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以“互联网+”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效
以“互联网+”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效■“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是开放、可延伸、可拓展的,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系统、居民生活和政府治理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互联网+”代表着未来全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方式,这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及其引发的创新将融入社会各领域,加快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结构转型升级、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弥合和政府治理效能提升。■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着眼于制约互联网加快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适度超前布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强化网络安全网建设和加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人才培养。□余竹文眼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做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落实“互联网+”行动,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将“互联网+”推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口”。由此,“互联网+”也成了投资市场的重要题材。然而,“互联网+”的意义并非只是一个股市题材那么简单,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的运行方式,并对社会管理也将提出全面挑战。就当下而言,关键的是如何实施好“互联网+”行动计划,真正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质效。——亚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意义“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是开放、可延伸、可拓展的,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系统、居民生活和政府治理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1.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撬动经济增长、发掘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催化剂”,将极大地释放信息数据转化成巨大生产力的潜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为例,近年来电子商务年均增速超过20%,2014年“双十一”购物节,仅天猫网站的成交额就达到了571亿元,诞生了新的世界网上零售交易纪录。预计未来3-5年,得益于中国日益完善的通信网络和庞大网民数量,我国电子商务还可以保持30%-40%左右的增速。“互联网+”形成的新兴行业以及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升级,将是扩大消费、带动就业的重要新经济增长点。2.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不同于依靠生产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互联网+”将使我国经济的特征由看得见、摸得着、有排放的“实体”中国制造,转变为智能化、数据化、少排放的“柔性”中国创造,我国经济将步入质量效益更好、增加值更高、趋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升级版。从产业结构层面来讲,“互联网+”焕发出的巨大经济活力和财富效应,将引导我国产业结构走向分工高端,新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优化吹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号角。3.有利于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实现更为包容的增长互联网使信息的传递成本降至极低,消费者获取了大量信息后与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下降,居民消费的选择范围大大扩展;居民使用社交移动网络进行联合,从分散孤立到相互连接,并开始参与到生产消费的各个商业环节,真正成为生产消费的主导力量,消费领域的“公平性”大大加强,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大大得到提高。同时,互联网使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区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差距的缩小。互联网的发展给社会弱势群体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对实现包容性增长,将经济增长的收益分享给社会所有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有重要的意义。4.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必将倒逼政府加快职能定位转型。互联网技术的开放型和不确定表明,“互联网+”的具体实现路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需要无数的实践探索、需要完善反馈机制和快速反应能力。这意味着政府一定要明白“有形之手”是无法完成探索互联网发展路径的重任,我国过去二十多年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历程,也从正反两方面不断验证了这点认识。“互联网+”战略的全面实施将在理念和实践上逼迫政府进一步理清职能范围,放弃直接参与竞争和过多干预,转而建立基础性市场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继续简政放权激发互联网经济的活力。“互联网+”不仅冲击政府关于职能定位的理念,而且直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互联网+企业”将对经济系统进行全方位再造1.“互联网+”改造经济系统各环节“互联网+企业”是对经济系统在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各环节的再造,特别是在生产领域,“互联网+”使市场分工不断深化。从理论上看生产环节,互联网对生产领域的改造既包括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要素直接纳入生产过程之中,又包括通过提高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的产出价值而间接起作用。从实践上看,生产环节正在走向智能生产和柔性生产。“互联网+”是对生产流程和供求关系的再造,原有大规模统一生产逐步走向了更符合个性需求的智能生产。“互联网+”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开拓者。“互联网+”代表着跨行业的综合竞争越来越多,打破原有市场格局的成功概率越来越大,技术进步和市场地位重新划分中蕴藏着无尽的机遇。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对互联网时代的生动呼应。“互联网+”拥有巨大的财富效应,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必将转化为社会人才培养标准的变革,带来社会人才价值观的重新塑造。2.“互联网+”对生产领域的改造(1)“互联网+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前行近年来,“互联网+农业”已经渗透到整个农业产业链。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主要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差异化宣传、物流储存成本、信息平台建设等农业“触网”的重点难点领域。一是农产品的标准化安全生产,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市场的高度关注点,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监控,直接回应食品安全“痛点”,拉近农业生产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逐步成为农产品竞争的核心优势。