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欧洲17世纪最流行的艺术风格。“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不合常规”,含有贬义。在艺术风格上,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和谐、严肃、含蓄相反,具有生动、豪华、气势宏伟、注重光和影的效果、充满戏剧性和运动感等特点。其最早产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后传播到佛兰德斯(今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巴洛克艺术:体现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油画《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孪生子劫夺迈锡尼国王的孪生姊妹的故事。鲁本斯感兴趣的并不在于情节本身的描写,而在于通过劫夺与反劫夺的戏剧性的激烈斗争,把两男两女和两匹骏马组成了一个他最喜欢且最善于表现的复杂而又有强烈动势的构图。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鲁本斯(佛兰德斯)委拉斯凯兹毫不掩饰他对宫廷贵族的鄙视,他着力于揭示贵族们的庄严华丽外表与头脑的呆滞,内心的空虚之间的惊人对比。教皇会感到吃惊,他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位西班牙画家竟能在他的善于伪装的外貌上真实地表现出一个以阴谋和狡诈著称的权势人物的内心世界。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委拉斯凯兹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意大利贝尔尼尼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意大利贝尔尼尼圣彼得广场,被认为是世界上是最壮丽的广场之一,集中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精华。这个用黑色小方石铺砌地面,长340米,宽240米的椭圆形空间和两旁的柱廊就是贝尔尼尼设计的。柱廊是广场的装饰,从设计到建成,花费了贝尔尼尼11年的时光。多立克式的柱廊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形成对称的环形,分四列组成三条走廊,通向圣彼得教堂,像是用一双巨手托起了圣彼得教堂。在广场内侧140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屹立着140尊神态各异的殉道者的大理石雕像,《阿波罗与达芙妮》贝尔尼尼意大利雕塑讲述的是日神阿波罗与河神的女儿达芙妮的故事。荷兰市民绘画•16世纪尼德兰革命•1581年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更多的民主和自由•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面向世俗生活•资产者和市民阶层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装饰厅堂居所,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订购油画•荷兰绘画空前繁荣•“荷兰小画派”应运而生。夜巡伦勃朗(荷兰)市民阶级服务《夜巡》•1642年,班宁柯克连长和手下17个人每人出了100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伦勃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把18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画出一幅呆板的画像,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场景,仿佛十几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的在做着准备,富有戏剧性。从任何地方来看,都是一幅绝对的杰作。但是,粗俗的民兵们不干了,大家都是出了100盾,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而自己却要隐身在后面。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出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而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去世了。静物霍达(荷兰)1634年吉普赛妇女画家采用了明快的大笔触,以加强形象的表现力。在这里,哈尔斯有意给这个女郎的脸上增加了一点红晕。看来她是刚喝了几口酒,呈现出一种兴奋的情绪,正在朝一个画外的人物调笑。这正是这幅具有风俗性的肖像画的特点。此外,形象尽管被描绘得很俏皮,但仍能显出她的豪爽性格。她是一个自由的,富有热情的吉普赛少女的典型。她没有思想的束缚,也不带有宫廷妇女的矫揉造作,相反,姑娘那种民间气质被画家以圆熟的技巧,热烈的色调准确地刻画出来了。评论家认为,哈尔斯的许多肖像作品,与其说是肖像画,不如说是风俗画更恰当些。它简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幅“快照”或一截片断。美的令人屏息,头戴桂冠的女子,身着繁复的华服,拿着长长的喇叭,托着过于沉重的书,整个人在晨光中发亮,神情一如中国诗人徐志摩的意境: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多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幅名为《画室》的作品,是17世界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最爱,即使是最贫困时也拒绝出售,直到死后,被拿去抵债。但维梅尔决不会料到,在20世纪,该画以165万德国马克被世界上最邪恶的买家购得,他就是希特《画室》维米尔荷兰画中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维米尔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从而取得了相当强的三维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画中的少女侧着身,转头向我们凝望,双唇微微开启,仿佛要诉说什么。