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第四章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第一节、信息系统规划概论一、系统规划的目的对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2.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3.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4.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化和细化。1.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就是要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2.企业信息系统的执行性规划企业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落实,主要内容如下:(1)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首先要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确定系统界面,系统与外部的信息联系;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与企业其他计算机的应用。(2)系统运行环境描述。它是说明系统运行在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包括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变革的设想、业务流程重组及组织机构的变化、职能调整的设想。(3)信息系统的硬件与系统软件配置。它是说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配置要求,系统软件的配置要求。其目的是通过系统配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系统的总投资,有利于领导对是否开发信息系统进行决策。(4)系统开发计划。在计划中要确定系统开发策略(即系统开发的方式与方法),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的优先顺序及每阶段投入资源的预算,系统运行环境的形成与优化方案三、诺兰模型诺兰模型六个阶段:1.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还很不了解,引入少数的计算机主要起到宣传、启蒙的作用,人们对它的兴趣也只是由于新鲜,注重学习技术,不求实际的效益。2.普及阶段此时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作需要的兴趣。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学习及普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工作。3.控制阶段此时投入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逐渐多起来。然而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不协调,并未取得预期的效益。人们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4.集成阶段人们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规划,切实地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改造。5.数据管理阶段信息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水平上,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日常信息处理工作已经普遍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6.成熟阶段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进一步对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充分利用,从而使决策水平提高,优化管理,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对各级决策的支持作用。这时,计算机的作用才充分发挥出来。诺兰阶段模型还指明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六种增长要素:(1)计算机硬软资源:从早期的磁带向最新的分布式计算机发展;(2)应用方式:从批处理方式到联机方式;(3)计划控制:从短期的、随机的计划到长期的、战略的计划;(4)MIS在组织中的地位: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发展为独立的部门;(5)领导模式:开始时,技术领导是主要的,随着用户和上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了解MIS,上层管理部门开始与MIS部门一起决定发展战略;(6)用户意识:从作业管理级的用户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级。第二节、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一、战略集合转移法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是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环境约束)等组成。第一步是识别和阐述企业的战略集,首先考察企业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个战略集。可以采用下述步骤:一是描绘出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结构,如企业股东。供应商、顾客、管理者等不同集团。二是识别每种集团的目标。三是识别每种集团的使命及战略。第二步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MIS战略集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及战略计划。在此基础上信息系统分析员可提出MIS执行计划。二、关键成功要素法所谓的关键要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关键成功要素法分析包括四个步骤:一是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二是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可以借助因果关系树等方法来辅助分析。三是确定关键要素。这需要对所有成功因素进行评价,判断它们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力,找出影响力大的因素,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来辅助分析。四是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给出每个关键要素的性能指标和测量标准。三、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的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第一步是定义企业目标,要在企业各级管理部门中取得一致的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第二步是要定义企业过程,这是因BSP方法的核心。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资源管理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企业过程演绎了企业目标的完成过程,又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变化,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第三步是定义数据类,即认识这些过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具体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性等,认识数据的共享要求和数据政策,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系统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管理的要求。第四步是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即对数据资源和信息流程进行合理组织的方案,具体包括识别出系统和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所支持的企业过程,从而将企业目标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第三节、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可行性分析小组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和环境概况2.信息处理状况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二、规划的可行性分析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1.经济的可行性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效益分析。2.技术的可行性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达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3.系统运行的可行性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1.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效益等。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3.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4.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5.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6.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1)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如资金、技术、管理)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3)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4)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
本文标题: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4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