二是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产品差异化宣传的重要平台,传统宣传时间有限、成本较高,互联网给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创意展示的舞台,给了优质产品充分展示的机会。许多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已经初具品牌优势,不同地区已经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农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打动消费者的创意只是产品销售的第一步,在同质化的农产品中形成差异化才有后续竞争力。三是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是农产品“触网”的重要着力点,但是很多地方自建平台的成本很高,效果也未知,目前阶段更多地采用与大型电商平台进行对接的效果或更佳。四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农业互联网的重要努力方向,需要政府主导加快推动建立相关基础性设施和制度。(2)“互联网+制造业”:加速智能制造,打造制造业强国以“互联网+制造业”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推进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互联网+”与战略性领域(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融合提到统领层次,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制造业突围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10大领域。与之前划定七大战略性新兴行业相比,“中国制造2025”的最大特征是积极引入“互联网+”作为重要发展思路。“互联网+”与工业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制造对市场分析、生产管理、加工装配、产品销售、产品维修、服务到回收再生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从人、技术、管理、信息的四维集成,实现物质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集成交汇,实现从大规模工业生产转向小规模的个性化生产。(3)“互联网+金融”:优化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经过2013年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借助金融改革红利的释放,已经形成了众多的细分互联网金融行业,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到在线理财,再到电商小贷,P2P,股权、实物众筹以及专注于某一细分金融环节的数据征信、金融服务平台、担保等。互联网金融的细化耕作已经给国内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和触动。一是改变了传统的社会融资方式。2014年我国各类网络融资新增约2500亿元,尽管只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千分之十,但在风险控制上,通过动态掌握信息、全数据挖掘处理,快速评估企业信用,可以实现发放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贷款,比传统银行基于“线下核实填报信息”的模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二是低门槛的互联网金融发挥出了极大的长尾效应,唤醒了普惠金融市场,对社会大众公平享用金融服务有极大的价值。一方面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传统金融企业努力向互联网金融靠拢。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及社会资本开展的新型金融服务。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势,从商品流掌握到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再延伸至支付、融资等核心业务领域,逐步打破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对传统金融企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全面冲击。3.“互联网+”对流通领域的改造互联网对流通领域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改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互联网与物流行业的进一步结合,将使货主与承运方的交易越来越扁平化,中间层级大幅减少,监控管理越来越可视化,让一线的信息与后台的监控彻底扁平化,同时会进一步整合公路、港口和物流园区,促使信息扁平化。目前企业正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挖掘等数个方面展开争夺。一是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生态链条,将物流信息平台融入产前、销售及售后,突破了区域产品流通壁垒,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深入挖掘物流信息“宝库”。如我国网购人群超过4亿,网购行为中的地理位置、购物频率、购物喜好都可以通过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目前我国对信息隐私的立法还不完善,只有在加强消费者信息隐私保护的基础上,物流信息挖掘才能有序快速地进行。4.“互联网+”对交换领域的改造交换(交易)环节的互联网化发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达到2.8万亿元,较2006年增长十倍;占同期社零总额的10.6%,较2006年增长27倍。阿里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网络零售的交易效率是实体销售的4倍,同样1元的投入成本,实体零售可完成的商品成交额为10.9元,而网络零售能完成的商品交易额达到49.6元。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网络销售领域呈现出几个就业特征,就业主体是34岁以下的青年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占有很高比重,提供就业岗位的大多数是5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呈现出典型的年轻化、知识化、小微化的特征。“互联网+居民”对人的生活进行全方位升级1.“互联网+”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互联网+居民”增加了居民的选择范围,大幅提高居民福利水平。按照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人总是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消费选项,也就是说在一定选择范围内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物品。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放松了居民选择时的时间与空间约束,之前难以买到的进口物品、特产纷纷只需要在网络上点点鼠标就能得到。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拓展了居民的消费选项,能在更大范围内挑选出物品,同时,互联网不仅更高质量地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更激发并满足居民对社交、高质量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的潜在需求,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大幅提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使之前被排斥在原有服务体系之外的居民有更大的福利提高。2.“互联网+”优化升级居民的基本需求“互联网+”正在全面渗透到人的生活之中,改变原有消费习惯、重新塑造消费流程、扩大消费选择范围、降低消费交易成本,极大地提升了居民消费的福利水平。以网络销售为例,研究发现,网络零售中39%属于新增消费,而在三、四线城市,其中新增消费的比例高达57%,预计到2020年网络零售能给我国个人消费带来7%的增长。这意味着原有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也激发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循环。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相比,我国网络零售更为依赖平台销售模式,网络销售平台在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12年我国
本文标题:以“互联网+”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3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