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传统理性经济人假设和伦理学冲突
传统理性经济人假设和伦理学冲突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也对经济学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思考,对于经济学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也有许多学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再一次的审视和批判。本文尝试从经济伦理的视角,重新考察经济人假设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经济人假设斯密问题伦理学一、问题及其意义伦理学产生于生活,经济学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有其伦理学问题,可以也应该纳入伦理学的框架进行讨论。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就有伦理学和经济学的两方面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可见从经济体和经济制度诞生以来,就离不开伦理学的问题。在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系中,有一点非常奇妙: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设,人类道德行为的动机是人的同情和利他主义;在《国富论》中,他却把人性本恶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人是利己的,是所谓理性的经济人1。最为诡谲的是,经济学相信每个人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能够促进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似乎是一个“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神学话语。2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全社会反而可以达到最优的配置条件。这个似乎和常识与直觉不符的结论却是经济学假设下得到的重要结论之一。从斯密的矛盾思想中可以看出,人是个非常复杂的动物,显然不是简单的利己或是利他这样的非黑即白的划分,世界也不是经济人自利、道德人利他的不可公度的截然二分世界。人性和社会都是复杂的,人人为己和人人为他都不是社会的本质特征。从历史上来看,似乎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反而倒逼了全社会所谓效用的增加。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并非人人均利己,那么,现如今的社会财富是否有一部分是产生于这种利他的增量呢?1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2韩德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辨析——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当然,此时的学科体系和彼时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在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是一个人文科学的学科,大量的数理方法并未引入,经济学和伦理学都意在解释人类生活的不同方面,而人类生活的复杂性也恰好体现在亚当·斯密的思想中。彼时,道德哲学几乎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政治学包罗万象,包括城府原理和政治制度、政治管理与商业、政府财政等等3。有意思的是,现代数理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正是根植于理性人的假设上,而一系列的实证结果又恰好表明其正确性——这是否有些循环论证,用条件来证实结论。我们讨论经济伦理框架下的经济人概念,实际上是在说,是否个人的利己会促使整个社会福利的增长,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孟德维尔提出“私恶即公利”。当人类的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物欲的追求可能暂居其次,人们更多地反观经济学是否能够完整的解释社会关系。也因此,考虑经济人的假设就变得更为重要了——人的完全理性利己是否可以促成全社会福利最大化?如果不是,那么利他心理会对社会福利有所改善吗?二、人性的假设在斯密看来,道德层面的利他和经济层面的利己只是出发点的不同,是导致同一结果的两种动机的差别,但他们的基本价值目标却是相同的。个人德行圆满的根本标志是“善功”,行为之善在于其合宜适当,行为之功则在于能够产生实际功效。因此,经济学和伦理学对于人性的看法也不是完全对立的。通俗来说,即使一个人是完全的理性经济人,也并不代表他失去了道德准则而完全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可以说,理性经济人的效用函数中,也可以增加道德成分,即遵守道德和社会规范会给主体带来更大的效用。无论是道德人还是经济人,都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道德不是要求人们不为自己全为他人,经济人也不要求人们全为利益。实际上,经济行为的交换本身就有两个主体的特点,因而也能够使得双方都得到满足。有人提出,人类的经济行为虽然根源于人的私利动机,但是和人的道德行为一样,也具有交换或者说交易的社会化特征。经济行为的社会交换是直接3周辅成主编《西方注明伦理学家评传》现实性利益的交换,而道德行为的交换则是间接的精神价值的交换。人类的道德行为和经济行为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当中。4这样来看,经济人和人性善恶也并非完全对立。人的“经济人化”本身是一种社会过程和历史过程,经济人的想法并非生来便内化在人的脑袋中。经济人的内心更是充满了焦虑,因此,未必所有人都会选择经济人思考方式,为善和修炼就是在于冲破这种物欲。经济学的另一个主题是物品的稀缺。萨缪尔森对经济的定义就是“如何分配稀缺资源”。物品的稀缺产生于人类人性的一方面——如果没有人本身物欲的膨胀,也不会构成物品的稀缺,这是经济问题的表象。更加深层的问题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但是提升效率又必须要有一定的合作,这表现为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市场理性到底是促进经济参与者之间的和谐还是更大的竞争是经济研究的一个悖论。这就如同经济的“和谐与精密”总是和“失业与破产”相联系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没有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帕累托最优也只是静态角度的效率最大化,动态来看,甚至是一方主导的市场。市场经济能够生产出如此丰富的物品,但是当人类的基本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它却无法解决人类的平等尊严问题。因此,人性本就是复杂的,本就不存在完全理性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人类,即便从广义上理解利益,利益的构成也足够复杂,既无法观测,也无法量度。同时,人的物欲也确实存在,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在这个过程中,人性并非是一个极端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经济人的假设本身就值得商榷。