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要求.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015年6月4日主要内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概述◆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部分内容◆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督导检查的内容及流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概述法定传染病规定报告病种的变更◆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管理。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两类13种传染病。◆为了加快控制和消灭急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978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规定管理的急性传染病分为甲乙两类25种传染病。◆1989年2月21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完成修订。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200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至此,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2013年11月1日,国家卫计委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从2014年1月1日起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流行性感冒;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信息报告方式的变迁◆按卫生部规定,医疗机构按规定时间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未实行报告卡以前报发病数),各级防疫站按统一表格进行旬报、月报、年报报告。◆医疗机构-县级卫生防疫站-地市级卫生防疫站-省级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采用手工报表邮寄的上报方式一直延用到1987年。◆1987年,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建立,首先建立了“全国疫情报告微机通讯网”,实现了国家与省之间的联网,之后所有疫情软件不断升级和完善,通讯条件不断提高,联网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的实施,从最初的中央与省的“点对点”通讯方式,发展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2002年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2004年1月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正式启动,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9年初我省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化。现行的监测网络近年来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4〕208号)(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常规工作)。◆《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各种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各种传染病的诊疗、防控方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管理原则◆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不同职责。组织机构职责◆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卫生行政部门(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组织机构职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级疾控机构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组织机构职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有专门科室、专人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和疫情信息搜索,建立疫情报告、核实、定期分析、监测、通报制度)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建立异常信息快速反应流程,包括快速对异常信息确认、处理应对等环节,要有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检查核实报告。)组织机构职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要定时备份,特别是每年2月1日起备份个案数据及所有报表,异地光盘、移动硬盘备份)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和山东省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日常督导记录(试行)的通知(鲁卫疾控发〔2007〕2号)、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全国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方案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还承担传染病预警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核实、流调、确认等)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以及自查)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以及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职人员、配备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职人员,一级医疗机构必须配备1名专职人员,村卫生室(社区)、诊所、门诊部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组织机构职责-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HIV抗体两次初筛结果阳性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信息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按《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卫应急发[2007]158号的规定执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填报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实名)。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只要系统中有报告卡,均应有相应的纸质卡)传染病信息报告-填报要求◆病例分类与分型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报告不能超过一周要最终确诊)、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分型报告的病种有: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直报系统内增加丙型肝炎急慢性的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医疗机构原则上实行网络直报。对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由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报。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实行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村医疗机构向实行网络直报的乡(镇)医疗机构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备注”处注明其村卫生室名称。)◆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铁路、民航、新疆建设兵团、农垦等行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均应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有条件的可与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协商,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实行网络直报。)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按甲类传染病报告管理时限,而非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已调整为24小时)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2小时直报;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2小时直报;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进行直报。)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时限◆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
本文标题: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