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路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路径(一)正确看待各种社会思潮,及时把握其发展动向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向,认真分析当前社会矛盾各方面的变化规律。通过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通过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2、以引导和疏导为重点,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客观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任务的艰巨性、接受对象的多样性。对待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如果放任自流,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动摇和取消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众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精神支柱以及基本的道德规范,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这必然造成人民和党内思想混乱,进而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乱,最终导致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权的丧失。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一味封杀抑制,而应当客观理性地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广大人们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的同时,树立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意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度和影响力。3、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区别对待,吸纳合理、先进、健康的思想为我所用;理性批判和抵制落后、偏激的思想,特别是那些试图搞乱人们思想,为分化、搞垮中国造势的恶意观点和言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二)加大培育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明确导向、凝聚人心、规范调整、精神动力等功能,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精神之源。必须把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最大范围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1、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力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要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通过学理探讨和深入的学术研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科学规范的理论建构,尽快归纳、概括和提炼,形成体现中国特色、通俗易记、入心入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的作用,科学分析和理性认识当今社会的道德现状和价值观念趋势,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在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之间实现价值认同。2、创新工作方式和传播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和通俗化水平。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宣传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工作机制,减少随意性、突击性、战役性,突出系统性、长远性、计划性,使之真正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顺应意识形态发展的新趋势和传播手段的新发展,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手段和路径,根据主流文化传播的对象、范围以及要求在实践中自觉的转化媒体传播的方式和方法,增强主流文化观念在各种文化载体中的社会表达力和感染力。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培育我省道德模范群体,广泛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理念,推动全省上下尽快形成“人人争先进,行行有标兵,学习有榜样,赶超有目标”的生动局面。要真诚关爱典型,切实让英雄流血不流泪,好人吃苦不吃亏,推动文明风尚深入群众、和谐理念深入人心。要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众认可度和参与度。在宣传“是什么”的同时,还要深入解析“为什么”,努力从广大群众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教育,努力用典型生动的事例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阐释,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和谐文化建设中,赢得人们的共鸣共识,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和民风民俗。3、凝聚各方合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能动性。一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尤其要突出政府诚信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体制机制,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服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二是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强大力量。三是注重发掘、运用社会资本,提高社会信任度,扩大社会共识。通过制度化方式,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既担负党的助手职责,又成为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发挥社会整合作用。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4、实现全方位互动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一些领域的、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为最终形成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作必要的准备。要进一步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以民主和法治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先进性和广泛性为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要求,建设和谐幸福社会。(三)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充分激发文化的支撑力和凝聚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导社会思潮的重要基础。1、加快发展惠及全民的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要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人人享受文化成果,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文化氛围。特别是要坚持保护、创新与继承并重,大力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的普适价值,将之发扬光大,不断补充、完善和丰富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更具有地方性、实践性、普适性和特色化。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进一步激发文化创作活力,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集中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高水平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舞台作品、动漫作品,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期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构建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径。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紧紧抓住转企改制这个中心环节,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从行政附属物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依法运营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者。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文化发展指标体系,将文化发展与一个地方市民的文明程度、公民意识、犯罪率、社会风气等相结合,综合考评政府文化建设工作的成就。4、强化“娱乐经济”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对那些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以恶俗为能事制造噱头、恶意炒作、有碍观瞻、影响极坏的文化机构、网络媒体坚决予以取缔,或通报批评,并将其行为和潜在危害通过传媒予以公布,引起大众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监督、支持和理解。坚决惩处新闻媒体打着“所谓正义”的旗号,以“拆烂污”、泄私愤、搞噱头的极端心理吸引观众眼球,引起民众与政府对抗情绪的行为。(四)发挥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引领作用,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在引导社会思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应成为主要的引领者。要从广东省情民情出发,牢记使命、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勇于担当,注重人本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激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提升形象”中的特殊功能。1、树立新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切实把工作出发点从以“事”为主转到以“人”为主上来。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追求宣传思想文化的最高境界,不断增强感染力和亲和力,通过以文“化”人,卓有成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要发挥鼓劲造势作用,形成全省上下协同局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都要坚持正确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唱响时代主旋律,切实做好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工作。要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省情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理解、自觉支持全省大局,使全省人民能够同频共振、齐心协力为广东发展献计出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在全省上下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2、加强社会重大课题研究,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决策支撑。要以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为载体,充分发挥我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战略联盟”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当前,要针对党和政府在改革、发展、社会稳定方面迫切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人民群众普遍感到疑惑而一时又把握不准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问题,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研究。3、改进宣传方式方法,为推进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认真关注群众需求,及时理顺群众情绪,积极回应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创新舆情分析与研判机制,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改革新闻报道的方法方式,增强新闻宣传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切实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努力挖掘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内在的、有新闻价值的、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慎重处理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立足于正确引导舆论,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特别是加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制度、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4、借助网络这一新兴传媒的优势,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首先,借助网络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资料库。通过广泛、及时掌握人们群众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变化,洞察社会思潮的动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借助网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阵地。利用建立网站、组织人员在有影响的网站上发表高质量文章、积极参加影响较大的网络论坛讨论等网络功能,旗帜鲜明地在网络上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引导人们政治坚定、思想进步、道德高尚,同时抵制网络上一些消极、颓废、错误的言论,扩大自身的宣传影响力。最后,借助网络开辟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互动平台。把各类聊天工具和网络信箱等功能运用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从而丰富交流形式,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5、加强对重点人群文化关怀,减少社会矛盾发生的根源。要坚持呼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大力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充分关注人们多方面的精神感受和需求的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城乡困难群体、流动人口、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等重点人群的人文关怀力度,就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
本文标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4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