三、经济主体也应有道德规范如今,商业道德、职业伦理早已不是生涩的名词,实际上,即使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主体也有其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很多人认为,中国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市场经济要为之做出一定的解释。但要说明的是,并非因为有了市场经济的存在,才会有道德问题。而是无论在何种4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经济制度框架下,道德问题都一直存在,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问题,这也正是要在经济学框架下引入伦理学的原因之一,伦理学也是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支持者。经济人假说是对人性的客观描述,其中自然有不完整得当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经济主体也全都是符合完全的理性框架的。比如,有老板自发为环卫工提供一杯热水和歇脚的地方;有出租车司机不在乎往返车费也要归还乘客物品;有司机会为了路边的孕妇停下车去。消费者也非完全理性,比如会去淘宝上的“免费午餐”店里为贫困地区儿童募捐;会花钱仅仅买一些更有“情怀”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人都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可是,经济并没有因此运转得更差而是更好了。另一方面,即使是在经济人假设较多运用的市场经济中,也有道德规范。市场经济虽然根本目标是效率最大化,但是其好处还在于公平和规范。它一方面要求经济自由竞争、各尽其能,另一方面也要求经济的自由竞争是自由合理的。比如税制的分配、公司和企业制度的诞生都体现这一点。尽管仍然需要第二、第三次分配来调节,但是市场调节本身仍然具有不可否认的原始公正性质。人们需要互相信任、遵守市场规则,效果原则是等价交换。这些反而体现了市场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属性。所以,即便是在经济人的假设条件下,市场经济也并非是完全在人们膨胀的物欲支配下的。市场经济中也有道德力量和管制力量的束缚。但它的精神内核——等价交换却是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的。四、经济伦理角度看经济人假设“经济学帝国主义”是许多伦理学家着力要批判的。目前经济学是一门显学,其话语霸权显然影响较大。但这并非因为经济学的假设和理论基础和其他人文学科相比更加符合现实——实际上,或许其他社会科学对于人性的认识更加全面正确,而是因为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更加符合逻辑和科学。但为何我们仍然要从经济伦理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个经济人假设呢?并非要从基础上打倒此学科,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入,有必要对此假设重新考虑。1、社会科学一个极大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原因在于,社会科学无法完全外生于研究对象。社会学家无法像研究蚂蚁一样完全客观去研究社会科学。也因此,经济人假设本来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成分,源于经济研究本身即存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2、经济社会的组成不一定必然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尚且能够组合成一个更加和谐的经济体,那么有理由相信,人性不光是自利的,也能够组成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3、即使市场和经济人假设有道德的正当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走向反面。比如,无节制的放任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分配公正在一次分配中很可能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市场本身也不可能脱离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孤立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整体的一定秩序之下。但同时,伦理学并非是一个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所谓心性之学、德行之学,它不是修炼人们的德行的学问,而可能更多程度上是对人们各种社会行为的规范研究。因此它必然要扎根于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经济行为正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人假设有其不合理的成分,例如前文提到的对人性认识的不完全等,但是经济人假设更大程度上只是为了经济学研究的便利而做的理论假设,并无价值判断的过多成分在。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对于经济学的专业范式并无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需要进一步阐释和研究的正是其基础假设和伦理意义。一个经济学假设即使客观,也暗含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判断。而任何一种简单的假设都可能是对人类生活认识的不完整。因此,对于经济学的道德审查和伦理批判是必要的。这不是为了限制经济行为,而是为了规范其活动的不合理的地方,对于经济学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近年来流行的行为金融学就正是对经济人假设这一基础做出的进一步阐释。这个极端化的假设固然有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但是放松假设也可以得到许多有意思的结论。如此看,伦理学存在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经济人假设的追问也是对于人类生活的道德基础的追问。参考文献[1]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00,02:4-13+205.[2]韩德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辨析——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J].哲学研究,2001,08:20-29.[3]张志丹.论经济道德人[J].江苏社会科学,2010,02:238-243.[4]周小亮.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体制下利益协调机制的理论演进——兼论主流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之本质[J].经济评论,2005,02:103-111.[5]赵磊.“经济人假设”的五个误区[J].学术月刊,2009,09:85-92.[6]王巨文.经济人假设的批判[D].湘潭大学,2013.[7]梁东黎.论经济人假设在经济研究中的合理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6,01:102-108.[8]张昆仑.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思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33-139.
本文标题:传统理性经济人假设和伦理学冲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2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