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传播社会学导论第一节传播活动一、传播与社会发展人类传播的五次革命: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讯传播、互动传播。1.语言传播语言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人类个体的经验得以交流,为社会成员所共享,上一代的知识才能传给下一代,成为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语言从行为到心理对人类进行了全面“武装”,使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加速进化的“核能”。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工具。2.书写传播文字源于图画,从古老的图画和洞穴图画经过长期演变而来。书写媒介、书写工具的转变,人类认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3.印刷传播印刷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是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教育发展、文化普及、科学启蒙、社会进步公众文化知识提高加速了封建主义的破灭和资本主义的诞生。消除了人们与世隔绝的障碍,影响到社区相互作用的方式,引起社会组织功能的重大变化,甚至永久的改变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4.电讯传播跨越了时空界限,电讯传播被看做是武器仗之后的符号仗,日益成为强国争霸的工具。5.互动传播其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网络方式来出阿里,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贴、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消除文化差异,扩展思想观念。6.小结(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是呈加速发展的。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现叠加状态发展。叠加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2)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动力之一。每一次传播革命的爆发都为人类而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新的空间,反之则使其人种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限制和威胁。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二、传播活动的基本形态、特征和构成要素1.基本形态:面对面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特点:手机3.构成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第二节传播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一、传播的主要功能监视环境的功能(每早读新闻),社会调试功能(新闻发布会),文化传承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娱乐的功能二、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传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互动关系。这一说法包含了几层含义:(1)确定传播社会学的研究本体,从而区别于社会学与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奠定了传播社会学的批评向度。(3)拓展了社会学和传播学的新领域。第三节传播社会学的理论渊源一、传播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学理论对传播社会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以及哈贝马斯。他们综合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大众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寻求一种激进的社会变革方案。其中,对大众传媒引发的大众文化的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特色。传播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源头可追溯到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杜威: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社会整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使人的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库利:首属群体中,人际传播能是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能以某种意识到达某种程度,并对他人表明态度和观点的一种心理过程,大众传播具有参考功能和表达功能。帕克:新闻是人际交流的基础。米德:二、传播社会学的传播学理论渊源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以及拉扎斯菲尔德被称为传播学的四维创始人。在他们的研究中,都注重效果分析——传播活动对个人的影响程度。勒温:“守门人”理论创立者,长期研究群体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群体间互动的效果和大众传媒对群体的影响,着重以群体传播作为了解个人如何被所属群体影响的有关问题。他还最先将心理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霍夫兰的研究引起了传播学界对传播在劝服方面的社会效果的关注,从而日后再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菲斯菲尔德提出“有限效果论”和“意见领袖”的概念。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播中一些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人,他们拥有改变个人或团体思想和行为的力量。他们的影响力并不来自权力和职责,即使有一定的职位,他具有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他所担任的职位。意见领袖的特点:外部示范的作用;知识面广;社会资源;一定数量的追随者;综合能力强;与众不同的魅力;相对的不稳定性;集传播者和接受者于一体。意见领袖如何起作用:1、在大众传播中,著名的两级模式认为来目媒介的消息首先抵达意见领袖,接着由意见领袖将所见所闻传递给其追随者。2、在组织传播中,意见领袖通常是非正式组织的核心。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突出功能,选择过滤的功能,扩散功能,引导功能影响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因素:个人品质,超然的态度,可动用的社会资源,相关领域与主流群体的差异第二章传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一节传统学派(美国学派、实证学派、行政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特点:主张“传播本体论”、“传媒中心论”。传媒本体:指把传播活动看做是第一性的东西,社会是传播的产物传媒中心论:大众传播研究主要从传播机构的利益出发,以大众传媒为中心,为传播机构利益服务。作用:大多强调结构的稳定性,从传播机构的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现行传播制度辩护的作用。一、媒介系统依赖论目的:试图解释大众传播复杂的影响力问题提出的三个关键问题:1、一个社会是怎样影响其大众传媒的?2、大众传媒是如何发生的?3、接触大众传媒对人们有何作用?解决途径:将大众传播过程置于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之下,了解它是怎样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发挥作用的。