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仿真模拟练(二)(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编织麻袋用的麻,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糖类B.鸽子体内储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脂肪,它属于脂质C.催化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属于蛋白质D.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纤维素属于糖类中的多糖,A正确。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动物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一般为蛋白质,但也有少数酶为RNA,C错误。调节生命活动的激素,有些是蛋白质,如胰岛素,有些是脂质,如性激素,还有一些为其他有机类化合物,D正确。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B.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细胞膜可以通过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实现更新D.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不同生物细胞膜的成分大体相同,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故A正确;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故B正确;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从而实现细胞膜的更新,故C正确;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细胞中,由于细胞分化,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故D错误。3.用带放射性标记的胸苷培养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再换无放射性培养液培养并定期检测,结果如图。若加入过量胸苷,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预计最快约2.2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B.被标记的M期细胞从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比例最大,用时7.9hC.处于该细胞周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D.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答案B解析S期与M期间隔G2期,因此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的最快时间应是一个G2期持续的时间,即2.2h;M期为细胞分裂期,当第一个进入M期的被标记细胞完成分裂时,所有未被标记的细胞全部退出M期,此时被标记的细胞比例达到最大值;即1.8h;一个细胞周期中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暂时加倍,因此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没有被抑制的细胞经G2期、M期、G1期后再次回到S期时才能被抑制,因此加入过量胸苷约(2.2+1.8+3.4)h=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4.X物质的量在自然条件下如图中曲线a所示。在两份含有等量X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过的甲酶和乙酶后(若甲酶、乙酶被降解,降解产物不影响X物质的量的变化),X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分别如图中曲线a、b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B.甲酶对X的分解可能具有催化功能C.该蛋白酶可能降解了乙酶D.乙酶对X的分解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图中曲线a为无酶条件下获得的曲线,用蛋白酶处理甲酶后,再用甲酶处理X,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自然条件下相同,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其可能对X的分解具有催化功能;用蛋白酶处理乙酶后,再用乙酶处理物质X,由曲线b可知乙酶对X的分解可能具有催化功能,同时也说明该蛋白酶不能降解乙酶。5.如图甲为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图乙为某植物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b点的位置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移动B.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C.图乙表明光合速率与气孔开度呈正相关D.图乙M点时的光饱和点低于N点时的光饱和点答案D解析温度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率,使b点(光补偿点)位置发生改变;a点光照强度为0,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分析图乙可知,两曲线同步升降,说明光合速率与气孔开度呈正相关;M点与N点相比,N点时叶片缺水,气孔开度较小,叶片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光饱和点较低。6.下列关于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稳定C.缺乏胰岛素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D.血糖调节过程受到垂体某一区域的控制,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A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平衡,B错误;缺乏胰岛素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减弱,C错误;血糖调节过程受下丘脑的控制,D错误。7.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相同B.细胞识别与图中①有关C.b物质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而a物质的运输方式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①②③构成流动性的膜,是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物质基础答案B解析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③是蛋白质,不同细胞中蛋白质不同,磷脂是相同的。细胞识别与糖蛋白有关。b属于主动运输,a属于自由扩散。8.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能发生Ⅰ→Ⅱ或Ⅲ→Ⅳ的变化,期间易发生基因突变B.在Ⅱ阶段的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C.在Ⅳ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在Ⅱ、Ⅳ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答案C解析由Ⅰ细胞和Ⅲ细胞中不含有②,可知②为染色单体数,①为染色体数,③为DNA分子数,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Ⅰ表示精细胞,不可能发生Ⅰ→Ⅱ的变化,故A项错误;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Ⅳ阶段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故C项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内不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故D项错误。9.下列各项实验或探究中,与其所用的技术或方法不相符的是()A.作物上蚜虫的密度调查——样方法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比实验的方法C.无子番茄的培育——生长素处理D.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提取法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用的是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的是无水乙醇提取法。10.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答案C解析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有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③是溶酶体,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目的主要是暴露抗原,溶酶体对外来的抗原都可以进行处理,因此此过程无特异性;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11.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C.染色体数目变异D.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题中描述用X射线处理蚕蛹,且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说明这一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12.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答案C解析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13.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B.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D.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杂交得F1(YyRr)。F1自交三代,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后代中抗病个体增加,不抗病个体逐渐被淘汰,即R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而非糯性与糯性性状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后代中Y的基因频率基本不变。1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2,4-D浓度(mol/L)010-1510-1410-1310-1210-11生根平均值(条)2.03.87.29.415.120.3A.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是10-11mol/L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枝条生根的作用相同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实验所配制的2,4-D溶液对桂花枝条生根均起促进作用,故不能得出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A、C错误;该实验中没有涉及2,4-D溶液与生长素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对比,D错误。15.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葡萄糖溶液时发现无酒精产生,其原因不可能是()A.试验瓶盖了塞子B.瓶内氧气充足,进行了有氧呼吸C.固定化的凝胶珠内可能没有酵母细胞D.所谓的葡萄糖溶液可能是其他物质答案A解析固定化酵母细胞无氧状态下发酵葡萄糖溶液,产生酒精,而有氧时不产生酒精。16.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答案B解析本题用直选法。对转基因食品只是要求标注“转基因**”等字样,并没有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B错误。17.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工程中的基础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相同B.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是连续进行的C.微生物培养基中并不都必需添加碳源或氮源D.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种类、数目都不断地增加答案C解析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有区别。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细胞种类不变。18.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答案D解析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④是组织液,A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组织液)和⑤(血浆),B错误;③(淋巴)中的蛋白质不能和④(组织液)中的蛋白质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C错误。19.要想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就必须用单个的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其原因是()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B.在动物体内,每个B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抗体C.每一个B淋巴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D.每一个
本文标题:仿真模拟练(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6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