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5、毒品---万恶之源教学内容简析:本课讲述什么是毒品?毒品给社会、家庭、各人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同学们要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关爱健康。学生学情分析: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许多事物都非常好奇,同时自控能力比较低,经不起诱惑,容易上别人的当,因此,教会学生如何抵制毒品的侵害,维护健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毒品?毒品有哪些危害?2.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如何远离毒品,避免吸食毒品,。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健康。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毒品?哪些物质属于毒品?难点:毒品给社会、家庭、各人带来哪些危害?如何远离毒品,避免危害健康。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教具:准备几枝不同的鲜花,瓶装矿泉水、香烟、一次性杯子数个。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手捧鲜花,请同学们报鲜花花名。2、教师投影出大屏幕上美丽的鲜花,继续请同学说出鲜花的名称。3、教师点击出鲜花名称—罂粟花(美丽杀手)。师:为什么是美丽杀手呢?4、教师投影毒品危害的一系列图片。5、请同学们说一说毒品的危害。二、学习新课1、揭示课题:(投影)毒品---万恶之源2、教师提问:什么是毒品?3、师投影出毒品的概念。4、师提问:为什么毒品会使人成瘾呢?5、师投影:毒品使人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的原因,为什么毒瘾难以戒除?6、师提问:万一不小心吸毒了,如何戒毒呢?7、师投影:戒毒小处方。8、师投影:探究活动“如何避免吸毒?”请同学先讨论后演示。三、小结1、什么是毒品?(成瘾)2、毒品的危害。(社会、家庭、个人)3、如何避免吸毒?(学会说“不”)4、戒毒小处方。板书设计戒除毒瘾小处方:1、及早发现吸毒行为及时到戒毒机构进行戒毒。2、吸毒者要树立戒毒信心,坚持具有戒毒毅力。3、社会、家庭给予帮助。4、进行心理咨询。5、给予药物替代治疗。6、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教学内容简析: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救互救四大技术之一—心肺复苏术的急救原理、作用及操作步骤,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如溺水、电击伤、煤气中毒、青霉素过敏、安眠药中毒、窒息、严重创伤大出血等等所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时,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迅速伸出援助之手去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在呼吸、心跳骤4—6分钟内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效果较好。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好动、好奇、喜好游泳、到山洞玩耍等等,容易导致如溺水、电击伤、煤气中毒、青霉素过敏、安眠药中毒、窒息、严重创伤大出血等等所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学生遇紧急情况不会沉着处理事情;为了挽救生命,将伤害降低到最大限度,因此很有必要学习,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心肺的位置及功能,学会判断人的意识有无,观察呼吸时胸部的起伏,学会触摸颈动脉搏动,掌握气道打开的方法,掌握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步骤。技能目标: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操作步骤。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步骤并能熟练操作。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珍爱生命。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人体骨骼模型、人体模型、课件、应用多媒体、自救互救光盘一个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放录象导入师:看完录象后你了解了什么?同学:略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我们从录象看到的老人昏到,有人溺水、煤气中毒、外伤引起大出血、青霉素过敏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心跳、呼吸骤停而形成一种临床死亡(假死),如果立即对他进行人工呼吸及胸部心脏按压是有救活的可能,这种急救措施医学上叫做心肺复苏术。