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政治复习总结九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改革开放的作用)(次重)2.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1)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3)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解)(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特重)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什么深化改革)(特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特重)(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怎么样全面深化改革?(特重)2(1)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2)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6、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特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特重)(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8、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怎么做(特重)(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9、十九大的意义(特重)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理解)(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3(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特重)(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3改革和创新的关系(理解)(1)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2)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4.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我国科技的国情)(特重)(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5.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特重)(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6.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次重)4(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7.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理解)(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3)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8、创新精神/表现,怎么做(特重)(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9、保护知识产权(次重)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特重)(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4)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次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次重)5(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4、民主选举(次重)形式: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原则: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5、民主决策的制度保证(次重)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6、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特重)(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7、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特重)(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8.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次重)(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69、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次重)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10.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特重)(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重要性、作用)(特重)(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特重)(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特重)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特重)(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重)补充: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与i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5、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特重)76、政府的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次重)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特重)7.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特重)(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特重)8.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特重)(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9、怎样建设法治政府?(特重)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10、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特重)(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本文标题:政治复习总结九年级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2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