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抗体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抗体制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试剂及器材四、操作步骤将兔放入一个特造的木匣或笼内,耳露于箱(笼)外,也可由另一人捉住兔身。剪去耳缘的毛,用少许二甲苯涂抹耳廓,30s后,耳血管扩张、充血。用手轻拉耳尖,以单面剃须刀或尖的手术刀片,快速切开动脉或静脉,血液即流出,每次可收集30~40ml。然后用棉球压迫止血,凝血后洗去二甲苯。放血过程中要严格按无菌要求进行。收集的血液,4000rmp离心10min,弃上清,得到血浆,即抗体。抗体的制备、鉴定、纯化及纯度鉴定一、实验目的⒈加深对抗体基本知识的了解。⒉了解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的基本方法。⒊了解免疫电泳的基本过程和实验依据。1、抗体的制备一、实验原理当将抗原注射入实验动物体内时,一系列抗体生成细胞会不同程度的与抗原结合,受抗原刺激后在血液中产生不同类型的抗体,这种由一种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中不同的抗体分子可以以不同的亲和能力与抗原分子表面不同的部分—抗原决定簇相结合。将抗原导入敏感动物体内后,可刺激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尤其是淋巴结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如图所示,实验动物对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应答有明显的不同。通常初次免疫应答往往比较弱,尤其是针对于易代谢,可溶性的抗原。首次注射后大约7天,在血清中可以观察到抗体但抗体的浓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大约10天左右抗体的滴度会达到最大值。但同种抗原注射而产生的二次免疫应答的结果明显不同,和初次免疫应答相比抗体的合成速度明显增加并且保留时间也长。免疫应答的动力学结果取决于抗原和免疫动物的种类,但初次和二次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是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特点。三次或以后的抗原注射所产生的应答和二次应答结果相似:抗体的滴度明显增加并且血清中抗体的种类和性质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被称为免疫应答的成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常在抗原注射4-6周后会产生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二、实验材料及试剂⒈实验动物成年兔。⒉实验器材特制兔盒;刀片;25G针头;1ml注射器;20ml血液收集管;药铲;离心机以及塑料离心管;加样器及加样管;烧杯。四、实验步骤⑴将家兔轻轻放入固定架上,二甲苯涂于耳部血管的上中部,用刀片倾斜45°在该处切出0.23cm-0.3cm的切口使血液能自由的流出。用消毒后的管收集滴出的血液,若在结束之前出现凝固可用温水轻擦切口处,再继续收集。收集适量血液后可用消毒后的纱布轻擦患处,轻按患处10秒-20秒确定血流停止后方可结束。⑵将血液在37°C恒温箱中放置30分钟,再在4°C放置过夜。用药铲将血凝块从管壁上拨落,将血液转移至塑料离心管中,4°C,10,000g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即为抗血清,可在-20°C保存数年。五、实验结果获得了抗体,利用免疫电泳方法检查抗体产生情况。二、抗体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一、实验原理免疫酶技术是利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以检测相应抗原或抗体的一种免疫学标记技术。其原理是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后既不改变抗体或抗原的特异性及免疫反应性,也不影响酶的催化效能。当存在相应酶底物时,酶能催化产生有颜色的产物,颜色的有无及深浅能反映相应的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及其量的多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类常用的免疫酶技术,可用于测定抗体,也可用于检测抗原。该实验常用的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为邻苯二胺(OPD)。