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传承竹筒药罐特色创新中医新工具
传承竹筒药罐特色创新中医新工具北京罐鼎中医技术研究院梁俊摘要:“真空药罐”采用“三高”新技术:1、高真空中(65kpa);2、高温煮药(250℃以上),无需点火,皮肤上只有43℃,安全、舒适、简单;3、高效实现“药物汽化”和“透皮吸收”产生沿经络扩散功效作用。成为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艾灸、拔罐、无痛刮痧、透皮给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传统创新技术。【引言】、创新古老的“竹筒药罐”以高温强压药物透入皮肤内脏“竹筒药罐”是传统的古老技术实用性强,工艺过程和操作复杂,但千年流传而不衰,经历史淘汰后选择出来的,才是最好的结果。围绕竹筒药罐:热力、药力、真空力(微弱)的三大特点,应用现代科技成功的将“竹筒药罐”改造成实用的中医热药渗透新工具。下表是“竹筒药罐”与“真空药罐”的性能对比。竹筒药罐与真空药罐的性能对比热力感受药物真空度复杂性安全性竹筒药罐80℃43℃辩证用药10kpa+++++++真空药罐250℃43℃辩证用药65kpa++++++真空药罐性能超越了竹筒药罐,是实用、安全、创新的中医工具【一】、真空药罐内实现了400℃高温煮药,43℃皮肤吃药!真空药罐在顶部设置一个可装入30g药末的高温加热室,不需要点火,使药物逐渐加热至250℃过程中,药物释放出有效成分。这种持续高温向皮肤(37℃)低温组织流动,释放出的药物分子带有约70℃以上的热渗透动力;拔罐器空间很小,药物分子随加热越来越多,药物浓度比开放空间提高几百倍到几千倍。热动力、高浓度药分子导致药物渗透概率极大提高。【二】、独创高真空拔罐“无黑色罐斑”技术“黑色罐班”是传统拔罐器的正常反应。拔罐器受真空力作用,局部组织排除毒素,形成黑斑,但新型“真空药罐”在高温条件下血液循环加快,使得毒素被排出体外或由经络、血循环带走,不会残留在皮肤表面,完全改变了“拔罐就有黑斑”的传统效果。免去了因病人不理解而造成的官司,同时对于爱美女士具有特别意义。【三】、真空药罐是生物热渗透与热交换的优良工具!97年国家科委组织的《生命科学中的热物理》讨论中提出:生物热物理学,生物的热交换和热传递工程是当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通过传承“竹筒药罐”的“热作用、药作用、真空作用”并通过特殊设计的物理结构和功能,开发出新型“真空药罐”表现出以下特点:1、热能自动放大:从现代物理知识我们知道,自然环境中95℃沸腾的水,在65kpa的真空环境中70℃水就沸腾了。也就是说,热作用被放大了1.7倍。真空度越低,热能放大倍数就越大。“真空是热能自动放大器!”真空药罐的真空度在65kpa左右,具有自动热能放大作用。2、药分子高能化:在高温作用下,药分子带有大于43℃的热动力。3、辩证给药:根据病情,在加热室中加入辩证药物。4、药物透皮吸收三要素:“纳米级药物(已经分子化)、药物热动力、穿透角质层”。真空药罐具备良好的透皮吸收三要素。真空药罐的这些优良特性与艾灸专家陈日新教授国家973科研计划的成果:“小刺激,大反应。扩热散热,近端微热远端热”的经络效应相吻合。使用了真空药罐后这种经络作用、生物热交换的功效更加明显。患者反应,治疗脚踝扭伤过程中热沿经络流动,把多年不愈的妇科病也治好了。【四】、对生命四要素:“吃得香、排得畅、睡得甜、有精神”有特别效应。某女,长期便秘,焦虑,失眠,长期服清火中药。使用“真空药罐”后睡眠良好,次日排出宿便,吃饭香有精神。某女,下腹冷痛,便溏,使用“真空药罐”几分钟后痛止。健康的“吃、排、睡”在中医理论中是脏腑相生相克的阴阳平衡关系。吃和排的位置与腹部的虚、寒感受密切相关。真空药罐以高温强压透入内脏的热、药作用,可安全、快速恢复腹部内脏的健康,实现脏腑的阴阳平衡。【五】、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病人由衷的惊叹:中医治病怎么那么简单!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的对治方法很多一般有:“寒者热之,湿者燥之,瘀者行之”等等,需要操作者有较高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而真空药罐把药物放进拔罐器中,通过傻瓜式操作,特殊的罐体结构让使用者:轻轻一按,艾灸拔罐,自动产生“热力、药力”的透入和经络效应,使复杂的操作变得安全、简单。轻易就实现了自己给自己治疗的高效的自我调理。病人由衷的发出惊叹:中医治病怎么那样简单!真空药罐使得中医的透皮给药成为安全、简单、高效的普及技术,成为走进千家万户百姓的自疗型实用技术。【六】、真空药罐治疗的适应范围目前主要应用于,止痛、驱寒、消炎。加快血液循环、热、药直达内脏,强化内脏生命动力。特别适应:1、肩、颈、腰、腿各种疼痛;2、儿童受寒感冒、高烧;3、女性的腹部冷痛,宫寒、妇科炎症等妇科疾病。真空药罐能够高效调理亚健康状态,使人:吃得香、排得畅、睡得甜、有精神。【小结】竹筒药罐是一项古老有效的中医技术,一直流传在民间,为老百姓的健康做出贡献。无法推广的主要矛盾是竹筒药罐的操作太过复杂,医院无法使用。经过现代科技的改造,继承和创新了竹筒药罐的性能成为:安全实用、操作简单、易普及的中医调理新技术。【参考文献】:1、杨金生.《中国拔罐健康法》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1版2、张维波.《经络是水的通道》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第1版3、陈日新.《悬灸培训教材》4、《拔罐的疗效范围》百度百科5、程珂.《中医隔物灸的传热学研究》,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8年第29卷,4期。
本文标题:传承竹筒药罐特色创新中医新工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