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1.观察法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3.幼儿的情绪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5.记忆的种类6.想象7.思维方式8.年龄特征9.具体形象思维10.社会性微笑11.气质12.类型13.视觉悬崖14.埃斯沃斯的贡献15.同化16.个性17.心理年龄特征18.依恋19.自我意识20.儿童动作发展21.学前儿童无意注意2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2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24.学前儿童同伴交往25.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心理学》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对心理发展的作用。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A.小B.接近学前晚期C.大D.接近于成年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A.0~1月B.4~5月C.6~12月D.1~3岁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8.儿童的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和(D)的发展。A.形状视觉B.空间视觉C.大小视觉D.视觉敏度9.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10.“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A.深度知觉B.方位知觉C.视觉定位D.形状知觉11.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B)。A.再认B.再现C.识记D.保持12.下面几种记忆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A.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C.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词语记忆13.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C)。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14.从学前儿童心理“量变”和“质变”的表现来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是(D)。A.有连续性,就不可能有阶段性B.有阶段性就不可能有连续性C.绝对对立的D.辨证统一的15.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幼儿对其知觉就(B)。A.越难B.越容易C.越容易消失D.不能判断二、填空题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实验室试验法和自然室试验法。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3.婴儿最先掌握的自由移动身体的动作是爬。4.疼痛发生的条件主要包括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痛觉阈限、痛的情绪三个方面。5.无条件定向反射是最原始的初级的注意,其主要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6.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7.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8.据研究,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三、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2.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3.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4.幼儿期健忘幼儿期健忘是指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四、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答案提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回答概要:时间知觉表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①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7~8岁可能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②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时间观念。③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④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3.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回答概要: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2)人本身的状态。4.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3.儿童的情绪状态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五、论述题举例说明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概要:(详见第三章)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本文标题:《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3462 .html