(一)揭示课题,探究学习。课件板书:心肺复苏术(即人工呼吸及胸部心脏按压)1、同学们读课题(2次)。2、同学们知道肺脏、心脏在哪里?3、师投影肺脏、心脏图片。4、师:同桌观察呼吸时胸部起伏、互相摸一摸颈动脉搏动、心脏搏动的位置。5、师:讲解人体意识的判断方法。6、师:讲解心肺复苏术ABC步骤。课件板书:心肺复苏术ABC步骤:A、畅通气道(1、清除口鼻腔内的阻塞物,2、保持头部后仰)B、维持呼吸(1、捏住伤病者的鼻孔,2、向伤病者的口内吹气,3、检查胸部是否起伏。)C、维持血液循环(如伤病者心跳停止,可用“胸部按压法”迫使其血液通过心脏循环于体内。)7、师讲解:心脏按压的部位及方法(部位:胸骨下二分之一)第二课时:8、实践操作:演示心肺复苏术过程。a)老师演示:用人体模型。b)请几位同学按老师的示范过程边说边做一遍心肺复苏术。c)请同学讲评以上同学哪个步骤做得好,哪个步骤做得不够好,请指出来并演示。d)学生分小组(分男女,每组4—5人)练习操作心肺复苏术(单人或双人操作)。e)在学生操作前老师强调心肺复苏术注意事项。师:先讲要求,后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板书设计:心肺复苏术ABC步骤:A、畅通气道(1、清除口鼻腔内的阻塞物,2、保持头部后仰)B、维持呼吸(1、捏住伤病者的鼻孔,2、向伤病者的口内吹气,3、检查胸部是否起伏。)C、维持血液循环(如伤病者心跳停止,可用“胸部按压法”迫使其血液通过心脏循环于体内。)心脏按压的部位:胸骨下二分之一。7、冻伤的预防教学内容简析:冻伤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中因缺乏必要的防寒措施,或停留时间过长,引起体温调节的障碍造成肌体冻伤。在今年春节前后的寒朝中有许多人被冻伤。学生学情分析:学生非常好奇,对什么事都想寻根问底,都想了解冻伤的预防措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什么叫冻伤?冻伤的预防措施是什么?2.技能目标:掌握在寒冷的天气里如何预防冻伤。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适应在特殊的环境里生存。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什么叫冻伤?冻伤的预防措施是什么?难点:冻伤的预防措施。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挂图1张。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引入二、揭示课题:“冻伤的预防”。1、师解释:什么叫冻伤?冻伤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中因缺乏必要的防措施,或停留时间过长,引起体温调节的障碍造成肌体冻伤。2、冻伤的分类:分为两类(1)局部冻伤:较多见。如手指、足趾、手背、耳廓、面部等暴露部位。(2)全身冻伤:见于登雪山、被雪埋、沉船落水者。人体被冻成僵硬状态,体温明显下降,皮肤苍白水肿,呼吸心跳微弱甚至停止。3、局部冻伤分三度一度冻伤:二度冻伤:三度冻伤:4、现场救护原则:(1)必须争分夺秒,及时救护。(2)局部冻伤时:1)将伤肢放入38~40℃的温水中加温,使患肢颜色转红,复温后再离开温水。2)伤肢肿胀较剧或有炎症时,则将健肢体放入温水中,改善冻伤部位血液循环。3)局部有水泡,不要弄破,待其自行消退。4)禁用高温烘烤、热敷、冷水浴、雪搓、捶打等方法,不要使用粘性敷料。5)三度冻伤应由医生处理。6)有条件的应用保暖毯进行保温。5、预防措施:(1).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久;(2).尽量多活动一下手部或者足部,如搓手、跺脚等;(3.)袜子、鞋子不可太紧;(4.)保持局部干燥,脚部出汗后就要换袜子。(5)风雪天外出戴上手套、防寒帽,防寒帽最好是能护住耳朵。三、小结板书设计:冻伤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中因缺乏必要的防寒措施,或停留时间过长,引起体温调节的障碍造成肌体冻伤。预防冻伤的措施:冻伤现场救护原则:(3)必须争分夺秒,及时救护。(4)局部冻伤时:1)将伤肢放入38~40℃的温水中加温,使患肢颜色转红,复温后再离开温水。2)伤肢肿胀较剧或有炎症时,则将健肢体放入温水中,改善冻伤部位血液循环。3)局部有水泡,不要弄破,待其自行消退。4)禁用高温烘烤、热敷、冷水浴、雪搓、捶打等方法,不要使用粘性敷料。5)三度冻伤应由医生处理。6)有条件的应用保暖毯进行保温。8、骨折与脱臼的现场救护教学内容简析:骨折与脱臼是青少年儿童常见的关节损伤,而且多发生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课活动中,因此,现场骨折与脱臼的救护显得十分重要,骨折的固定是创伤救护的一项基本技术。要求同学们掌握骨折的判断、骨折的固定目的、骨折固定的材料及注意事项。熟练掌握上肢骨折固定的方法。学生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好奇、好动,意外伤害的防护意识较差,一旦出现问题不会沉着冷静处理,只会嚎啕大哭,所以,要在学生中传授骨折与脱臼的现场救护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上肢骨折固定的方法。2.技能目标:要求同学们掌握骨折的判断、骨折的固定目的、骨折固定的材料、注意事项。