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信息讲座授课人:常志富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详细解释1.音信消息。南唐李中《暮春怀故人》诗:“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宋陈亮《梅花》诗:“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水浒传》第四四回:“宋江大喜,说道:“只有贤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巴金《家》三一:“二表哥的事情怎样了?为什么连信息也不给我一个?”2.现代科学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2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陈原《社会语言学》4.1:“按物理学的观念,信息只不过是被一定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这个定义还不够:信息还必须有一定的意义,或者说信息必须是‘意义的载体。”《科学画报》1983年第1期:“整个地铁的运行靠一台中心电子计算机控制,它赖以控制的信息,来自装在车站以及车站之间线路上的高灵敏度仪器。”概念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被提出和使用,可追溯到1928年R.VHartly在《信息传输》一文中的描述。他认为: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而关于信息,就有多种定义。1948年,C.E.Shannon博士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给出信息的数学定义,认为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并提出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法,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NorbertWiener教授在其专著《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问题》中,阐述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内容的名称”。1956年,英国学者Ashby提出“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3本身具有变异度。1975年,意大利学者G..Longo在《信息论:心得趋势与未决问题》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构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他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的本身。可见,至今为止,信息的概念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11年又出现了“信息是反映事件(现象、确定性、属性、构成、关系和差别)的内容(东西)”的说法。类型1)形式化信息:就是将技术观的信息或申农所首先明确的通信意义上的信息概念推广,之所有的经过语音、文字符号、图像、或电子技术处理的信息。2)狭义信息:信息(8张)包括形式化信息和效用信息。所谓效用信息就是某些人在定义信息时要求的具有新颖性、价值性等特点的信息,及那些被人们认为具有某种经济、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价值的信息。3)广义信息:4广义信息包括狭义信息以及目前被很多学者认为属于信息的东西。如被表述出来的感觉和认知、书本知识、各种数据资料、消息以及一些尚未被辨识的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等。层次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信息的载体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2)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5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3)基本的定义:信息是通过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信号(如有某种含义的动作、光电信号等)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4)基本的定义: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它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性质(1)存在的普遍性。(2)载体依附性(3)有序性。(4)相对性。(5)可度量性。(6)可扩充性。(7)可存储、传输与携带性。(8)可压缩性。(9)可替代性。(10)可扩散性。6(11)可共享性。(12)时效性。表征与标识的区别内涵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它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外延表征=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有强烈的主观,主体性。那些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也称表象,它只是表征的一种形式。表征,需要至少二要素,一是对象,如事物或属性,文字,图形等--客观,客体;二是脑,加工机器,品质不同、层次不同,加工制造(模仿还是创造)出产品不同——真品和仿制品的差异。合计就是信源+信宿。表征的同一性差,不同的主体,对相同的客体会有差异极大的分歧,异议。标识:标记、标志+辨识(区别、差别、变化、差异的表示)信息7,客观性强,主观性弱。内涵更深,外延更广。标识所包括的领域更广泛一些,而标志应该是标识的一部分。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标志,作为人类及自然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统计学里的“标志”统计标志又称标识,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志。标识(biāozhì)标志”与“标识”,在现代汉语中是等价的。他们具有相同的读音,即biāozhì。“标志”与“标识”是同音、同义、异形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标识】biāozhì同“标志”。识(zhì);书;①记:博闻强识。②记号:款识│标识。另:识(shí)①认识。②见识;知识。“建标,立物以为之表识也。”标识与标志在中国古代是完全等同的,标识即标志。从客观的现实来看,中国古代虽很早就有城市,但城市的结构是简单的,标识的主要功能在商业上。从字面上8看,“标识”与“标志”两个词都有“标”字,“标”是表识,是一种最古老的记忆方法,是记忆的一种符号或记号。但中国古代的造词也不是可以随意的,“标识”与“标志”两个词的后缀不同,在使用上有区别。“志”在古代通“帜”,是一种让人识别的标记,不但可以用一种形式来帮助记忆,也可以张扬自身的形象;而“识”字虽有时同“志”,但首要的意义在于“知道”“认识”,是要让人熟悉,记住。“识”字则除了“记住”的意义外,有“认得”“识别”的进一步要求,更多的是一种沟通。