实验方法有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和抗原竞争法。二、实验器材及试剂1、抗人IgG抗体(常用羊或兔抗人IgG抗体)2、已知IgG含量的参考蛋白。3、待检兔血清。4、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5、包被液:pH9.6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6、稀释液:含10%牛血清白蛋白pH7.40.01mol/LPBS。7、洗涤液:pH7.40.01mol/LPBS-吐温20。8、底物溶液:OPD-H2O29、终止液:2mol/LH2SO4。10、96孔酶标反应板。三、实验步骤1、包被:将羊或兔抗人IgG抗体用包被液作适当稀释(1:100),在96孔反应板中每孔加100l,置370C2h后再移置40C过夜。2、洗涤:将96孔反应倾去包被液,用洗涤液PBS-吐温20加满各孔,置3min,倾去,如此反复3次。3、加样:(1)将已知IgG含量的参考蛋白用稀释液配成不同的梯度浓度,分别加入1-7孔,每孔100l。(2)第8孔加待检血清100l(3)第9孔加阴性对照血清100l。(4)第10孔加PBS-T20液100l,为空白对照。加样后,96孔板置370C孵育1h。4、洗涤3次(同上)5、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其稀释度根据预试结果而定)每孔100l,(PBS-T20稀释)6、370C孵育1h。7、洗涤3次(同上)。8、显色:加新鲜配制的底物溶液,每孔100l,在室温下避光放置15min。9、以酶标光度计495nm滤光片测各孔OD值。10、终止反应:每孔加2mol/LH2S0450l。四、实验结果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应无色。各阴性反应孔呈棕黄色,参考蛋白各孔呈明显的颜色深浅梯度。以参考蛋白各稀释度IgG的含量为横坐标,相应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依据待检血清所测得的OD值,从标准曲线中求出其IgG含量。五、注意事项1、在加已稀释的标准抗体时,应从低浓度的第一管开始加,避免将高浓度的抗体带入低浓度的孔中引起误差。2、应尽量避免孔中有气泡,以免所测得OD值不准确三、抗体的纯化——亲和层析法一、实验原理如图所示,亲和层析的高度选择性使得从某一初始材料中纯化,富集某一含量较低的目的蛋白成为可能,因此亲和层析是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另外,如果配基与蛋白质的亲和能力很强,也可同时进行样品的浓缩。虽然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将抗体与其他血清蛋白分开,但如果一旦需要,蛋白A亲和层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方法。蛋白A是从Staphylococcusaureus中获得,可与抗体重链的Fc片段相结合。现在已知蛋白A可与多种哺乳动物的IgG相结合也可与某些IgM和IgA相结合。如果将蛋白A与固相载体相连,例如sepharoseCL-4B,这种填料可以成为分离和纯化不同类型,不同亚类抗体或抗体片断的重要工具。二、实验器材及试剂⒈.实验仪器蛋白A柱(含10ml或5ml填料);泵;离心管;离心机;pH试纸;过滤器;玻璃柱。⒉.实验试剂⑴TBS缓冲溶液:6.06gTris(50mM),8.78gNaCl(150mM)以及0.5g叠氮化钠(0.05%)溶于1L蒸馏水中,并用HCl调节pH7.4。⑵中和缓冲溶液:121.2gTris(1M),87.8gNaCl(1.5M),0.37gEDTA(1mM)及5g叠氮化钠(0.5%)溶于1L蒸馏水中,并用HCl调节pH8.0。⑶洗脱缓冲溶液(pH2.7):将3.75g甘氨酸(50mM)溶解于1L蒸馏水中,用HCl调节pH2.7。⑷洗脱缓冲溶液(pH1.9):将3.75g甘氨酸(50mM)溶解于1L蒸馏水中,用HCl调节pH1.9。三、实验步骤⒈准备蛋白AsepharoseCL-4B亲和柱通常准备5ml或10ml蛋白AsepharoseCL-4B填料,在真空瓶中将等体积的填料和TBS缓冲溶液混合,搅拌。抽真空约15分钟以除去填料中的气泡,否侧在柱中形成的气泡影响柱子的容量和分离效果。将蛋白AsepharoseCL-4B填料缓慢加入玻璃柱中,利用泵控制填充速度为1ml/分-2ml/分,避免柱干,利用10倍于床体积并经过预冷的TBS缓冲溶液平衡柱子。⒉制备抗血清将抗血清放入冰水或4°C冰箱中缓慢解冻以避免蛋白质的聚集。在蛋白质解冻过程中出现的聚集可通过37°C预热而溶解。加入固体叠氮化钠至浓度为0.05%,4°C,15,000xg离心5分钟,移出澄清的抗血清再经过滤器过滤除去多余的脂。⒊亲和层析将抗体用TBS缓冲溶液以1:5的比例进行稀释,再用过滤器进行过滤。以每分钟0.5ml的速度将抗血清上到柱上,为保证抗血清与填料的结合,需连续上柱2次并保留上样流出液。