分)9
本文标题:代中7下模拟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3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