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遇事不恐慌,沉着冷静处理意外伤害。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骨折的判断、骨折的固定目的、骨折固定的材料、注意事项,熟练掌握上肢骨折固定的方法。难点:肢骨折固定的方法。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挂图、课件、应用多媒体投影、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课时:2教学过程:(一)、播放有关意外事件的画面引入(二)揭示课题“骨折与脱臼的现场救护”,学习新课。(投影课件)1、认识骨折的类型:(1)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不相通。骨折处的皮肤没有破损。(2)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相通。骨折局部皮肤有破损,骨折端与外界空气接触,暴露在体外。2、骨折的程度:(1)完全性骨折:骨完全断裂。骨折断裂成三块以上的碎块又称为粉碎性骨折。(2)不完全性骨折:骨未完全断裂。(3)嵌顿性骨折:断骨两端互相嵌在一起。3、骨折的判断:(1)疼痛:突出的表现是剧烈疼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2)肿胀: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胀现象。(3)畸形:骨折时肢体会发生畸形,呈现短缩、弯曲或转向。(4)功能障碍: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4、骨折固定的目的:(1)减少伤病人的疼痛;(2)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3)减少出血和肿胀;(4)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5)便于搬动病人。5、固定原则:(1)首先检查伤病员的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固定;(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7)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8)预防休克。6、注意事项:(1)开放性骨折禁止用水冲洗,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2)肢体如有畸形、可按畸形位置固定;(3)临时固定的作用只是制动,严禁当场整复。7、骨折固定材料:(以四肢为例)夹板分有上臂、前臂、大腿、小腿的固定板,并带有衬垫。现场制作:用杂志、硬纸板、木板、折叠的毯子、树枝等作为临时夹板。8、固定方法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过紧。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压伤。操作要点:(1)置伤病人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2)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垫,固定时操作要轻;(3)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绷带不要系在骨折处;(4)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5)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6)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血运。9、肱骨干骨折操作(夹板固定):a)两块木板,一块木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另一块防于上臂内侧,从肘部到腋下;b)放衬垫;c)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上下两端;d)屈肘位悬吊前臂;e)指端露出,检查甲床血液循环。10、前臂骨折操作:(1)用两块木板固定、加垫;(2木板分别置于前臂的外侧、内侧,用三角巾或绷带捆绑固定;(3)屈肘位大悬吊于胸前;(4)指端露出,检查甲床血液循环。11、杂志、书等固定操作:(1)可用书本垫于前臂下方,超肘关节和腕关节,用布带捆绑固定;(2)屈肘位大悬臂吊于胸前;(3)指端露出,检查甲床血液循环。(三)师小结第二课时(四)老师边操作,边讲解(五)学生分小组练习,老师下到小组指导(六)展示各小组的包扎固定结果,并给予讲评。(七)知识拓展大腿、小腿骨折的固定(看录象)(八)师小结板书设计:骨折的判断:(9)疼痛:突出的表现是剧烈疼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10)肿胀: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
本文标题:健康教案(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5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