她闪烁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万千思绪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朴实无华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领、蓝色的头巾和垂下的柠檬色头巾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又称《北方的蒙娜丽莎》维米尔荷兰伟大的风格——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凡尔赛宫完全符合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推行的古典主义风格,无论纵横都遵循古典主义建筑原则。凡尔赛宫顶部宫廷画师的绘画艺术凡尔赛宫镜厅凡尔赛宫外景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诸国。其主要思想基础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主要特征为:思想观念上重视理性,艺术上以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典范,题材多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和历史故事,并强调题材的崇高性;艺术形式上讲究严整的构图和完美的造型,追求理想的美。荷拉斯兄弟的誓言达维特(法国)此画取材于古罗马故事。罗马城与邻城交战,双方各派三兄弟出战,而交战的两个家族却有着姻亲关系。当母亲、妻子、姐妹陷入痛苦时,荷拉斯兄弟毅然走上战场。画中明确表达出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的含义。马拉之死达维特(大卫)(法国)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湿疹。为此他每天得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工作。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其杀死在浴缸里。在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构图简洁,色彩单纯。形象具有纪念碑似的立体感。崇高性历史题材表情平静安格尔《雷维尔夫人肖像》(1805)、把古典美的理想和对具体对象精到的直观把握完满结合起来的肖像画和裸体画。他的上层社会妇女肖像不仅构图严谨单纯、轮廓柔和自由,出色地表现了服饰和肌肤的质感,而且突出地描绘出人物本身迷人的风韵和雍容、自信。《大宫女》安格尔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的文学艺术思潮,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主义和教会统治的政治要求,在文艺上是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其总的特点是着重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强调回归自然,歌颂大自然;喜欢表现异国情调;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敢于突破循规蹈矩的古典形式,注重色彩,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构图富有动势,色彩热烈,注重个性表现,充满激越情感。他作品中的悲剧气氛与人体描绘,是从米开朗基罗艺术中获得的启示,有人称他为“法国的米开朗基罗”。《梅杜萨之筏》席里柯(1791—1824)(法)取材于一次严重的海难事件。法国远航帆舰“梅杜萨号”触礁沉没。船长和一批官员登上救生船纷纷逃命,剩下149名乘客与水手被遗弃在一只临时搭制的木筏上,在汪洋大海中听凭命运摆布,漂流了13天。筏上的人们在狂风大浪中经受饥饿、恐怖的煎熬,直至吃死者的尸体,《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法)取材于法国1830年的“七月革命”画家将寓意象征和现实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正领导着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马赛曲吕德大理石雕塑1833—1836年巴黎凯旋门上部是身着戎装、展开双翅的胜利女神,下方是武装起来的市民和战士。吕德用浪漫的手法,把保卫祖国的英雄主义情感表现的令人过目不忘。战舰特米雷勒号(1839年)透纳(英国)透纳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其画追求动荡不安的、戏剧性的效果,和令人目眩的奇光异彩,大大提升了色彩的表现力,被称为“色彩魔术师”。小结:艺术类别特点代表人物及画作巴洛克艺术突破古典主义美术规则,为了适应教会和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贝尔尼尼《圣彼得广场》委拉斯凯兹《教皇英罗森十世》鲁本斯《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荷兰市民绘画资产者和市民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装饰居所,附庸风雅。画幅较小注,重描绘生活细节。哈尔斯《吉普赛妇女》伦勃朗《夜巡》维米尔《带珍珠耳环的少女》伟大的风格——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完全符合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推行的古典主义风格,无论纵横都遵循古典主义建筑原则。凡尔赛宫新古典主义崇尚复古,强调单纯、质朴、崇高的艺术风格达维特《马拉之死》浪漫主义注重艺术家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达,注重色彩和构图,反对古典主义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张创作自由和个性解放。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吕德《马赛曲》作业:本课你所喜爱的一个作品和时代的关系。
本文标题: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