用TBS缓冲溶液清洗柱子至Aλ280nm0.008后加pH2.7洗脱缓冲溶液,以0.5ml/min的速度洗脱至所有蛋白均流下来。用已经加入100ul中和缓冲溶液的1.5mlEP管分管收集洗脱液,混匀后用pH试纸检查洗脱液的pH,如果pH低于7可利用中和缓冲液调至约pH7.4以防止抗体的变性。在柱中加入10ml,pH1.9洗脱缓冲溶液,按上述方法收集洗脱液至Aλ280nm0.008。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管中蛋白质的含量。若蛋白浓度低于0.5mg/ml可加入10%的甘油以便保存,将纯化的抗体分装后在2°C~8°C保存。用含0.05%叠氮化钠的TBS缓冲溶液清洗柱子后将柱子储存在2°C~8°C环境。四、实验结果利用SDS/PAGE检查洗脱获得的蛋白纯度并利用免疫电泳技术检查纯化后抗体的滴度。五、注意事项⒈叠氮化钠有毒,应戴手套并小心操作⒉在纯化过程中,预冷的TBS缓冲溶液可减少蛋白质的非特异性结合和微生物的代谢。抗体纯度的鉴定——免疫电泳法一、实验原理免疫电泳又称为γ球蛋白电泳或免疫球蛋白电泳技术,这是一种能够判断血液中三种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含量水平的实验方法。在这项实验技术中,首先利用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所带电荷的比值运用水平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蛋白质进行分离,然后将特异性的抗体引入到与电泳方向平行的凹槽中,在抗原和抗体的扩散过程中,抗原和抗体适当比例的结合会导致沉淀的产生(如图)。0.85%盐不仅可以终止扩散过程也可用于洗去未结合的蛋白,抗原和抗体结合所形成的沉淀线即可以肉眼观察也可利用染色方法观察。免疫电泳技术不仅可用于血清或尿样中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也可用于其它方面,比如免疫复合物的筛选、各种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识别和鉴定等。免疫电泳技术也是进行蛋白质常规评价的一种可靠,精确的实验方法,可观察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和浓度的改变。二、实验器材及试剂⒈实验器材水平电泳仪;打孔器;滴管;刀片;电源;水浴(55°C);蒸馏水;烧杯(400-600ml);加样枪(5-100ul)。⒉实验试剂⑴纯化的抗体;蛋白质混合物;1%琼脂。⑵Tris-巴比妥缓冲溶液:2.24g巴比妥酸,4.43gTris,0.053g乳酸钙及0.065g叠氮化钠溶于100ml蒸馏水中。⑶电泳缓冲溶液:将Tris-巴比妥缓冲溶液与蒸馏水按1:4的比例混合。三、实验步骤⒈准备琼脂糖凝胶将琼脂和电泳缓冲溶液混合放入90°C水浴加热至溶化,制成1%琼脂,将琼脂在冷却前铺在水平玻璃板上,待冷却至室温后,按图用内径4毫米的打孔器打孔及制作凹槽。⒉电泳将用电泳缓冲溶液稀释的4%-5%的抗原用滴管小心放入小孔中,将胶板放入电泳槽中并用润湿的滤纸将胶板和电泳槽中的缓冲溶液相连。盖上电泳槽盖,接通电源,6V/cm通电至前沿移动约35mm,时间约为1小时,利用示踪染料判断移动距离。⒊扩散将胶板移出电泳槽并放在水平位置上,用滤纸润干胶板凹槽中的缓冲溶液,在凹槽中加入适量的抗体(0.2ml~0.25ml),注意抗体不能溢出凹槽以避免污染.将胶板移至含有叠氮化钠且有一定湿度的盒内,加盖密封后在30°C水浴扩散至少10小时后,移至0.85%盐水中以终止扩散并洗去未结合的蛋白。四、实验结果观察抗原和抗体之间所形成的沉淀线,并进行记录。抗体的制备、鉴定、纯化及纯度鉴定一、实验目的⒈加深对抗体基本知识的了解。⒉了解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的基本方法。⒊了解免疫电泳的基本过程和实验依据。实验一、抗体的制备一、实验原理当将抗原注射入实验动物体内时,一系列抗体生成细胞会不同程度的与抗原结合,受抗原刺激后在血液中产生不同类型的抗体,这种由一种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中不同的抗体分子可以以不同的亲和能力与抗原分子表面不同的部分—抗原决定簇相结合。将抗原导入敏感动物体内后,可刺激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尤其是淋巴结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大量增殖。通常初次免疫应答往往比较弱,尤其是针对于易代谢,可溶性的抗原。首次注射后大约7天,在血清中可以
本文标题:免疫学实验方案重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8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