结论: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解释,应从媒介-受众-社会关系中寻找;依赖的双向性(互为依赖):媒介系统是当代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人、团体、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系统部分发生相互依赖性;媒介系统依赖关系的两个基点是目标和资源;信息资源对人类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从合作与冲突的角度去认识这种依赖性。当媒介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力量平衡时,互为依赖复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时就会激发相互间的合作;当他们的力量不平衡时,互为依赖往往被其中一方看做与自身的利益相抵触,这就容易导致冲突。这种合作与冲突的动态关系,正式促使媒介系统和其他社会系统产生变化的源动力之一依赖关系越强,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从受众角度来讲,个人与媒介之间,也存在着互赖关系,个人受谋生与发展这两种基本动机的驱动,树立了三种重要目标:①理解自身与社会;②确定行动及互动方向;③获得娱乐。这些目标有赖于个人接触媒介控制的信息资源。媒介对个人信仰、观念、行为的影响,不论其影响力度如何,都源自媒介系统控制的信息资源。意义: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引入系统科学观察,兼容既有多方思想观点,在描述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重大突破。二、麦奎尔麦奎尔关于传媒与社会关系框架建构基于以下认识:传媒处于社会与公众之间,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传媒在社会中卫公众提供具有意义的信息,传媒所从事的是生产、再生产及传递各种信息的工作。传媒作为客观现实和公众经验关系的联结者,使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联系,它使人们了解哪些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接触到的潜在事件,使人们知道与他们有关的社会系统。传媒不仅联系人与人,而且联系不同社会系统。麦奎尔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与社会一般大小的传播过程。大众传媒既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中介,也不是处于社会背景之中的一个组织,而是所有社会关系的联结者。传媒组织处于社会系统和公众的“连接点”上,使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未然传媒组织这一核心相互作用,整合成一个系统。三、情景论梅罗维茨的情景论的主要观点有:情景也是信息系统;情境的变化造成行动者行为的变化;“公共情境”合并“私人情境”的现象。四、型塑论(观念培养论)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乔治·伯格纳在其字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历时20年之久的文化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主要研究传媒如何通过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从而最终改变行为问题的。受众由于长期接触传媒,受传媒型塑的价值观念、类型的影响,从而产生的趋同化后果是其理论关注的焦点。基本假设是:长期观看电视的受众理解现实世界的方式更易受到传媒所塑型的价值观念类型的影响。伯格纳把传媒信息系统看作是公共文化环境,传媒所形成的大众文化型塑了人们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念。型塑论的一个心思观念是“使主流化”。五、模式论由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衍化而来。社会学习理论的立论基础是: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行为受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行为、环境及个人的内在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模式化理论的奠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利王杜拉。六、意义论根据意义论的观点:人们在传播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事物和符号的意义。传媒机构在制作和播撒传播内容时,赋予语言及其符号一定的意义,从而影响和型塑受众对符号意义的认知结构,影响他们的行为。传播活动对受众认知结构的影响大致四个方面:意义的界定、延伸、替换和稳定。受众通过接触传媒对现实事物的描述,认知到以前不曾知晓的符号意义,这就是意义的界定;延伸和替换是符号的意义在传媒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传媒播撒符号的标准化意义,可以强化稳定受众对这些符号意义的理解,使这些符号的意义在手中的认知结构中“固定化”。第二节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洲)背景:对美国传统学派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二战后欧洲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度兴起。特点:更加侧重于整体、系统、宏观层面的研究。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学派简介:1923年,“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立。马克斯·霍克海默创办《社会研究杂志》。被迫迁徙日内瓦、巴黎和美国,二战结束后迁回德国,形成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对象:文化;研究精神:批判主要观点:文化工业理论——被视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阿多诺《文化工业》文化工业=骗局(美)马尔库塞《单面人》“虚假的需要”(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反思文化工业理论二、政治经济学的传媒理论三、社会文化理论四、社会科学学派的理论五、“思想统治权”理论(又称“文化霸权理论”)六、多伦多学派理论P8-10第三节发展学派主要观点:①大众传播的发达程度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②传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③大众传播可以对国家的政治及心理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④必须注意避免外来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对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消极影响。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体系的重大变化;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一、勒纳的基本理论模式二、施拉姆的传播发展战略三、罗杰斯的“创新——推广”模式四、批判学派的发展传播观点及发展中国家的抗争P11-12第三章传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其道德要求:客观性、系统性、超越性、累积性研究项目中的被访者应该是自愿参与者,而不是被强制参与;研究者一般不告诉参与者研究项目的真是本质,参与者如果知道研究目的,可能会影响他的行为和对问题的答案;研究者必须保守项目和被访者的秘密;对待被访者,参与者一定要公平、有礼貌、显出尊敬。第一节以传播信息或人为导向的研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档案或文件研究法,另一种是调查或访谈法。补充: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也属于档案或文献研究法,是以人为导向的研究,侧重于传播纤细的特征。内容分析法的目的或用途大致有如下几点:①描述传播内容的特征;②分信息产生者的意图和观点。分析传播信宿的特征与传播内容的目的之一。一个人的语言与他的信趣、爱好、立场、态度、智力水平有密切的关系;③推断传播结果。第二节以传播者或传播行为为导向的研究一、观察研究法实施步骤:主要包括项目准备,观察记录,资料分析,得出结论。1.项目准备:①选择观察现场,并联系获得有关组织、部门和
本文标题:传播社会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