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让智慧生成品德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让智慧生成品德课堂博兴经济开发区朝阳小学张姝婧2011年9月21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专题研讨及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展示会。经过三天的汇报研讨以及对六节公开课的观摩,我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现在将其汇报如下:我们的课程教材研究所对课堂教学评价作了这样的定义: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想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评价应该都有其学科的独特性,那么品德教学评价的独特性是什么呢?我想主要表现在评价的内容多侧重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环节的处理上,因为在品德课上的思想品质等各种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我觉得目前品德课教学评价是依据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对具体的某一堂课上教师与学生的表现做出的评价。一、回归家常,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评价。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它体现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巧妙、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和真实性,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近年来,教学的返璞归真、生态课堂成了我们品德课的追求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享受成长的地方。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朴实无华的课堂,它也许不完美,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智慧的拔节和品德的魅力。而要实现这个并不高的目标,我们教师的评价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即怎样更好的利用语言评价体现教学的真实性?如果课堂的展示是以牺牲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代价,那么我想这样的语言教学评价就失去了它的美好意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要精练巧妙、朴实无华和学生真诚交流。怪不得许多名家,对于课堂语言都那么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我觉得应力求做到三个“在”:在课堂中倾听,在生活中积累,在实践后反思,来提高自己语言的艺术性评价。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课堂生成,注重宽容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结合。俗话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导致非预期动态生成的出现,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的进程,这一切都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如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宽容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那么课堂生成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在我的教学中我曾经有这样的积累: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孩子;给学生观察广阔世界的“眼睛”---激励评价,促发展。只有承认差异,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才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才有课堂自然生成和学生的心里话,而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客观、公正的宽容与激励评价,就像一丝淡淡的幽香,像一股纯净的清泉,沁人心脾;这种宽容与激励,没有量表,也无法有记载,但对学生的成长却起着重要的作用,会时时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对于这个方面我的妙招是当你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去改变时,记住不要采取强制的方式,而要给予他关怀和温暖,这样的方法往往更加有效。三、转变评价观念,注重学生参与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结合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对象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同时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我认为这一点就是对我们教学方式的评价。与我们成人比较起来,小学生学习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群体活动为主要方式,这种群体活动就是交流,包括与老师交流,与伙伴交流,而引导学生参与,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种交流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了条件。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毕竟我们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而每次课堂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是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魔棒”。我想只有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充分参与,才能真正挖掘出集体的潜力,达到共同进步和共赢的目的;课堂空间才能尽可能为学生拓展;课堂时间才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课堂内容才能彰显学生的“原创”。在这一方面我争取做“四有”新人:有心读书、有心上课、有心反思、有心记录。四、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实施拓展性与生活性评价相结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谈到开发课程资源,首先简单的说一下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我们的品德教材字数少画面多的特点,许多内容都是空白,这些空白都需要我们重新添加,教学目标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制定目标,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泛;不要对每堂课求全责备,要量力而行。其次,我们的品德教材虽然每一课都呈现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虽然表现形式“很浅”,但设计意图却大有“深意”,而且新课程课堂界线开始模糊,学习的课堂由学校、教室向校内外辐射和扩展,“边缘课堂”得到扩大;课堂的传授不再局限于教师,课堂学习不再是满堂灌,教师不再是全懂的“不倒翁”。在我的教学中,我一直遵循给自己制定的“十六字”方针:紧扣目标,来源生活;精挑细选,以少见多。五、做好“扳道工”,注重春风化雨的问题性和责任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想这一点也是对我们教学效果的评价,我常想无论我们教哪一门课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教会孩子以后如何生活,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其中的学习责任似乎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而恰恰是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处理的并不是很好。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学习当然是学生的责任,但我们仔细想一想,每一个学生都把学习当作自己的责任了么?恐怕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学习是因为父母强制他学,老师要求他学,社会的发展逼迫他学。所以我想这种责任应该是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从我们的每一堂课开始,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一直对于品德课程我都有这样的理解:课本不是版本而是方向标。我们的品德课把知识点写到了书上就成了一门课程,成了我们依据的版本,而实际上我们把它说成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和方向标更合适,那就需要我们教师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间的迂回曲折,需要我们教师智慧的头脑和博学多才,去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让他们健康成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只有当好“扳道工”,注重问题性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孩子们才能从亲身实践中找到生活中的一个个道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才能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扛”。所以我对每节课的追求是: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我不认为上好一堂品德课,就能够教育好一个人,但努力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品德课,定能影响我们的学生,哪怕这种影响只是一瞬间的,哪怕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我们必将使那一瞬间变得更长久,使那极其微弱的影响变得更深远,而我们的课堂教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就把这种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因此精彩的评价也正成为我们的终极追求,学生会因为你的评价而一次次惊喜,我们也因为自己的评价而一次次享受课堂,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中倾听、在生活中积累,在实践后反思,那时,课堂之水就会真正沸腾起来,上升成孩子们童年天空中最美丽的彩云。最后,我把一句话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因为这句话时时都在提醒我应该怎么办,“在我们看来那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那些看似平淡而又不平淡的教学设计,却是孩子们的阳光”。
本文标题: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让智慧生成品德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8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