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以行动书写对党的忠诚
以行动书写对党的忠诚——观《雨中的树》有感管成伟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人生的价值?全国优秀组工干部李林森用行动给每位组工干部上了精彩的一课: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为人民谋幸福、谋安康、谋利益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以李林森为原型的电影《雨中的树》,用贴近生活的表现方式,成功将一个“传奇人物”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信、可敬的平凡的组工干部,让人深受感动。对普通群众流露出的款款深情、对孩子流露出的暖暖父爱、对妻子流露出的深深爱意,使他的形象显得那么清晰而真实,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朝夕相见的同事,一位交往多年的挚友,一位知根知底的亲人。组工干部就应该这样:虽平凡,却充满真情,对党的事业充满深深的眷念,对人民群众充满深深爱意。“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但人心不行”。这是《雨中的树》中最令人感触的一句对白,是李林森的切身感受、肺腑之言。在为党的事业选人用人上,他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始终坚持任人唯贤,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决不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的人吃亏。在他担任组织部长的时间里,面对跑官要官的人,他用“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将人劝退;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他坚决不搞裙带之风、不搞亲亲疏疏。组工干部就应该这样,心中高悬一面明镜,坚持做党性最强的干部。组工干部的忠诚在哪里体现?“忠诚,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人民群众哪里有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李林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抗洪一线,他身先士卒战洪魔,直到把受灾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自己累倒在暴风雨中;在扶贫最前沿,他扶弱济困献爱心,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而奔波劳碌,直到老百姓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组工干部就应该这样:用行动体现对党的忠诚和信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毛主席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青山埋忠骨。短短42年,李林森在有限的生命里,书写了人生壮丽的篇章。他虽已远去,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于我们每一位组工干部的心中,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奋进。《雨中的树》观后感《雨中的树》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该片主要讲述“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燃尽生命谱写忠诚的感人故事。李林森的故事并不陌生在书本、报纸、网络上阅读过他的故事不止一遍但是当所有的细节换化成具体的影像呈于眼前这种震撼和感动是直抵心灵的。影片的对白很有特点朴实真诚。当李林森面对生死考验他是幽默的咱活着呢活得好好的当碰到苦干在第一线的乡党委书记他情真意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对于前来巴结他的干部他立场坚定但是评价客观他不掩饰自己官场的老油条不这样”。与一味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不同《雨中的树》里的李林森真实、亲切、可信一位朴实、平凡而又卓越的新时期基层优秀组织部长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影片选择了从李林森儿子李东阳的视角出发,追寻父亲的一生,其实也是探求父亲人生之路的动机。毅然折返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水灾被困的群众是因为坚信“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提拔重用多少年如一日坚守在偏远乡镇的乡党委书记是因为坚信“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这是组工干部的职业操守关心大学生村官的个人问题耐心做老村长的思想工作是因为坚信要“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这是他正确对待手中权力的最有力诠释。表面上是李东阳在追寻父辈的人生足迹其实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李林森所坚持、所奉献事业的继承人影片希望观众能够感受模范人物走过的人生道路,感受他带来的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源泉。李林森深入基层的“树根精神”让我动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李林森扎根基层、真情融入,的行头。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扎实深入的“树根精神”。同样身为组工干部,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带着责任、热情、真诚做群众工作,扎根基层,真心为民。李林森坚毅正直的“树干精神”让我动容。李林森以一种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形象,集中展示了一名组工干部高尚的职业风范。他任人唯贤、唯能,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被选拔到合适岗位,干群信服、社会满意。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公道正派、刚正不阿的“树干精神”。对于组工干部来说,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将“公”与“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公道正派、知行合一。李林森无私奉献的“树叶精神”让我动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燃尽生命写忠诚——从乡村教师到组织部长,无论在什么岗位,李林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面对病魔挑衅,顽强斗争到最后一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无限的事业。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不求所取、但求奉献的“树叶精神”。我想,选择了组工干部就意味着选择了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就应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去回报群众、回报组织、回报社会。《雨中的树》观后感这不是一部可以轻轻松松地抱着爆米花、喝着可乐观看的电影,正如电影片头清脆的乒乓球声一样,这部电影直击心底,引起反思。观看的时候泪流满面,更多的是感动,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写下这篇观后感时,更多的是对人性、对社会的反思。故事通过林森儿子追溯父亲的足迹的视角,展开了父亲的一生。乡委书记时可爱的抠门儿,抗洪时不死一人的责任感,任组织部长时识人、知人、用人,不仅以上位者的思维分析别人,更以下位者的角度体验别人,真正地把工作做到别人的心坎上,一心一意只为把工作做好,只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部电影固然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最让我深思的却是林森的坚持。很多时候,要做一件事很容易,要做好一件事也不难,但是始终如一,坚持做事,跟着时代的步伐,坚持做好每件事,很难,需要开阔的胸襟,广阔的视角,海纳百川的气度,李林森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坚持与时俱进、一个敢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病重时,坚持工作中,在楼梯与办公室主任相遇,他要求的日历,让我动容,人们在病重之时除对奇迹的期待,对生命的坚持,但像李林森一样,执着、坚持不懈地追赶时间的足迹,坚定不移的开展自己的工作计划,努力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的人不多,而这一切都是为百姓、为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让我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情怀铸就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理念他坚持了一生。自古英雄多寂寞,有时候,我想,英雄或者说是像这样一位模范,不一定孤独,是有迹象可以追溯他的成长。在电影家庭团聚时父亲清正严明,对儿子事业的尊重与支持,小妹虽然艰难,但对哥哥事业的支持,更有他的妻子,理解、包容、支持、奋斗,若不是有着宽阔情怀,若不是有着执着而深沉的爱,她不会这样。电影的结束,是对树讴歌。是啊,希望我们都像树一样,扎根泥土,经得起风雨雪暴,经得起夏日炎炎、冬日严寒,经得起昆虫噬咬,向着阳光,挺拔生长
本文标题:以行动书写对党的忠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4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