可能在古代“志”与“识”字同音,故有借用之嫌,所以,标识和标志既可以混用,也可以分别其特殊使用场合。标识与标志从本质的意思上差别不大,但在表达的方向上还是存在着不同的意义范围,前者所包括的领域更广泛一些,而标志应该是标识的一部分。在现代城市中,标识与标志二者能否完全等同起来?虽然很多场合里已经混用了,但是在使用时出现明显不同的意义范围,“标志”这一名词较多地指向一类图形或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记号,作为某一类事物的表征;而“标识”既能代表图形类的符号,也用语表述文字,数字,方向标等记号,有着更广泛的使用领域,应该说,标志是标识的一个部分。9在英文里,能体现标识意义的词有很多,但用法不尽相同。如“landmark”一词,指的是城市中的点状要素,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通常是指陆地上明确肯定的具体对象,与“标识”在意义上很接近。“landmark”属于“mark”类符号,是一种标志,或者说是一种历史的记号,是一种与标志性建筑,标志性景观有关的标识。“mark”也用于商业标识,起源很早,至尽仍在沿用,商标就是“trademark”。英文中也有“sign”一词,有“signboard”、“signpst”、“signage”等词,指的也是标识。“sign”有符号,记号,标记,招牌,指示牌等意义,与今天的指示系统在意义上很接近。“signal”指的是信号,也用于标志。“signpost”多用于道路标识,“signboard”指的是招牌,广告牌,站牌就是“signboard”。另外,英文中还有“nameplate”、“nameboard”等词,它们像日本人住宅门口的写着家族名称的牌子,就称“nameboard”,也有指商标。在国外的各类标识的表述中,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定。特征(1)可识别性10信息是可以识别的,对信息的识别又可分为直接认别和间接识别。直接认别是指通过人的感官的识别,如听觉、嗅觉、视觉等;间接识别是指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如使用温度计来识别温度、使用试纸来识别酸碱度等。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2)传载性信息本身只是一些抽象符号,如果不借助于媒介载体,人们对于信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方面,信息的传递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图像、胶片、磁盘、声波、电波、光波等物质形式的承载媒介才能表现从来,才能被人所接受,并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处理和存贮;另一方面,信息借助媒介的传递又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这意味着人们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信息加以选择,增加利用信息的可能性。(3)不灭性不灭性是信息最特殊的一点,即信息并不会因为被使用而消失。信息是可以被广泛使用、多重使用的,这也导致其传播的广泛性。当然信息的载体可能在使用中被磨损而逐渐失效,但信息本身并不因此而消失,它可以被大量复制、长期保存、重复使用。(4)共享性11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可以共同享用。这是信息与物质的显著区别。信息交流与实物交流有本质的区别。实物交流,一方有所得,必使另一方有所失。而信息交流不会因一方拥有而使另一方失去拥有的可能,也不会因使用次数的累加而损耗信息的内容。信息可共享的特点,使信息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5)时效性信息是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即,信息一经生成,其反映的内容越新,它的价值越大;时间延长,价值随之减小,一旦信息的内容被人们了解了,价值就消失了。信息使用价值还取决于使用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6)能动性信息的产生、存在和流通,依赖于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就没有信息。但信息在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中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可以控制或支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并对改变其价值产生影响。分类12信息分类有许多不同的准则和方法。丁金山先生在《天道演化哲学》中把信息分自然信息、人工信息、知识信息三类,并分别进行了定义。在信息论中,信息可分成:按照性质,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按照地位,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研究信息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把握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便更好利用信息,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信息性质的分类。其中最基本和最抽象的是语法信息,考虑的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进一步可分为有限状态和无限状态;其次,可分为状态明晰的语法信息和状态模糊的语法信息。按照作用,信息可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按照应用部门,信息可分为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按照携带信息的信号的性质,信息还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和半连续信息等。按照事物的运动方式,还可以把信息分为概率信息、偶发信息、确定信息和模糊信息。哲学含义13自然科学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具有无限多形态各异的物质,人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生命显然是一种复杂的现象;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运动性。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是密切相连的,它们是考量物质运动状态变化的依据;与空间和时间密切相关,考察和度量物质运动状态的是能量。我们只能说,当一个物体具有作功的能力,它就具有了能量,所以能量也是一个非定义的概念。物质的运动有许多特性,从信息科学的观点来看,我们感兴趣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物质运动会产生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第二点是这些时空差异能够在物质之间互相呈现,或者说在一定的空间界面和时间间隔中呈现出有一定规律的组
本文标题:信息讲座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4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